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崇祯元年,湖北荆州府枝江县有个叫王申的人,他在当地威名远播。这倒不是因为他会降龙十八掌,也不是因为他有特异功能。王申就是一个普通人。他是个文人,却又考不到功名。 王申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的职业。他是一位私塾先生,教学水平相当高。在他的学生里面,最厉害的已经官至户部尚书,差点的就是知府、知县,最不济的也是个秀才。像这样的一个人,在地方上还真是无人敢惹。 枝江县有很多无赖,不管他们多厉害,对这位王老师都是毕恭毕敬。大家都知道,虽然王老师本人无权无势,但他的学生一个个都非常厉害。本来他的威望就很高,经历那件事之后,百姓对他就更加佩服了。 有天下午,王老师应朋友之邀到镇上喝酒。大家兴致很高,一直喝到亥时才散场(21:00-23:00)。由于时间比较晚,朋友就留他住下。王先生就说道:“我这人挑床,在别人家睡不着,我还是回去睡吧。”朋友再三挽留不住,只好让他走了。 在回家的路上,王先生必经落伸桥,此处十分荒凉。据附近的百姓说,这里不干净,经常有坏事发生。所以到了晚上,人们都不会到这里来。王先生心想啊,我又没做亏心事,有什么好怕的? 他加快脚步,很快就到了落伸桥附近。突然,在他前方百步之外,有一名白衣女子。王先生停下脚步,仔细一看。在那名女子的背后,还有一名男子。他瘦高身材,身穿灰布衣服。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发现他跟在女子背后。 王先生心想,这莫不是出来私通的吧?不过他心里感觉怪怪的!就找了个地方躲起来,先看看他们想干什么。只见二人慢慢的往河里走,女子先下水,男子竟然也跟着下水。王先生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莫非这就是找替身?想到这里,他对着男子一声大喝:“快回来!” 男子顿时惊醒,发现自己站在河里,差点没被吓死。他大吼一声:“妈呀,有鬼,闹鬼了!救命……”他一边喊一边跑,很快就消失在夜幕之中。 王先生刚想离去,却发现白衣女子挡住了他的去路 。这名女子说道:“你是什么人?竟敢坏我的好事?既然你把他救了,那只能让你给我做替身。受死吧!”说着,女子就准备动手。 此时,王先生表现得十分冷静,他见女子有点面熟,就说道:“且慢!我看姑娘颇为面善,感觉似曾相识。敢问姑娘家住何处?” 女子冷笑一声,说道:“你休要和我套近乎 ,实话告诉你,我家住城东,已经死了两年了。” 王先生仔细回忆,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在两年前,城东有名女子叫司马月。她长得很漂亮 ,可是却嫁给了杀猪匠张豪。此人嗜酒如命,脾气暴躁。他经常和一帮同行喝酒,喝醉了就回去打老婆。张豪下手没个轻重,每次都把老婆打得遍体鳞伤。 有天傍晚,司马月到河边洗衣服,结果被刘财主的儿子刘尼纠缠。她破口大骂,说道:“你快滚吧,不然我回去告诉丈夫。他脾气不好,小心拿刀宰了你。” 刘尼嬉皮笑脸地说道:“哦,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张屠夫啊!没事儿,你尽管去告诉他。要不咱们打个赌,看他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如果我输了,任你处置。如果你输了,就得满足我的要求。怎么样?这还算公平吧?你快去,我在这等你。” 司马月扔下东西,就跑回家去了。她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非但没有得到张屠夫的理解,反而被打了一顿。张屠夫骂道:“我就他妈知道,你这女人包藏祸心,净给我惹事。滚,屋里呆着去。”骂完以后,张屠夫就走了。 他来到河边,找到刘尼,说不完的好话,道不完的欠。刘尼就说道:“行啊,你小子长本事了,是吧?竟敢纵容媳妇儿对我无礼。说吧,这事儿怎么办?要是惹我不高兴,小心我把你的铺子给端了。” 张屠夫一边点头哈腰,一边说道:“刘公子,我这不是给您道歉了吗?您还想怎么样?”刘尼说道:“回去告诉你媳妇,让她做我的小妾,以后把小爷伺候好了,少不了你的好处。这些先拿去花,事成之后再给你二百两。”说着,刘尼从怀里掏出两锭大元宝,足足有一百两。 张屠夫见到这么多钱,就满口答应。回去之后 ,她就对老婆说起此事。可司马月坚决不从,结果又被张屠夫毒打一顿,逼着她立即前往刘家。司马月假装同意,出了家门后就跑了。张屠夫见状,就去追赶司马月。 她跑到落伸桥,就被追上了。张屠夫甩手给他一耳光,打得司马月眼冒金星。一气之下,她抓起丈夫的手,狠狠地咬了一口。张屠夫怒不可遏 ,就一把将她推入了河里。 这件事之后,刘尼也怕惹上麻烦,又给了张屠夫50两银子。张屠夫跑到衙门,又是送钱,又是送礼,请师爷帮他处理善后事宜。然后,他又去了司马家,给了一些银子。司马家的人觉得人死不能复生,看在银子的份上,也就没有追究。最后,衙门给司马月定了个投河自尽,就把案子给结了。 在民间有个传说,如果一个人蒙冤而死,因为怨念不散的原因,是无法投胎转世的。那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其实也不难办,只需要找个替身就可以。 司马月的怨念极深。你想啊,她长得那么漂亮,结果嫁了这么一个人。她蒙冤而死,官府不管也就罢了,可娘家人也不管,她就无法理解。 为什么王先生记得这么清楚?那是因为他有个学生名叫司马通,是司马月的堂弟。他曾经极力反对司马家的做法,可是反对无效。他知道老师关系很深,曾经向他求助。王先生很想帮他,可本地知县跟他没有半毛钱关系。 他去找过知县,可人家根本不买账。其实这也好理解,人家钱都收了,案子都结了。你想让人家翻案,交出银子,打自己的耳光,谁也不愿意。 王先生给户部尚书写过信,那是他的得意门生,可不知道为什么 ,并未得到回复。王先生心想,户部尚书都不管,其他的地方官根本没法儿管,他也只能放弃。对于这件事,他始终耿耿于怀。 王先生平静地对女子说道:“你可是司马月?家住城东,两年前官府通报投河自尽。”司马月勃然大怒:“放屁!我是被他们害死的,那是张屠夫和衙门勾结,做的假报告。我冤枉,我不甘心哪!”说着,女子就开始号啕大哭。 先生见状,就安慰道:“就算你有万般冤屈,也不该去祸害别人。老夫门生故吏众多,或许可以帮你平反。只要你能平冤昭雪,怨念自然就散了,到时候你就可以去转世投胎。” 女子看着王先生,沉默了许久,才说道:“你我素不相识,我凭什么相信你?”王先生答道:“我叫王申,家住黄石坝。或许你没有听过我的名字,但是王先生你应该听说过吧?”听到王先生,女子的眼中竟然有了喜色 ,她说道:“您就是王先生?”先生答道:“正是老夫。” 司马月怎么知道王先生呢?因为堂弟司马通在祭奠她的时候,经常提起王先生。说王先生非常正直,疾恶如仇,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很多都做了高官。只要王先生出手相助,一定能重审此案。 司马月稍作思考,就说道:“好,既然您是王先生,那我姑且相信您。若是失信于我,定取你性命。告辞!” 第二天,王先生就收拾行李去了京城。他要亲自去找户部尚书,把此案的详情告诉他 ,让他奏明皇上,请求重审此案。 到了京城,他顺利地见到了尚书大人。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那封信他根本就没收到,估计应该是在中途被截下了。 第二天,尚书大人就把案件上奏皇帝。崇祯皇帝一听,天下竟有这等事,当即下令彻查此案。皇帝一插手,案子很快就水落石出了。 后来,崇祯了解到,王先生擅长教学,很多朝廷命官都是他的学生。于是,就封他为太傅,专门教皇子读书。 王先生十分感慨:“我读了一辈子书,未曾考取功名。没想到,一把年纪了却被封为太傅,真是世事无常啊!“善有善报”,果真不假!” |
|
来自: 老大姐嗨 > 《收藏的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