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惠能比神秀更优秀?原因何在呢?

 百花A彩虹 2021-12-17

菜市场旁边隐居的老大爷和我谈惠能神秀的区别。让我醍醐灌顶。

当年这位隐居在菜市场旁边小屋子的老大爷,常常独自在家里做手艺活,我时常过去搅扰,因为他懂很多东西,愿意耐心给我解说。

有一次我对慧能神秀的两首佛偈很感兴趣,于是就去问他,看他作何答复!


(高下何能立判)?


我问他:为什么大家都说惠能比神秀要更优秀。

他说:从后往前看的缘故。

我说:什么是从后往前看?

他说:就是从结果往前推,一般人看不了过程看不懂,只能看结果,结果就是惠能成了禅宗六祖大力的发扬了禅宗,所以影响力大。

那神秀呢,在历史上所记载和所传扬的东西不是很多。大家从结果上往回看看觉得惠能比神秀要优秀,这是其一。

其二呢就是从当年的那两首偈子来比较。似乎在知见上,玄乎其玄的程度比神秀要更高一点。

其实呢,这两位大师,我们后人拿来糊涂分别,总觉得惠能比神秀要高明很多,这只不过是我们愚昧众生的一种糊涂偏见。

我说:为什么呢?明明看那首偈六祖的境界确实是要高很多。

他说:是的,惠能的偈从了义上将禅的根本说出来了。你知道禅宗的来由是怎样的?

我说:佛陀一次讲课时拿起一朵花啥也没说,所有弟子都没明白怎么回事,只有摩诃迦叶,会心一笑。佛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就是禅的由来。


(根器是什么)?


他说:实际上这只是佛陀在教学课程上的一次随机应现。因为有一些人他的根器,就像摩诃迦叶这样的人,他们领会这事情的敏锐度角度不太一样。

这类人听到了义的时候,悟性非常的敏锐,能够比常人更快的亲近道的本源。根器,这两个字的意思,其实就是一个人对事物现象和本质的逻辑,比常人更为明确通透。至于这样的程度如何来,就有多种原因综合起来,先天秉性带来和后天的都有。

佛陀传法有八万四千法门,禅宗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方法。我们不可以说禅宗的上根器人就是最高明的,其他宗派的人就不高明,或者说其他修法就显得低了一截,这都是一种糊涂分别心在作怪。

六祖自己关于南宗顿悟和神秀的北宗渐悟的说法上,也很明确的告诉大家,佛法也只有一种,只是人们领悟的时候有快有慢。至于说顿渐的区别,完全是因为学习的人资质不同,有人善于顿悟,有人喜欢渐悟,仅此而已。

其实没有什么顿悟渐悟的区别,谁都是渐渐用功到顿悟,包括佛陀本身也是如此。世人喜欢去加以分别,因为人最喜欢干的就是分别定义。

即使惠能悟到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的高境界。他也必须要到岭南的深山当中磨砺15年。

知见上明白了之后再去磨砺,和一边磨砺,一边慢慢使知见明白,这两种只不过是方法的不同。


(优秀的神秀)!


神秀到弘忍的门下已经是50岁的年纪了。他年轻的时候已经是博览群书,学问非常的高。

到了弘忍的门下的时候,老师非常的器重,曾经想把衣钵传给神秀。

可是当惠能出现并写下这首千古成名的偈子的时候,弘忍当即就决定把衣钵传给惠能。

为什么?因为像这种人才及其难得,这种根器的人极其稀有,确实,现实情况就是如此

大部分人都没有这样的根器和悟性,当一个高明的老师能够在这一辈子碰到这样的一位学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别人找都找不到,现在就在眼前,当然还不赶快付诸衣钵,岂不是空手放过。

实际上神秀当年即使在知见上看似没有惠能那么究竟,那么彻底。然而我们却不能小看他那四句话。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这两句已经非常高的见解了。

当许多人都还在心外求法的时候,神秀已经将佛性就在自心中表达出来,所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就是身心本来就是佛性。

身不但说自己的身体,而是广泛代表了器世界。也就是一切有为法,所谓七情六欲、贪嗔痴慢、喜怒哀乐、生死存亡,山川大地花草树木风雨雷电,无不是菩提呀。

这样的见解很多人学佛一辈子也都没有达到。

所以我们不能小看这一句身是菩提树。物质的世界,物质的身体,物质的一切都是佛性所现,这就是身是菩提树的奥妙。

心如明镜台。说的是,这颗妙明本心就像一面镜子,万法皆在镜中映现,不过是镜子里的影尘。影尘摇动,镜子却如如不动,这与佛在《金刚经》里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如出一辙。

所以这前两句其实已经是非常终极的佛性表述。

当时的弘忍门下弟子们,估计极少有人能领略到这种地步。

而后面两句——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说的是见性之后的保任。

明白了前面的知见之后,你需要去保护,需要去呵护这一份佛性的觉明。

不要轻易让妄念杂念客尘烦恼无明蒙昧污染这一份佛性的光明。这也是修行人的日常功夫。

其实他说的这两句恰恰就是六祖慧能在岭南的山里面15年所做的那些事情。

相信惠能大师在那15年里应该时时想起师兄神秀的这两句话,说的是如此的贴切,如此的精准。搞不好就是六祖那十几年的磨砺指导法则。


(破天荒的惠能!与其说传承,不如说鞭策)


我们再来看慧能的那首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两句表面上看,似乎把神秀的前两句给否定了。

其实不然,神秀的前两句不过是借喻用比喻的办法来展现。

而惠能的这两句是比较直观的来讲佛性的本质。

因为一切无可得。在终极了义上讲一切都是无可得的。即使你有菩提树的概念和一镜子的概念。都有可能落在下乘。

所以从知见的角度讲,他这两句确实是要高明很多。但这个高明并不是说他就要高级很多,智慧很多,而是他所讲的角度不一样。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句更加厉害。这属于幡然醒悟话。无论慧能是在理论上理解的,还是说在悟性上已经到达了,能说出这两句话已经是非一般人了。

如果说弘忍将衣钵传给惠能是一种赐予,我更愿意理解为它是一种鞭策。

如果当时不把衣钵赐给慧能,有可能惠能就会废了,因为他可能会陷入狂禅,陷入口头禅。

而反过来看神秀要不要衣钵,其实并无什么大碍,因为以他这样的路子搞下去迟早都是要到岸的。

而上根器的人反而不是很稳定,需要有明师在特殊的时候给予点拨,给予刺激,给予极其精妙和智慧的教导。否则靠自己,风险很大。

此时禅宗衣钵这样的东西,六祖的这样的名号,对于弘忍来讲,无非是拿在手上的最后一张王牌,这是他成就六祖慧能的最后一招绝招。

当你继承这样的名头和使命感,你自然就不会空空放过自己的一生,必然会要不辜负这样的名头。

根据《坛经》的记载,其实当时慧能已经有很高的证悟了。或者说已经见性了。

然而即使你开悟了也一样需要除习气。需要到事上继续去磨砺。你头上顶着六祖这样的大光环。能不能够在这种压力之下继续往前走,继续突破,最后得成圆满大成,这才是五祖弘忍所关注的事情。

至于六祖谁来当,对于这师徒三个人来讲,根本没有人在乎。后来神秀创立北宗声名一样大振,深得武则天的器重。一代女皇曾经亲自跪迎神秀,封为国师,但是他当着武则天就说了:我没有这样的资格,其实真正的传承人是我的师弟惠能。

那时候惠能还在深山里面和猎人混在一起,中华大地还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两位大师)!!

后来神秀的门下弟子,讥讽惠能南宗门人没文化大字都不识一个,被神秀狠狠的批评了一顿,神秀说:人家是悟性极高且无师自通的天才,比我强太多了。

而且五祖大师亲自把衣钵传给他,这绝对是有道理的!我现在在这里享受皇家顾问的虚名,没法亲自登门去拜访他,这是令我最感到遗憾的事。你们也别在这耽误时间了,去曹溪向他请教吧。

神秀的襟怀和心量证明了他也是非同一般的大师。

实际上禅宗的方法虽然在外人看起来有些虚无缥缈,似乎有点落不到实处。

其实他和其他宗派的方法大同小异。核心都是一个点。没有什么两样。

真正在禅宗里面修到一定程度的人和真正在密宗里修到一定程度的人和真正在其他宗派里修到一定程度的人,通通都会领略到禅秘净,都是不分家的。

而喜欢分家分派,分高低优劣的往往都是那些分别心极为严重的门外汉。

我问:那神秀真的不如惠能吗?

他笑了笑:我说半天,你还是要给他们分个高下。惠能大师在《坛经》里告诉你了,神秀的办法,是教给适合他那种办法的弟子们的。

佛陀当年就是这样来示范佛法的教育,从来不以一种固定的方法应对所有事,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善巧方便,犹如观世音菩萨的千手千眼一般,绝对不执著。

这是他们的慈悲,帮助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懂了吗?

我听完觉得是似懂非懂,反正也是糊里糊涂的,只好谢谢老大爷,回家自己体会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