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民生牵引城市创新发展 ——访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

 华东局 2021-12-17

华东局稿件均原创,本文刊于3月3日《解放日报》。



【人物简介】吴存荣

1963年5月生,在水利系统工作多年,担任过县长、县委书记。2005年底,由安徽省水利厅厅长调任合肥市,历任市长、市委书记。2011年10月任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十三五”备受瞩目。全面小康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如何谋求新开篇?记者就此采访多地书记市长。在合肥,时隔一年多,又见吴书记。这次,我们从正在热议的“城市围墙”话题聊起。

  做好改善民生“加减法”

记者:听说合肥老早就在城市规划里,考虑到了小区围墙问题?

吴存荣:在2010年,我们就要求全市新建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办公楼不设围墙。我们的市政务大楼,从新建时就没有围墙、没有传达室,完全是敞开式的。从2013年起,合肥在城市规划中要求新建小区占地超过50亩的,小区内须设有市政道路。同时,城市建设中坚持“打通交通主动脉,健全道路微循环”,近七八年,我们改造拓宽了1000多条小街巷,老城区的交通大大改善,新区的路网在规划之初密度就很大。

  

记者:规划的前瞻性看来有效果,在一份由普通市民投票决定的榜单中,合肥连续五次获“十大幸福城市”,合肥人的幸福感从哪来?

  

吴存荣:城市发展,民生至上。一直以来,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并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在改善民生上做“加法”,在解决问题上做“减法”,在保障特困群众生活上发挥政府“兜底”作用。去年,合肥各项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高达80%。现在,合肥市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不断增强。

  

“就业是民生之本”,合肥就业岗位很充分,从目前企业用工需求来看,本地劳动力还存在缺口。在医疗卫生方面,我们积极学习上海社区医院的做法,加大覆盖面,以前很多病都要到上海去看,现在有一部分疑难杂症才去上海。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卓有成效,成为全国样板。在教育方面,我们实现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全覆盖,“十二五”期间新建了100多所中小学。


  走创新之路发展新兴产业

记者:发展产业也是改善民生的手段,合肥在“十三五”规划中,产业如何布局?

  

吴存荣:上海正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合肥也在走科技创新的道路,重点是发展高端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我们重点瞄准的一是国内没有的,二是能替代进口的,三是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技术、市场前景广阔的。“十三五”期间,合肥将重点发展以下产业:一是集成电路产业,打造中国IC之都;二是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去年年底,京东方10.5代线已顺利开工;三是打造“中国声谷”,发展智能语音产业,推动智能语音在家电、教育、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四是建设一流的新能源汽车基地,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纯电动汽车、深度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十三五”期间,合肥重点发展的新型产业还包括:燃气轮机、生物医药、高端医疗与装备、智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


  突出“全面”二字决胜小康

  

记者:合肥在产业上高举高打,在城市定位上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未来合肥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的能级和品质?

  

吴存荣:合肥的发展定位有五个关键词: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都市区、国际化、开放高地。这五个关键词就是我们未来的努力方向。合肥未来的主要目标是,打造经济发达、生态良好、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拉高标杆、见贤思齐,着力实现经济总量位次前移、创新水平全国一流、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党的领导更加有力,努力当好全省发展排头兵,确保在全国提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记者:那目前合肥的发展水平,距离这样的目标,还有哪些差距呢?

  

吴存荣:合肥与先发地区的主要差距,首先在于经济发展水平上。在国际化水平上,合肥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外贸和外资企业总量等指标上。在城市文化软实力上,合肥的文化积淀、文化辐射力都有所欠缺。在基础设施上,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建设还需加强。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思路决定出路。有差距并不可怕,差距就是问题导向、努力方向,怕的是看不到差距。

  

记者:下一步合肥将在哪些方面着力,来实现“十三五”的美好目标?

  

吴存荣: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发展的灵魂和主线。一是深入推进“创新转型升级”,在创新发展上再造新优势。尤其是,我们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创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二是突出“全面”二字来决胜小康,着力推动协调发展。特别是,我们将坚持精准发力,加强分类指导。三是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城湖共生理念,致力建设美丽合肥,在绿色发展上展现新气象。四是围绕提升都市区国际化水平,加快构筑内陆开放高地,在开放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在共享发展上取得更多成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