分享

如果没有火烧连营,刘备能取得最后胜利?

 取经的兵 2021-12-16

不能,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孙权赢得了夷陵之战却没有得到天下,反观落败的刘备此时的心境已经复杂许多,除了顺风顺水的8年培养出的傲气,好不容易征战得来的土地轻易丢失的不甘外,还有以下几点复杂的心情:   1、荆州的丢失意味着提前退出了一争天下的舞台,无论如何要做最后一搏。蜀地虽然是天然的防守屏障但要出来依然难如登天,武侯北伐除了配合东吴的那次以外,其他的都是以争夺人口和战略中转地为目的的(这正是魏延同学子午谷奇计行不通的根本原因)。

  2、联合魏,可能是为了东征做外交关系的准备,避免曹魏在胶着状态时乘虚而入。结果很憋屈的被拒绝了,使者还被杀了,在这样的状态下,愤怒的刘备仓促的决然东征还可能带有很大的,向曹魏示威的心理。  3、断臂之痛,失地之恨,导致刘备将所有的仇恨、屈辱和愤怒全部施加于东吴,这表现在不知道见好就收,视乎是以一战誓灭东吴为目的的。  其实我觉得刘备东征,从政治形势上来看是必须的,这个决策也是正确的。选择东征,对外是受欺负、丢土地有了充分的征伐理由,对内也有了交代,转移了内部矛盾。诸葛亮也明白这点,所以没有极力的劝解不要东征。

  刘备的失败,败在有了太多个人情感而影响了他未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懂见好就收。  正确的决策是:这仗必须要打,但不应豪赌似的,以一战誓灭东吴为目的。应该是最大限度的避免自己的老本一战而蚀的前提下,在战争初期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再接受孙权的割地求和,战争形势有利能为谈判带来最好的筹码。即能挽回面子,又能收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土地,即威慑了曹魏,又不至于逼得孙权完全投向曹魏而打破当时三国相对均衡的态势。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接下来孙权势必主动求和。在此基础上,孙权就会真正拿好处出来,比如放弃部分的荆州疆域,以此换得刘备的退兵。而刘备也多半会接受的,毕竟还有曹魏这一主要的威胁存在。这样,只要北方曹魏的威胁对蜀汉、东吴两国造成压力,刘备和孙权不管哪一方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都不会消灭对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