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越山海的执念

 龙赢天下2010 2021-12-18

前几年有一个段子挺火: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而如今:手机等智能终端,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可以将物理距离瞬间抹平。

有着两千五百多公里的牛一实验与磨脚的连接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实现了互动,互动交流的效果也是可圈可点,两个学校的孩子都收获了自己的成长方向。

特别感谢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的赵泽虎校长的帮忙联络。在我的个人公众平台里重点描述某一位教育者,还是第一次。

跟赵校长的缘分还得追溯到2016年,那时候赵校长来我们学校挂职。谦虚低调的赵校长经常跟我们的老师交流,进班听课,参与班主任沙龙,参与学科教研。工作之余,跟赵校长有过几次深入交流,交流的范围很广,但都离不开着教育的话题,因为赵校长是一位纯粹的教育者,有着可贵教育情怀的教育者。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就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留在大山中为山区的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还是应该随着自身的成长到那些优质的学校去从教的问题展开来了辩论。

赵校长的观点大体上是:老师需要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平台,从而最大化实现个人价值。赵校长以个人的奋斗经历作为论据,他讲到他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所乡村学校,那里的环境非常安逸,同事们似乎也没有什么职业追求,他一度也受环境影响。后来一位教育前辈点醒了他,他不甘平庸,于是努力带班,努力上课,业余大量时间都用来钻研教育教学。后来,他一步一步的从大山里走出来,到城区中心学校任教,再后来更成为了学校的管理者。赵校长的奋斗经历令人钦佩,然而与之相比我当时却更加关心山区那所学校的孩子们,因为孩子们是一样的,都有一双求知若渴的眼睛。

由于年轻,我冒昧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从山区孩子的角度出发:如果老师们通过努力取得成绩后都离开大山,那么山里的孩子很难得到优秀教师的优质教育,孩子们通过学习走出大山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因为知识技能的不足留在了大山,他们的人生命运就很可能无限循环在落后贫穷当中。

我记得当时我们两个就各自的观点展开唇枪舌战,互不相让。赵校长说,他会在更大的平台上为更多的孩子争取优质的教育。而我却对山里那群失去这么好的老师而耿耿于怀。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自己真的叫年少轻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实现教育公平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绝对不可能仅靠某一个个体就能实现。当然,我们在这个时代也能看到某个试图撬动教育公平的个体,像张桂梅老师,支月英老师。

借助班级公益活动的机会,时隔五年,再次与赵校长取得了联系。电话那端的赵校长依然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依然对教育有着深厚情怀。我了解到,他目前的学校各项工作都做的很扎实,通过他们的活动视频,我看到了他们学校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的笑脸。更加可贵的是,赵校长依然心系大山里的孩子。当他得知我的电话来意后,毫不犹豫的答应帮我联系,而且会很快给我回复。就这样,寒冬凛冽的季节里,我们共同做了一件充满温暖了彼此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