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为何易“愤怒”

 零壹贰012 2021-12-21

图片



在思考“愤怒”这个话题时,笔者脑海中浮现出湖南卫视的一档青少年成长教育节目《变形计》,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名叫钱多多(化名)的孩子。在节目中,他和父母之间毫无征兆地爆发了一场剧烈冲突。

摄像机真实地记录下了事情的经过,这让我们可以细致地观察到钱多多的情绪变化过程,作为一名经常与青少年接触的心理咨询师,笔者希望通过分析钱多多和父母的互动细节,管中窥豹,探索导致青少年愤怒的典型因素,从而帮助父母们改善亲子关系。

 

 【场景1】事情发生的当天,钱多多一家在镇上为彝族新年庆典采购年货。整个采购过程中钱多多的表现很不错,搬煤、运货都尽力而为,可在卸货时,一件小事却惹怒了钱多多。 

钱多多:这泥路太滑了,我觉得不能搬了,这么重的东西怎么搬?

爸爸:往旁边!踩边上就不滑了。

钱多多:我鞋子里进泥了,全是泥!一层泥!你自己看!我不弄了!
节目组旁白:干体力活钱多多没有怨言,可是弄脏鞋子却是他无法忍受的。
钱多多事后旁白:搬了好几次特别累,我的鞋子又是新买的,我特别喜欢这双鞋子,当时特别生气。

爸爸:你回去换双鞋吧!

钱多多:我回去就肯定不回来了!

爸爸事后旁白:可能他觉得自己也很累了,在那边搬了很多东西,然后鞋子又弄脏了,给他造成了一些压力吧。

 图片
愤怒因素1:青少年情绪的不稳定性 
“孩子的脸,六月的天”,原本卖力帮忙的钱多多突然生气了,只是因为鞋子被弄脏了。这让我们看到了青少年情绪的不稳定性,身体劳累和弄脏鞋子给钱多多带来了非常强烈的沮丧感,成了他后续情绪爆发的起始点。
 
这种不稳定性有一定的生理基础,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在青春期会进入高速生长的阶段,大量的神经元正处于“改造”之中。大脑前额叶皮层对感情、道德等情绪有影响,这是大脑最后发育的部分,且发育过程伴随着整个青春期。
 
从心理层面来说,弄脏鞋子在别人看来是一件小事,但对于钱多多来说,最心爱的鞋子被弄脏了是个巨大的挫折,这种沮丧是实实在在的!鞋子的材料不能水洗,这可能加剧了钱多多的懊恼。只有了解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这种懊恼情绪是多么强烈。 

愤怒因素2:负面情绪无处安放 
在后来旁白中,钱多多认识到自己当时累了,也发现了鞋子弄脏带给自己的沮丧。然而,在事情发生时,他是否对自己的情绪有清晰的认识是值得怀疑的。同时,他缺少一个为自己遭遇的挫折感到遗憾、但能够安抚受伤心灵的“内在自我”。因此,他只能盲目地怪地面泥泞,跟爸爸絮絮叨叨,并想用退缩的方式来驱除负面情绪。
 
爸爸在旁白中的话表明,他也认识到了钱多多的压力,然而当时他也没有试图安抚钱多多,他试图用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处理钱多多的情绪。这种方式没有奏效,爸爸的话语里似乎还带着一种不耐烦,这激起了钱多多的抗议:“我回去就肯定不回来了!”

如果爸爸在指导钱多多之前,能够表达一些安慰:“今天辛苦你了,小心地上滑哦!”钱多多的负面情绪就可以被看见,被命名,被接纳,从而得到涵容,便不会驱动着他急于做些什么来摆脱挫折感。

图片


【场景2】钱多多回到客厅里清洁自己的鞋子,对前面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的妈妈回来了,她准备拿桶去喂猪,却不小心把钱多多前一天用桶盖起来的鸡放跑了。 

钱多多:你把我抓的鸡放了干嘛?

妈妈:我不知道这是你抓的鸡呀!

钱多多:昨天晚上就在这里,我说我抓了鸡,你把鸡给我抓回来!

妈妈:你跟谁讲话?

钱多多:我跟你说话呢。
此时,钱多多出言不逊,甚至开始说脏话。

妈妈:你是谁呀?你是谁呀?啊?说话怎么说的?

钱多多:那你既然放了,你把它抓回来!

妈妈:这个是喂饲料的东西,你为什么拿喂饲料的东西抓鸡?

钱多多:我没有东西盖鸡,所以就先用这个。

妈妈:那我要给猪喂饲料了呀!猪都跑出来了,饿死了呀!

钱多多:关我什么事呀,反正你把我的鸡放了。

妈妈在忙乱地抓鸡,钱多多年幼的弟弟(猪猪)睁大了眼睛,满脸紧张。

猪猪:我来抓。

妈妈:还是你好!谢谢你!来,到外面去。谢谢啊!猪猪。


愤怒因素3:无人接纳对方和服软 
在上述片断中,妈妈没有注意到钱多多情绪不好,似乎完全没有看到他在清理自己的鞋子。这可能是因为她对钱多多之前的沮丧毫不知情,或者她急于给猪喂饲料,沉浸在自己的事情里。然而,在误放走了鸡之后,母子二人的冲突迅速升级。

这位妈妈缺乏一种服软的能力。虽然妈妈事先不知道钱多多用桶来盖住鸡,但放跑了鸡她丝毫没有表示歉意,她以自己不知道为由,回避了内疚感。后来,妈妈还说,为什么要用桶盖鸡,这似乎包含着一种指责。再到后面,钱多多说话很没礼貌,更伤害了妈妈的自尊,这使得服软变得更难了。
 
钱多多认为自己昨晚和妈妈说过抓了鸡,但自己说的话没有被记住,这是对妈妈的失误紧抓不放。双方都不服软,情绪张力越来越大。
 
如果妈妈说一句:“哎呀,抱歉!我不知道这里有鸡,我等会儿喂完猪再抓回来。”双方可能就不会发生冲突。如果钱多多能接纳妈妈的失误(包括误放跑了鸡和自己昨晚的话没有被记住),说话和气有礼,妈妈也不会感到自己丢了脸面。其实,使冲突降级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纳对方和服软。

图片

愤怒因素4:贬此褒彼 
多子女家庭的父母往往用表扬某个子女的方式来激励另一个孩子,特别是在与这个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例如上述片断中的情况,妈妈一面对钱多多义正辞严地讲道理,一面对弟弟猪猪极尽温柔和表扬。殊不知,即便本意是好的,这种方法也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被表扬的那个孩子也可能感觉不安,他可能感觉自己只是被当成了用来攻击同胞的工具,当父母不在时,他可能会担心同胞的敌意和报复。在这一点上,笔者建议当父母与某个子女发生冲突时,不要把其他子女拉做同盟,或贬此褒彼。在其他时刻,父母表扬做得好的子女是完全适当的,同时也应注意安慰做得不够好的子女,以表达一视同仁的爱,减少子女之间本就存在的竞争感。
 
父母在处理和子女之间的冲突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尽量不要引申和转移话题。话题的引申、转移会使双方忘了冲突最初是由于怎样的一件小事引起的,这正是解决冲突的大忌。父母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孩子,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引申、转移话题,也不要上纲上线,以避免冲突升级。
 
另外,建议父母双方合理分工,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在与孩子发生冲突时提供一个情绪表达的空间,以避免无法通过言语表达的情绪见诸行动。当然,这需要父母之间首先能够相互安抚。
 
青春期被心理学家称为“暴风骤雨”时期,这与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父母不仅要做青少年的物质提供者,也需要做青少年的情感养育者,这不容易。青少年面临生理和心理的剧烈变化,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更不容易。无论是青少年,还是父母,如果可以从冲突中反思自己的情绪如何被激发以及自己如何激发了对方的情绪,这种恶性互动就可能转变为良性互动。(本文作者系广州帛石心理咨询中心合伙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拥有21年中学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经验)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1.10B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图片


读完文章点“赞”“在看”
将好“分享”给更多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