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准之乱不仅让前赵元气大伤,也让刘氏的号召力大为受损,一些人开始趁机作乱,挑战刘曜的权威。公元319年底,一个名叫路松多的人起兵于新平和扶风,依附司马保。司马保趁机派出部将杨曼、王连占据陈仓,张顗、周庸占据阴密,路松多占据草壁,威胁到了长安的安全。一时间,秦陇地区的氐人、羌人纷纷响应,司马保声势大振。刘曜派出部将前往平叛,却始终搞不定,最后只好御驾亲征。公元320年正月,刘曜强势出击,攻破陈仓,王连战死,杨曼奔往南氐;接着攻下草壁,路松多逃往陇城;最后拔掉阴密。面对如此强悍的刘曜,司马保慌了,迁往桑城,后在张春的建议下准备前往凉州避难。张寔听说后,派出部将阴监率兵相迎,实则是阻止他进入凉州。由此可见,在张寔眼里,司马保不过是一条看门狗,之前屡次相救是让他作为凉州的缓冲。况且,你若来了,名分怎么定?谁主谁从?进退两难之下,司马保内部开始分化,部将张春、杨次和杨韬不合,劝说司马保杀了杨韬,又劝司马保去夺取陈安的地盘。司马保全都不从,却激怒了张春和杨次。是年五月,张春和杨次悍然杀死司马保。因司马保无子,张春立宗室子司马瞻为世子,自称大将军。然而,司马瞻并不能服众,司马保的部众因此分崩离散,逃入凉州者达一万余人。对于张春的行为,陈安很生气,司马保好歹是我的旧主,你凭什么杀他?一气之下,他投降了刘曜,并请求讨伐司马瞻,刘曜将其拜为大将军。不久,司马瞻被陈安所杀,张春逃往枹罕(音同服喊),杨次则被陈安所抓获。陈安将杨次押到司马保柩前处死,以此祭奠。最后,陈安以天子之礼将司马保安葬于上邽,算是圆了他的皇帝梦。司马保覆灭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你的出身多么高贵,名头多么响亮,只要你的实力不够、能力不强,最后淘汰的一定是你。司马保覆灭,对于张寔来说,是一个图谋秦州的好机会,但一次意外改变了前凉的国策,让陈安得以在秦州站稳脚跟。但凡乱世,必出妖人,凉州也不例外,天梯山上就有一个。此人名叫刘弘,本是京兆人,因战乱客居天梯山,用妖术迷惑民众,随他受道的人有一千多人,连张寔身边的人都很迷信他。是年六月,刘弘对张寔的帐下阎涉、牙门赵卬(音同昂)道:“上天送给我神玺,应当统治凉州。”阎涉、赵卬深信不疑,私下与张寔身边的十多人密谋杀害张寔,以刘弘为主君。张寔的弟弟张茂意外得知了他们的计划,请求诛杀刘弘,张寔命牙门将史初拘捕刘弘。很不幸,史初来迟了一步。他尚未赶到刘弘处,阎涉等人已经杀了张寔。刘弘看到史初,理直气壮道:“张寔已死,杀我何为!”史初大怒,割掉刘弘的舌头,然后在姑臧城的街市上处以车裂的酷刑,并诛杀刘弘党徒数百人。当时,张寔的儿子张骏年纪尚幼,在左司马阴元等人推举下,张茂继位凉州刺史、西平公,以张骏为抚军将军。相比张寔,张茂对晋朝的忠诚度更高,没有选择对外扩张,而是以保境安民为主,凉州也由此成为一片乐土,繁荣富庶不亚于建康。当刘曜出兵秦州一鼓作气赶走司马保时,东边的洛阳却出事了。洛阳是西晋曾经的都城,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刘聪之前安排了尹安、宋始、宋恕和赵慎等四位将军在此驻守。目睹前赵的乱局,他们很不看好自己的前途,互相猜忌,毫无固守的打算。司州刺史李矩和颍川太守郭默觉得这是一个收复洛阳的好机会,各派一千人在洛阳城外驻扎。四将有点慌,决定向石勒投降。石勒大喜,派侄子石生率领五千骑兵前来接收。得知石生前来,李矩和郭默不敢停留,主动撤退。没过多久,尹安等人和石生产生矛盾,又派使者向李矩投降,李矩将信将疑,让郭默率领五百人前往看看情况。石生一看不对劲,不敢在洛阳久留,胁迫宋始一部向北渡过黄河,回到襄国。于是,洛阳百姓纷纷前往荥阳归顺李矩,洛阳为之一空。洛阳不明不白的丢失,让刘曜认识到,中原的形势太复杂了,他想将重心转移到西边。而就在这时,长安也出事了,刘曜成了救火队长。六月二十三,前赵将领解虎和长水校尉尹车谋反,意图杀了刘曜,还勾结了巴族酋长句(音同勾)徐、库彭等人。事情暴露后,刘曜想要杀一儆百,先杀死解虎和尹车,然后又准备在阿房处死句徐、库彭等五十多位巴人。光禄大夫游子远直言进谏道:“圣君施用刑罚,只不过诛杀元凶而已,不宜滥杀。”以至叩头流血。刘曜不肯,囚禁了游子远,执意杀死句徐、库彭等五十多位巴人,还将他们的尸体放在大街上陈列十天之久,最后再沉入水中。刘曜此举彻底激怒了巴族人,他们揭竿而起,推举巴族酋长句渠知为首,自称大秦,改元平赵。接着,四山的氐族、羌族、巴族、羯族人有三十多万群起响应,关中由此大乱,城门白天关闭。游子远又从狱中上表,刘曜撕毁表文,骂道:“大荔奴,不担心自己命在须臾,还敢多舌,是嫌死得晚吗?”叱令手下人立即杀掉他。中山王刘雅、郭汜、朱纪、呼延晏等人劝说道:“游子远遭幽禁,朝不保夕,依然不忘进谏,这是最大的忠贞。陛下即使不听其言,又怎能杀他呢!如果游子远早上被杀,我们晚上就去死,以彰显陛下的过错,这样天下人都将舍陛下而去,陛下还能与谁为伍呢?”面对重臣们隐含威胁式的劝谏,刘曜让步了,放出游子远,然后敕令都城内外严加戒备,自己将亲征句渠知。游子远又进谏道:“陛下如果能用臣的计谋,一个月就可以平定叛乱,不必御驾亲征。”哟呵,挺能啊,刘曜斜着眼道:“你说说看。”游子远道:“他们造反并非因为有什么远大志向,不过是畏惧陛下的惩罚,想免死罢了。陛下不如赦免他们,让他们重新做人。将那些因解虎、尹车之事而牵连坐罪被籍没为奴的老弱者,全都释放遣返,允许他们重操旧业。他们既然得到生路,怎会不降服呢?”刘曜心里哼了一声,你确定?游子远不慌不忙道:“假如其中有人自知罪孽深重,不肯放下武器,请给臣弱兵五千,臣一定为陛下翦除他们。不然,现在造反的人漫山遍野,恐怕不是短期内可以翦除的。”这才像句人话!刘曜姑且听从了他的建议,即日大赦天下,以游子远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总领雍州、秦州征讨诸军事。不出所料,当游子远屯军雍城时,投降的人有十多万。移军至安定,反叛者都归降,只有句氏宗族五千多家在阴密固守,游子远率军进攻,将其歼灭,然后率军巡行陇右。此前,氐族、羌族的十多万户凭仗险要地势不肯降服,其酋长虚除权渠自号秦王。游子远率军进逼,虚除权渠率兵出战,五战皆败。虚除权渠害怕了,想要投降,他的儿子伊余不肯,对部众道:“以前刘曜亲来,尚且没把我们怎么样。现在不过是一支偏师,为什么要投降?“他亲领五万精锐,于清晨进逼至游子远壁垒门前。游子远麾下诸将想要反击,游子远道:“伊余悍勇无双,他统领的军队也比我方精锐。况且又正当他父亲战败之时,怒气正盛,锐不可挡。不如暂缓出战,等他们士气衰竭时再攻击他们。”于是,游子远坚壁不战。哼,不过如此嘛!伊余开始得意忘形。小子,你还嫩了点。趁着伊余放松警惕时,游子远夜率军队在寝席上进食,趁着第二天凌晨大风刮起,尘土弥漫,发起突袭。年轻气盛的伊余就此被生擒,部众都当了俘虏。虚除权渠大为恐慌,披散头发、用刀割破脸皮,请求归降。游子远禀报给刘曜,刘曜大喜过望,以虚除权渠为征西将军、西戎公,分别将伊余兄弟及其部落二十多万人迁徙至长安。没想到啊没想到,刘曜对游子远的表现大为震惊,将其任为大司徒、录尚书事,视为头号智囊。有些奇怪的是,游子远立下大功后就此消失于史书中,可能在这不久就病逝了吧,堪称刘曜的一大损失。经过这件事,刘曜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建立太学,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挑选精神、志向可堪教诲的士民一千五百人,以儒臣来教授。我们先不说这件事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又或者在这乱世能不能坚持下去,仅就刘曜能这么做,就是值得肯定的。后来,刘曜想在长安盖几座像样的宫殿,在侍中乔豫、和苞的劝谏下,他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又赐封乔豫为安昌子,和苞为平舆子,以示表彰。此外,他还省并丰水囿苑,交给贫民耕种养殖。相比刘聪,刘曜这个皇帝做得出色多了。可惜,他所面临的敌人更为强大,局面更为凶险,远不是他所能力挽狂澜的,真是时也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