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入太阴雷雨垂

 黎荔专辑 2021-12-17

黑入太阴雷雨垂

黎荔


在夏日燠热难耐之时,赤日当空,大汗淋漓,多么渴望一场大雨携狂风倾盆而注。
 
如果此时此刻,突然刮起了大风,一层又一层黑云滚了过来,压在整个长安城上。天一下子变暗了,抬头望去,漫天的灰黑让这座千年古都显出一种冷毅。乌云翻滚,不断聚合,不断分散,迅速向四处扑去。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前,城市上空的乌云翻滚,必将如同一幅巨型水墨画。墨色流转、风云变幻一道炫目闪电划出一线亮光,一扫天地昏暗带来的沉闷。
 
这样的景象,让人想到一个中国传统色的名字——“雷雨垂”。“雷雨垂”,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颜色。中国传统色源于天地万物、禽鸟、走兽、植株、山川、地貌、天象,不一而足。“雷雨垂”就是象天法地之色。这个颜色很有意思,未有一字与颜色相关,却能瞬间打开我们的想象空间,我们记忆中风雨欲来、黑云压城之感扑面而来。轻轻读一下这个名字,多么新鲜的文字组合啊!用的是一个“垂”字,说明雷雨前的云很厚、很黑、很低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天空黑漆漆地布满了沉重低垂的乌云,这些蕴含着巨大待释放能量的积雨云,是云中的黑暗武士,它们不断变暗、持续下沉,令人有胆战心惊的阴森之感。


 
杜甫题写唐代著名画家韦偃的松画,曾经写过一首七言古诗《戏为韦偃双松图歌》,其中就提到了这种浓重湿润的墨黑色:“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白摧朽骨龙虎死”,是指老干剥蚀,松皮坼裂,如同龙虎的朽骨,韦偃用枯淡的笔法画枝干,所以说“白摧”。“黑入太阴雷雨垂”,形容虬枝回环,松叶密布,好像下垂的阴云雷雨,韦偃用浓润的笔触画树荫,因此称“黑入”。这两句风格苍劲,造语奇险,实在太具有老杜特色了!“白”指笔墨枯淡,“黑”指笔墨浓润,以“摧”字与“入”字,刻画黑白强烈对比中的能动气势。奇句惊人,极尽古松奇怪之状,谁能有此雄健沉郁之力!《戏为韦偃双松图歌》这首诗每句均有千钧之力,但其中数“白摧”、“黑入”之联,最为超迈奇古。
 
中国画是一个由笔墨构成的世界,也是艺术家在游览山川风物之际所生成的感动,然后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笔墨成为内在生命的彰显和投影。有不少画家喜欢这种暗黑风格,偏好以墨色多遍皴擦点染的画法,在画面中大面积使用积墨,用积墨经营出神秘而幽深的黑,让黑白相显,虚实相生。如明末遗民画家龚贤,有一幅黑得无边无际的《夏山过雨图》,在这幅画中,树占全画面积的一半,是其着力塑造的形象,整幅画的意境亦由此而生。龚贤用多遍皴擦将密林营造出一种无尽的黑,与白色的树干相互映衬。深入进去看,在树与树之间,在树的浓叶之间还有无数不等的小白小黑。其墨色极为浓重,但仍有深浅、浓淡、明暗等细微变化,山石树木浑融一体。龚贤用他那重重叠叠的圆厚的笔墨,塑造了后人难以企及的下垂的阴云雷雨之象,以及天地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那股激荡、奔腾和生动。龚贤发展了积墨画法,他追求一种苍润的境界,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令山林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使画面充满湿润厚重之感,这种画法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同时也使龚贤的绘画具有了一种深郁静穆、浓密苍茫的格调。借助于江南云山烟树的造化之功,龚贤形成“黑入太阴雷雨垂”般的用墨技法和绘画风格,成为明清画坛上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山水画家。在近现代,这种墨法经黄宾虹、李可染的踵武发扬,在国内外影响巨大。


 
夏天的颜色,是空气在绿色和白色上清澈地生长,树荫变得沉甸,田野丰满,五彩斑斓的花儿处处开放。夏雨的颜色,是风来了,飞沙扬砾,烟飞草靡,然后八面来风,向四方疾驶。山雨欲来风满楼,狂风穿堂入室,将门窗全都膨胀成鼓荡的风帆。此时天空中已黑云翻墨,乌云的层次晕染,如同巨幅的水墨画迅速变幻。雷声轰轰,滚滚黑云在头顶做合拢状,留下越来越细的光的缺口。突然一片蓝森森的闪电,撕裂天际,耀人眼目。闪电止了,天空又是黑漆漆的,云低垂,铅般下坠。唯有夏天才有雷雨垂天之象,唯有夏雨才会以风驰电激之势,下成气吞宇宙的一场疯狂。
 
腐热炎天,入伏时节,期待天空铺纸挥毫作画,画出层层晕染、丰厚华滋的“雷雨垂”,浓云如墨,垂天欲雨。这苍天的艺术作品不是一眼能够看透的,总有一种神秘感使人揣测。以云以雨,以雷以电,以风以气,风云际会,电闪雷鸣,泼出的这一片水墨风景,惚兮恍兮,幽兮冥兮,来自于哪一位独步千古、通天达地的宇宙水墨大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