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京剧演员培养什么样的京剧观众

 cxag 2021-12-21

图片

(作者:文华先生)

      一名学京剧的学员唱了一段“三家店”,让戏曲学院李甫春教授点评,“我以前是唱歌的,您听我的戏里有歌味吧”?李教授说:“不然,你唱的歌里有戏味儿”。

      连演员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唱的是歌还是戏,那么刚接触京剧的戏迷又怎么能分的清歌与戏的区别呢?所以说现在的戏迷不懂戏,是让那些不懂表演的表演艺术家给误导了。

      民国初,报界就发起过几次征集名伶及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的活动,而今,偶然看到一个征集“年度倒好的艺人”的活动,说明老戏迷对时下一些京剧演员的不满。

      那时看戏叫听戏,安工老生的悠扬婉转、衰派老生的悲愤颓唐,靠把老生的慷慨激昂,都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享受,使观众和演员产生了心里上的共鸣,所以,那时闭着眼睛享受梅兰芳清新妩媚、中正平和美的新腔,又被张君秋婉转缠绵、如莺声百转、又如游丝萦回的声音所感染,才出现了一批又一批高品味的观众。

       《野猪林》成功搬上银幕后,艺术家们精彩的演绎,深入人心,震撼了所有的观众,正在读大学的宋世义先生连场看了三遍、还不过瘾,又自掏腰包,请同学们都去观赏,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在聘请杜近芳饰演林娘子后,《野猪林》一剧在上海一炮而红、连演七十天不衰,剧中林娘子从一个美貌、娴德、儒弱的人妇,惨遭陷害,为夫敢于松柏竟后凋的决绝的刚烈女子,杜近芳把林娘子这种感情上及心理上的变化,演绎的精彩绝伦,引领着观众从赞叹、欣赏到怜悯直至愤怒,这就是艺术的成功。

       李少春则将林冲从一个春风得意的青年将领到惨遭陷害,而成为阶下囚再被逼杀人的矛盾冲突,都通过他的表情和动作,艺术的再现了这一悲壮美的故事,给观众的感觉就像是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引起观众的共鸣,这就是表演艺术大师的魅力所在。

       这出戏文武并重,矛盾冲突多、表演难度大,演员除了武功高超,更要有深厚的念白功夫。其难度对演员来说真是一种挑战。也难怪当年周总理为啥要用这出戏招待苏联客人,也难怪李少春因嗓音失润唱不了,就跟总理汇报说“只有厉慧良能演这出戏了”。 

      无论是技术还是艺术,都信奉“师出名门,技艺必定高人一筹”的至理。京剧是流派的艺术,所以必讲究门派。没有老师的传递,怎么学到“余派的精刚清润、刚柔相济、细腻流畅;言派的婉转跌宕、明快俏丽;马派的潇洒华丽;谭派的朴实清脆;杨派的悲哀醇厚”呢?老师的这种“口传心授、言传身教”行家叫“嘴递”,这种传承方式、就像小鹰在老鹰的嘴递下,才能逐步的、茁壮成长为展翅翱翔的雄鹰。

      看看艺术杜近芳给学员们教戏的视频,就知道说自己什么派都能唱的演员,完全是一个笑话。 

      李少春的林冲,脸上的各种表情,现在的舞台上还找的到吗?通过杜近芳那甜美勾人魂魄的眼神、从五岁就被卖掉的奴隶、成长为一个革命军人的那种坚强意志的表演,再看那些当红的京剧艺术家的演技,无不为京剧的现状担忧。

      曾经沧海的老戏迷,对现在的演员那种“取自花丛懒回顾”的态度,皆因现在的演员“除却巫山不是云”了!

      为什么刘长瑜、李胜素一直在呼吁“懂戏的戏迷越来越少了”啊,不能演出人物内在的感情美,京剧和歌剧还有什么区别吗?京剧还有真正的戏迷吗?有些粉丝在疑惑,李玉刚也唱“新贵妃醉酒”,他到底是不是梅派?

       流派就是被内外行膜拜、模仿和追随一个表演方法,自从四海一人的谭鑫培出现以后,生行都想借着谭鑫培的余温,快速的成名,所以谁要是说言菊朋唱的是言腔,他就认为这是在侮辱他,非常恼火。余叔岩自喻不如谭的九牛一毛,杨宝森更谦虚的自喻是个不合格的余派。因为后来言和杨都因各自的情况而不得不求变化,但他们通过深厚的技艺,都化腐朽为神奇的把自己的缺点唱成了优点,为内外行所称道,如今已经达到“世人敬仰、万众追随”的存在了。所以他们的作品都是量身定做的,别人想学,先天要符合,才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老生即须生、胡子生,为了不让胡子贴在胸前,老生演员要含着胸演出,而武生演员为了要体现出武功盖世的大将风度,就要抬头挺胸,武生这一气质,要经过多年的训练,才能散发出大英雄那雄劲的气势来。

      所以张浩洋当初想演《红灯记》中的李玉和,初次拜访,钱老都没搭理他,接触的多了,钱老才问他“李玉和是个武生活,你一个老生怎么来的了”?后经过一年多的苦练,张浩洋完成了钱老布置的作业后,钱老才带出了一个勉强过关的李玉和,蓝天能成功演出杨子荣也拜童老的细心传授。

      林冲是个比李玉和还难演的大武生,往那里一站,那气势,英武帅气逼人,两眼炯炯有神,活脱脱一个英武的大将军,再看一出场那几步走,一个气宇轩昂、飒爽英姿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形象就俘获了无数戏迷的眼神,神形兼备,说的就是这种演技,老生演员根本不具备武生的功夫,怎能出的来这样的英武气质?

      放着自己的本功戏不去深入研究琢磨,纷纷的大雪飘。明知没经过十几年的艰苦磨练,演不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气势。明知不对自己的应工、又没有老师给说戏,闭门造车的上演,只能是在浪费观众的感情和时间了。

      再听听他们的唱,不要说内涵了,哪个演员若能跟着李少春原版伴奏、不错鼓点的完整唱下来,就证明他们真的在继承传统、而且是不遗余力的。

       戏可以捧演员,演员也可以捧戏,像钱浩梁、童祥苓、杨春霞等、一生只成功塑造了一个角色,却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了。

      《野猪林》在国剧宗师杨小楼时期就经常上演,直到李少春的组合,才把这出戏演成了教科书一样的经典作品,屹立在京剧史上,供后辈学习模仿。可惜现在还这出戏的感染力荡然无存了,媒体却不断的吹捧,这个演员演的太棒了,有这样的吹捧,所以戏迷就失去了辨别演员水平的标准了。

      都演空城计,只有杨宝森那份沉稳、老练又情风云淡的神态,才最符合此时的诸葛亮、才最被观众的认可。别的流派才基本不动此戏,所以说表演艺术家不仅要唱得好,更要有相当深厚的内涵。

      当年杨小楼和尚和玉师兄弟俩都能演《晋阳宫》的连四本,后来杨觉得自己比尚的戏多,就挂起了后三本,而尚也只演后三本不再演第一本了。这是那个时期演员间相互配合的一种职业操守的体现。可惜现在的京剧界啊!

      艺术作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表演艺术家,就该有与众不同的作品和表现力,这样的精神才能打造出梨园盛世的局面。可现在的舞台上,就《失空斩》《四郎探母》《二进宫》,再对唱几段,那么几出不即费力气、不又费嗓音,能偷懒、又丝毫没有内涵的大路戏,来来回回的演,想演个经典的《野猪林》这个戏,谁知都一哄而上的跟大雪飘干上了,都演不出人物内在的东西,演都都自己了。

      有个说法,百炼不如一看、百看不如一演、百演不如师傅一点。任何门类的艺术,都要“多看,以开阔眼界;多听,以渊博知识;多学,以厚实基础;多演,以增加经验。老一代艺术家能有高超的演技,无一不是丰富经验的。

      等到唱出的声音圆润悦耳,变化自如,像一只离弦的箭,激动着观众的心了,等到高呼的声音犹如山崩海啸;平和的声音犹如春花开;悲哀的声音犹如秋风扫落叶;快乐的声音犹如仙言外飘了,戏迷的品味就会提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