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袭石榴裙

 黎荔专辑 2021-12-17
一袭石榴裙 
黎荔

热辣辣的夏天来了,打开衣柜,只想拿出自己最艳丽的那一条花裙子,在艳阳之下招摇过市。在白天、在黑夜、在风里、在雨里、在春夏秋冬的组合里,在心情的变化中,应该穿着不同的裙子,摆动不一样的裙裾飘飘。


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有过五花八门、五颜六色、或长或短的裙子。记得穿过时间最长的一条裙子,当然就是高中校服裙。如果你在十七岁时遇到我,你会看到那样一个我。白色长衬衫,喇叭形的及膝黑裙子,洗得很干净,泛着淡淡的薄荷香,因为洗的时候,我总是会加一点薄荷味道的洗发液。每天在上学放学的路上飞快奔跑,摆动的除了质料柔软的黑裙子,还有一头浓密乌黑的短发。

昨天有人问我古代的石榴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呀?我回答说,石榴裙就是像石榴花那样啊!你们看看石榴花吧!农历五月,入夏而盛,不与春花争艳。榴花从来不是繁茂的,在那一树流淌的丰饶又透亮的绿中,花儿疏疏落落的缀在叶间,却根本隐藏不了,因为那是如此照眼明艳,红得璀璨夺目, 宛如颗颗闪耀着光芒的红宝石,简直要亮瞎人的眼睛。比之单瓣榴花,我更喜欢重瓣的,大概因为那重重复复的花瓣,质感有如丝绢,仿佛华贵的裙裾厚重微褶,犹如艳光四射又骄傲无敌的女子。

在中国,妇女穿裙是汉代以后流行起来的风尚,二千多年以来,尽管裙的长短宽窄,纹样修饰变化万千,但始终保持着最初的基本形式。裙的名称随着时代、地域、式样的差异,叫法各有不同,但都十分动听和美妙,使人联想翩跹。如石榴裙、百鸟裙、月华裙、凤尾裙、百褶裙等等。说到石榴裙,自然与石榴有关,但不是指用石榴花叶果的汁液染色而成,而是指它有着石榴一样鲜艳的大红色。这种裙子一般都比较宽大,常采用八幅艳红色的绸缎拼制而成。式样通常是上窄而下宽,腰间有细褶。从腰部开始,裙身一直下垂到地,裙裾通常以结线为饰并镶边。石榴裙是古代妇女喜庆节令时穿着的常服。《琵琶行》中,有一位色艺双绝的琵琶女子:“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血色罗裙”即是石榴裙。


一个身穿石榴裙的女子,雪肤玉体以红裙裹之,会被那种鲜艳的红色映衬得光彩焕发、明媚夺目。她们的裙裾层层叠叠地飞扬,淹没了寻常脂粉的光华,艳压群芳,惊鸿一现。那种最鲜艳的石榴红的裙子,说起来好像我的衣柜中也没有几条。得什么样的心态才hold得住这样的裙子呢?

石榴裙早在南北朝便有记载,南梁诗人何思澄《南苑逢美人》诗中,就写过:“媚眼随娇合,丹唇逐笑兮。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用石榴裙来暗寓心中美人。然而,石榴裙真正盛行却是在唐朝。因为五月榴花照眼明,寓意着成熟、美丽和富贵,也只有昂扬自信、热烈张扬的大唐气度与之才最为契合。石榴裙在唐代实在是太流行了,如果唐代有“某宝网”,那石榴裙绝对是爆款,上至贵妇,下至民女,人手一件。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就来源于杨贵妃。传说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每当榴花竞放之际,这位风流天子即设酒宴于“炽红火热”的石榴花丛中。杨贵妃饮酒后,双腮绯红,烟视媚行,唐明皇最爱欣赏宠妃的妩媚醉态,常将贵妃被酒染之粉颈红云与石榴花相比,谁红得更艳丽?因唐明皇过分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皇上,则迁怒于杨贵妃,对她拒不使礼。贵妃因不满大臣对她无礼,便告诉了皇帝。皇帝立即下令,见了贵妃要下跪行礼。于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传千年,至今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语。


人人心中都有一条石榴裙。于女人,是高傲自信。于男人,是血脉贲张。简而言之,石榴裙是一条妖艳惑众的裙子。石榴裙,光从字面上看,就养眼,往意境上想,有魅惑力,更有想象空间。唐代诗人杜审言写过一首《戏赠赵使君美人》,其中有这样两句: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这两句诗有美不胜收之感,细品一下,多少还有点暧昧的味道。所以,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意思是说:男人抵挡不住风流女子的诱惑,做了女人裙摆下的俘虏。在世间,最具杀伤力的女人,应该不仅仅是花枝招展,更重要的是要生龙活虎,那是一种扑面而来的红艳奔放,无可抵挡。


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有这样女子,哪里有她石榴裙自由的摆舞,哪里就有春风桃李粉天下,无人能够与之争锋。比如,中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曾有一首《如意娘》诗曰: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首诗写于李世民驾崩后,依后宫惯例,媚娘武则天被发往感业寺,削发为尼。然而红尘未了的武则天并不甘愿对着青灯,吃斋念佛,了此残生,她托人给登上皇位的李治捎去一条石榴裙,并附上这首缠绵的情诗,最终实现了从尼姑到皇后到一代女皇的逆袭。明代诗人钟惺评云"'看朱成碧'四字本奇,然尤觉'思纷纷'兰字愤乱颠倒无可奈何,老狐甚媚。"武则天确实在强悍决断之外,别有一段妩媚妖娆,此诗语直,真且媚,深情幽怨直透骨髓,正是王国维所谓"不隔"之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石榴裙上濡染的泪痕,在寓意相思断肠之外,又香艳绮丽无尽,这一多情的意象,从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几乎是以武则天的《如意娘》为转折,入唐以来,“石榴裙”三字入诗频率从此激增,成为了一种强烈而独特的审美意象。


有一首词中说“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为了意中人穿过的一条绿裙子,就连绿色的青草都要爱惜起来,不忍践踏。爱一个人便是这样天真,满世界满眼里就只有她,事事物物带着她的影子,她穿着的裙子,她提到的事,她经过的风景,她身后的桃花,以及遇见她那天的清风明月。红裙子,黑裙子,白裙子,黄裙子,其实并一定“拜倒在石榴裙下”,在世间,各式裙子像花儿一样姹紫嫣红开遍,绊住了她们想要停下脚步的那个人。只要他心中有灯,那一裙裾飘洒的颜色,就定会照得他满心通明。从此那一簇颜色,在他们心中就不再是简单的颜色了,那是五月的榴花,雨后一碧如洗的晴空,洁白蓬松掠过他的天空的小云朵,还有令人眩晕的金色麦穗,甚至还能听到吹拂过麦田的阵阵风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