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靠挂面致富的60后夫妻,遇人就求着给儿子征婚,现在的农村娶媳妇这么难?

 大河乡土 2021-12-16

▲ 陈世民的妻子寇彩莲在晾晒挂面。

驱车赶到常旗营时,已经是上午9点,我们将车停在村西的一条巷子里,然后熟悉地走进了一座门楼高大的农家院落。

听到有人进家,陈世民和妻子寇彩莲停下手中的活儿,笑着迎了上来。“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七、八年就过去了,你们还是老样子,没怎么变啊。”我们逐一和陈世民握手,与他们夫妇寒暄着。

“哎,老了老了,这手艺也干了十来年了,钱也挣了,早都想像村里其他人一样休息了,但有个愿望没实现,还得继续努力'拉套’啊。”陈世民摆摆手说道。

▲ 陈世民夫妇的农家小院。

常旗营是山西永济开张镇的一个村庄,由古代的一个兵营发展而来,因村民都掌握一门做挂面的手艺而被称为“手工挂面村”,据说村里做手工挂面的历史已经有百余年,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做出条细如丝、筋道耐煮、易于消化的手工挂面。

七、八年前,作为摄影爱好者,我们曾经来到村里拍摄制作挂面的场景,当时接待我们的就是陈世民夫妇,所以我们之间也算是老熟人了。

▲ 陈世民在调整挂挂面的铁凳子。

陈世民是1967年生人,今年54岁,他做挂面的手艺是跟着父亲学的,但真正开始在家里做手工挂面也只有十多年。之前,和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他和妻子也是在外面打工,挣了钱供两个儿子上学,后来跑累了,才重新拾起做挂面的手艺。

因为家里的地有20多亩,农忙时节,夫妇俩要忙地里的活,做挂面只能忙里偷闲,但一年12个月,他们可以“抠”出10个月的时间做挂面,在村里算是“最闲不住”的夫妻。

▲ 夫妻俩在晾晒挂面。

“每天从凌晨4点就开始盘条、醒面,9点半将面条挂出去晾晒,下午再收面、切面,除了下雨天,天天如此。”陈世民介绍,因为夫妻俩手艺精湛、用料扎实,做出的挂面自然空心又口感极佳,挂面一包装好就被固定的客户拿走了,真的是供不应求,“这么多年来,我们每天都不超过100斤面粉,一个是这活儿太累,做多了忙不过来,另一个是要保证质量,求精不贪多,细水长流。”

陈世民话语简短但透着精明的生意经,是的,在一个村子多数人都在做的生意上,你不保证质量就留不住客户,你要贪心求多就有可能累趴下,挣来的钱最终成了医药费。能够看到这一点并一直这么去做,我们感觉老陈这两口子心里敞亮、豁达!

▲ 夫妻俩在晾晒挂面。

“这么辛苦,又干了这么多年,钱一定是挣下了吧?”我们笑着问老陈。

“咳,最近刚涨了价,因为面粉涨价了,挂面的批发价也涨到每斤5.5元了,但我们挣的还是那么多,一点没变。”

对于利润到底有多少,陈世民没有直接说出来,毕竟涉及商业秘密,但妻子寇彩莲快人快语,含蓄的话语中透露了一些“机密”:“虽然挣的是下苦钱,发不了大财,但还是比出去当农民工强,像村里年轻夫妻俩外出打工,除去吃喝住,一年也就能落下个六七万块钱,在家弄这个咋也比打工挣得多。”

▲ 夫妻俩在晾晒挂面。

话还没有说多少,时间就到了9点半的时间,陈世民和妻子默契地相互看了看,就开始将早晨盘好、挂在房间内醒的面条拿到院中晾晒。

手工挂面由于长度在三米左右,晾晒需要用细棍撑着挂在架子上进行,所以村民们都是找些木头做架子,在架子的横梁钻上眼儿,便于撑面条的细棍插拔。架子看似简单,却非常实用。

陈世民家一共有四个架子,分别放在院子东西两侧,既不占用农家院的中间空间,也借用了院墙和房屋的支撑。

“因为我们每天做的挂面数量固定,这4个架子就刚好够用。”陈世民说。

▲ 寇彩莲如同拨琴弦一样将挂面分开。

晒挂面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个人将房中的挂面拿出来,另一个则站在高处将挂面挂在架子上,同时,挂挂面的人还要用手中的两根细棍从中间挑开挂面,防止面条相互粘连。

“我们有分工,他拿挂面,我负责挂,天天如此。”站在高高的铁凳子上的寇彩莲一边像拨琴弦一样将挂面分开,一边向我们介绍,“由于长时间这么干,熟练倒是没问题,就是太熟了,也容易出错,前一段时间我就在这凳子上一脚踏空摔了下来,到现在腿还疼着哩。”

▲ 寇彩莲站在铁凳子上挂挂面。

“对我们两口子来说,利用农闲时间做点挂面,其实日子过得非常好,衣食无忧的生活早就实现了,而且还在城里买了房。”聊到买房子,寇彩莲说话的语气明显很有底气。

原来,年初的时候,他们一家子去城里逛街,看到有人卖房子,而且价格挺合理,一家人现场一商量,立马就交了定金,没几天就签了合同全款把房子买下了。“要是没有做这个挂面,手里没有闲钱,农村人哪能在城里说买房就买房呢,那可是六七十万呢!”

▲ 夫妻俩相互配合着晾晒挂面。

“钱有了,房也有了,那你们夫妻俩可该享福了,为啥天天还这么辛苦呢?”听到我们的问话,寇彩莲满是笑容的脸上透露出一丝忧愁和无奈。“就是挣再多的钱,心里惦记的这件事不解决,就像身上有套枷锁一样始终不敢松劲儿。这件事就是给儿子娶媳妇!”

原来,陈世民夫妻俩生育了两个孩子,俩孩子都是男孩,这在农村本是大好事,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时代变化,之前的大好事变成了揪心事。“老大、老二都还没有娶下媳妇,能不愁人嘛!”

▲ 陈世民跪在地上将挂面拉展。

从夫妇两人的口中得知,近年来,离城市远点的农村,说媳妇越来越难,在以前手里有点钱、生活好一些的人家,给孩子娶媳妇都没有啥问题,而现在则不同,不论是富家还是穷家,在娶媳妇这个问题上都变得一样难了。

“为啥呀?”我们疑惑地问。

“一个是现在男多女少,这个问题在农村显得更明显,因为多数女孩子都向往城市,都进城了,你的条件再好,没有女娃你有啥办法。另一个是说个媳妇的成本太高了,既要城里有房有车,村里的房子还得装修,再加上彩礼,咋说都是百万以上,普通家庭哪能拿出来啊。”陈世民说,他们村子几十个男娃都没说下媳妇,其实周边的村子也一样,每个村子都有不少这样的光棍汉。

▲ 夫妻俩相互配合着晾晒挂面。

“你看,我家老大已经30岁,老二也25岁了,这在农村都算是大龄了,这种情况哪个当父母的不着急啊。”

寇彩莲站在高高的铁凳子上,忍不住插话说,他们的两个儿子其实非常懂事,看他们俩在家这么辛苦,都跑到外面去打拼了,希望能够干出点成绩,或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父母担忧的问题,“目前看,作为农村人,也难啊!对了,你们在城里认识人多,能不能帮帮我们,给我家孩子说个媳妇?你们要是帮我把这件事解决了,我们一家子都会好好感谢的!”

▲ 寇彩莲像指挥家一样在晾晒挂面。

看着寇彩莲期盼的眼神,为人父母的我们是能够体会到这位母亲的焦虑的,于是笑着答复她:“我们如实地写一篇稿子,发到网上让更多人看到,算是给你家征婚吧。”

看到这篇文章的单身女孩,如果有意,可以联系我们哈,如果能嫁到老陈家,那美味的挂面可是能天天吃哦。


大河乡土原创作品

欢迎点击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