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至:北回归线的节日

 黎荔专辑 2021-12-17

夏至:北回归线的节日

黎荔


明日即是夏至,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子即将到来!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也是全年最多的。那为什么夏至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呢?因为我们平时感受到的热其实不是太阳照射的,而是地面反射给大气的,地球被浓密的大气层所包裹的缘故。近地面才是我们的直接热源,夏至日的时候虽然地面吸收了很多热量,不过等到它完全释放出来需要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所以要到夏至一个多月后的三伏天才热翻天。
 
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又名夏至线,大约在北纬23°26′(一般可估算为23.5°)的地方。在中国,北回归线这一条重要纬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域)、台湾五省区。我出生的地方广西梧州,就是一座骑在北回归线上的南国小城,北纬22°5812-24°1014″之间。我的家乡只知春夏,不识严寒,百花吐艳,遍地流芳,全年平均气温21.2℃;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2℃;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2.2℃。
 
南北回归线与赤道线,是天文三线。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是时令四点。天文三线与时令四点,是中华先贤所创造的重大的、基础性成果。天文三线与时令四点是如何发现的呢?是立竿测影发现的。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人就已经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根据立竿测影,日影最长点是冬至点,冬至点在南回归线上;日影最短点是夏至点,夏至点在北回归线上;日影的中间点是春分点与秋分点,春分点与秋分点在赤道上。冬至与夏至,实际上是阴阳两极。阴阳两极可以用十二地支的子午两支来表达。阴极在子,阳极在午。一寒一暑,一阴一阳,规律地循环在两极之间。冬至夏至,阴阳两极,是太阳循环往复巡天运动的两个端点。


 
阳尽阴来,阴尽阳来,这个无限循环运动,对于南北回归线地区而言,就是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南来北往。当萤火烁烁、繁星点点、夏虫吟吟、蛙鼓阵阵的夏至之时,太阳就如金色候鸟一样翩然归来了。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会逐日降低。
 
北回归线经过地球上16个国家和地区,多属沙漠和草原地带,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沙漠,印度巴基斯坦的塔尔沙漠,北美的墨西哥沙漠等等,出现所谓“回归沙漠带”,而经过中国却是另一番景象。这一带林木繁茂,郁郁葱葱,雨量充沛,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神奇的回归绿带”。皆因位处亚欧大陆东南端的北回归线地区,受海风的影响而降水丰沛,所以形成了苍翠欲滴的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出现了与整个回归荒漠带截然相反的景观。在中国,北回归线经过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4个省、区,已建有11座北回归线标志塔,由东向西分别是台湾花莲(2座)、嘉义,广东汕头(2座)、封开、从化,广西桂平、武鸣,云南墨江、西畴,中国是世界上建有北回归线标志塔最多的国家。
 
在这11座北回归线塔中,我去过广东封开北回归线塔,小时候父亲带我去的。封开县位于广东的西部,毗邻广西梧州,开车过去就50公里左右的路程。中国大陆最早的北回归线标志在封开,那是一座貌似艾菲尔铁塔造型的回归线标志塔,塔高15米,屹立在滚滚东流的珠江之滨,塔身下部,由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塔身上部,用不锈钢焊接而成。塔身由4条斜柱支承,塔身面向南方,正对“离”位,四根斜柱分置于巽(东南)、艮(东北)、乾(西北)、坤(西南)四方。四棱各有两块羽翼飘出,任何位置观看,均显示“北”字。顶端为一个直径6.21(表示621日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分米的铜制圆球,中空,上下有对应垂直圆孔。在塔内向上望,能看到顶部的圆洞。据说夏至日621日北京时间1234分太阳直射塔顶,透过球心可窥视太阳,人立其中,没有影子,几分钟之后太阳便南移,一年一次。可惜我与父亲去的时候并非夏至,所以没有亲身检验过。


 
我还去过台湾花莲县的北回归线标志塔。那是201510月,我带队一个20多人的企业家团到台湾环岛游商务考察。我们离开台北,搭乘捷运到达花莲,途中参观太鲁阁峡谷风景区,然后我们的大巴沿太平洋海岸一路开往台东。台湾共有三座北回归线标,花莲县的北回归线标志碑有两座,较早的一座建在瑞穗乡舞鹤村,还有一座就是静浦北回归线标志塔。我们经过的是花莲县丰滨乡静浦村的北回归线标志塔。这个标志塔位于海岸旁,滨临太平洋,在环岛公路旁边,正是旅游团必经之地。所以大多数赴台观光的旅游团常在此驻足观看,拍照留念。我们赴台已是十月下旬,也无缘看到每年夏至正午时分,太阳光从北回归线上空垂直照射,在一刹那间才能看到的“立竿不见影”的天文现象。印象中,只记得静浦北回归线标志塔屹立在太平洋之侧,高约20米,圆柱形,灯塔状,一柱擎天,通身刷成白色,在苍翠的群山、蔚蓝的大海映衬下,格外醒目。标志塔的南北两面,上刻“北回归线”字样,圆柱中间有纵向狭长细缝,北回归线正从这里通过。当时,我们都争相去两脚跨踏塔底中央的石板,因为一脚在热带,另一脚则在亚热带(北温带),别有一番地理上的感受。


 
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我生长在北回归线上的小城梧州,北纬22°5812-24°1014″之间,也是一脚在热带,另一脚在亚热带。据说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为了躲避酷暑,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所以性格不受拘束。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室外活动较少,需要长时间在封闭的空间与人朝夕相处,因此养成了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回想我的童年时代,的确很少安于一室,而是漫山遍野、上树下河地疯跑,在热带、亚热带的骄阳似火和暴雨如泻下,度过了无比自由奔放、充满冒险精神的童年。历史上,在北回归线上发生过许多奇异现象,如著名的百慕大三角、埃及金字塔、撒哈拉大沙漠,都在回归线附近,也许,因为这些地方都跨踏热带与亚热带,充满了躁动不安、好于幻想的性格。
 
在我的家乡,大江横流,山泉湍湍,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中,人们弯腰在赤日焰焰下栽秧,投苗,期待稻花与鱼儿一同丰收。夏至这天,巡天的太阳走到这里,便不想往北走了,光芒万丈的金轮凌空转动,在北回归线上小憩。今天的我,虽然早已定居在北纬33°39'-34°45'之间的古都西安,一个冬季时寒风凛冽、冰天雪地的地方,但在每天初醒的时候,如果此刻在窗外,一片绿叶与另一片绿叶之间,飞出一串鸟的歌声,我会恍惚如同身处北回归线恣肆生长的蓊郁草木中,分辨不出这是哪一年的仲夏,我好像正走进并融入漫天倾泻的金子一样的阳光,在北回归线上与太阳神和热带季风一同醒来。
 
夏至快乐!北回归线迎来一年一度的节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