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革命政府东征 时任新疆巡抚袁大化得知伊犁革命之后,他指示藏在俄国驻伊犁使馆的伊塔道潘震。 联络广福与贺家栋,意图内部颠覆伊犁政权,但这个阴谋没有得逞。 一计不成,再来一计。 袁大化派遣5名刺客潜入伊犁刺杀杨缵绪,冯特民。 可是他没想到,伊犁人民各个练就了“朝阳大妈”的火眼金睛,5人一出现在伊犁,即被跟踪,随后扭送大都督府,五木之下,刺杀罪行败露。 袁大化继续调兵遣将,意图镇压伊犁革命政府。 于是,伊犁党人组建了东进支队,李辅黄任支队长,东进迪化,打击袁大化。 袁大化命陆军协统王佩兰率马步炮五营进攻伊犁军。 1912年下旬,伊犁军行至精河与清将刘海龙相遇。 6小时后,伊犁军攻克精河,清军败退沙泉子,伊犁军乘胜追击占领沙泉子,直达古尔图。 伊犁骑兵团长前清军管带钱广汉,蔡乐善阵前投降清军。 伊犁军败退,损失惨重,清军重新占领沙泉子。 杨缵绪率三路大军反攻,清军大败,伊犁军乘胜追击,收复沙泉子,先头部队进占乌苏城外。 清陆军协统王佩兰阵前怒斩标统张承绪。 伊犁军与清军相持之时,清帝逊位,民国建立,袁世凯成为民国首任大总统。 得知清帝逊位,袁世凯就任大总统的消息后,新伊大都督广福多次致电塔城参赞大臣额勒浑,陕甘总督长庚,新疆巡抚袁大化,提出议和。 3月22日,袁大化在时任副总统黎元洪的压力下,向广福表示愿意停止战争,举行和平谈判。 谈判地点在塔城,双方代表是:省方代表杨增新,张绍伯,周得金; 伊犁方代表:冯大树,贺家栋,李辅黄; 但是杨增新此时正在忙于回队组建,滞留迪化,并未参加塔城谈判。 5月8日杨增新被任命为新疆都督。 杨增新上台后,与伊犁临时政府恢复了塔城谈判。 为表示诚意,他将刘先俊的灵柩运回原籍,并向伊犁政府表示出和解的姿态。 鉴于双方力量对比,杨指示:谈判要“力保和平”,“从速解决”。 1912年7月8日,双方在塔城订立了11条协议; 杨增新的都督地位得到了对方的认可,新伊双方政府统一。 协议达成,面临政府如何组建的问题。 伊犁军政府代表贺家栋到迪化与杨增新就此问题进行谈判。 贺家栋对杨增新推崇备至:“杨都督增新,才望过人,于新,伊协商建设,极表同情。” 老杨在贺家栋的支持下,制定了《新伊组织条件》,其中规定军权归老杨掌握。 至此老杨取得了新疆的军政大权。 趁火打劫的沙俄 1912年2月,沙俄以伊犁混乱,保护侨民为由,要求派兵进入伊犁,并在伊犁街头进行巡查。 对于这种侵犯主权的无理要求,伊犁外交总长冯特民与俄国领事交涉,结果俄国领事拒不退让。 冯特民大怒,当场拔出腰间战刀,向对方挑战,“咱们决斗,你杀了我,随你在伊犁横行”。 沙俄领事见状立即退让。 5月8日,沙俄公然将200余名士兵从霍尔果斯的尼堪卡伦开入宁远(伊宁)驻扎。 12月27日,沙俄又继续增兵1100余人,携带机关炮多尊,驻扎宁远。 1912年6月12日,沙俄派遣博布罗夫上校带领的700名士兵,28名军官 进驻喀什噶尔,后来驻军人数增加到1000余人,其中500名哥萨克。 他们公然用炸药炸开城门,全副武装,在街市上横行跋扈 任意抢夺财产,禁止当地人结社聚会,看不顺眼就地枪决。 清洗 在取得法统地位之后,沙俄的公然入侵给了老杨借口,老杨开始了“清洗”。 在双方塔城协议签订之后,伊犁军政府派遣100余名军官和官员到迪化参与政府工作。 老杨建立军事研究院来安置伊犁军官,建立稽勋局来安置伊犁官员,不让他们掌握实权。 接着又将这些军官的卫队缴械,遣散入关。 1912年11月16日,老杨又以“伊犁人勾结省城两湖人有暴动将发”为由 出动军队,关闭城门,连夜“按户搜刮枪械”。 1912年10月27日,袁世凯任命杨缵绪署理喀什噶尔提督,杨缵绪带领马营两队赴任。 1913年,杨缵绪被剥夺兵权,调往迪化。 杨缵绪自知情况不妙,便以“奔丧”为名逃离迪化,入关东归。 贺家栋及广福选择投靠了杨增新。 何家栋被任命为伊犁知府,不久被杨增新调任新疆民政司长。 广福被任命为伊犁镇边使。 伊犁军政司长官赫可权被以“破坏共和”之罪名,遣送回原籍。 冯特民、李辅黄等人仍留伊犁,与杨增新分庭抗礼。 杨曾呈请北京政府调冯、李为甘肃道尹,但二人皆不受命。 伊犁起义成功之后,伊犁协饷断绝。 军费开支剧增,很快陷入财政危机,军饷的拖欠,使得军队人心不稳。 杨增新收买了冯特民身边的参谋长匡时,匡时与伊犁军中回族军马得元交好,二人密谋起事。 冯特民,李辅黄等100余人被乱兵所杀。 匡时被任命为昌吉县长,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被杨增新杀于都署花园。 不到两年,杨增新遂将革命党人清洗干净。 他在日记中写道:“纵一人生而千万人不免于死,是生者死之根;杀一人而千万人得遂其生,是死者生之根。故渠魁首所当诛,而无恶不宜轻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