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仁康医案(三)

 一个大树 2021-12-21

六、清热解毒、凉血消风法治愈风毒肿一例

王某,男,36 岁。初诊∶1983 216日。

主诉及病史∶两日前因腹痛便泄,医务室给服痢特灵两片,晚间倏见脸面红工肿城走,周身发出大块风疹灼痒。

诊查;脸面可见潮红,麻疹样皮疹,胸前、后背、四肢可见散在大块风团,诉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滑带数。

辨证∶风毒肿。证属内中药毒,血热生风。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消风。

处方∶生地 30g 丹皮 10g 赤芍 10g 知母 10g 生石膏 30g(先煎)荆芥 10g 蝉衣 6g 银花 10g 连翘 10g 生甘草6g   2

二诊2 18 日。药后脸面红工肿趋干消,尚起小片风疹块,大便干。舌红工苔黄,脉弦滑带数。治同前方,加大青叶15g2 剂。

三诊2 20 日。颜面掀肿已消,风块已不起,停药。

【按语】本例药疹,中医认为属于风毒肿范畴,亦称中药毒。近年来由于服痢特灵引起的皮肤过敏症较多见。 此等病例,患者多不明发病原因,必须详细询问,才能明确诊断。予师温病学说,用自制凉血清气的皮炎汤,服之辄应。

七、凉血利湿清热法治愈淫疮一例

王某,男,24 岁。初诊∶1967317日。

主诉及病史∶近1个月来,躯干、四肢起大片红色斑丘疹,瘙痒,搔之溢水,全身泛发,尤以两大腿为重。就医曾服抗过敏类药及龙胆泻肝之剂,未效。

诊查∶全身皮肤尤以两大腿及上臂可见成片红斑、丘疹,呈现渗水、糜烂、结痂等损害,瘙痒极重,妨碍睡眠。

辨证∶浸淫疮。证属脾经有湿,心经有热,湿热浸淫。

治法∶凉血、利湿、清热。

处方∶生地30g 丹参10g 赤芍10g 荆芥10g 苦参10g 忍冬藤10g 地肤子10g六一散 10g(包) 二妙丸 10g(包煎) 4

二诊3 21 日。瘙痒显轻,搔后略见渗水。舌红苔薄布,脉细滑。治宗前方,4 剂。

三诊3 25 日。皮疹大部消退,瘙痒已轻。舌红苔薄白,脉细滑。上方去苦参,加茯苓 10g5剂痊愈。

【按语】本例急性泛发性湿疹,相当于中医所称浸淫疮。见症渗水不多,周身红粟,舌红苔

不腻,为热重于湿之证。前医投龙胆泻肝利湿清热之剂,故未见效。后以凉血清热、散风除湿止痒,即见显效,不旬日大部消退。可知明辨湿与热孰轻敦重,用药得当,是其关键。

八、凉血清热、祛风胜湿法治愈粟疮一例

阎某,男,23岁。

初诊1967313日。

主诉及病史;周身起红疹、痛痒已 2 周。2 周前开始,前胸后背起粟粒样红色丘疹,继发周身、瘙痒极剧。曾在 3个医院治疗,用苯海拉明、去敏灵等未见效。

辨证∶粟疮。证属心火血热,外受风湿。

治法∶凉血清热,祛风胜湿。

处方∶生地30g 丹参15g桑叶10g 荆芥10g 防风10g 白蒺藜10g 忍冬藤10g白鲜皮 10g 六一散 10g(包煎) 二妙丸 10g(入煎) 3

二诊∶红粟渐消,尚见瘙痒。舌正苔薄布,脉弦细,大便干,小便黄。前方去防风、桑叶,加蝉衣6g、茜草 10g、苦参 10g5 剂。

三诊∶皮疹全退,略见脱屑,痒轻。

处方∶生地 30g 蝉衣 6g 苦参10g 白鲜皮 10g 地肤子10g 苍耳子10g 六一散 10g(包煎)

5剂痊愈。

【按语】本例粟疮,周身泛发剧痒,曾用抗过敏药未效。中医重用凉血清热,祛风除湿,不数剂即疹消痒减,10 剂而收全功。

九、滋阴养血除湿法治愈四弯风一例

陆某,女,8岁。初诊∶197512 5日。

主诉及病史(其母代诉)∶手足弯皮肤发痒已5年。生后2周脸部即起湿疹,渗水湿烂、瘙痒,延 2 年经治而愈。又 1 年后渐见手足弯处时而渗水,时而干燥脱屑,瘙痒不止,缠绵不愈迄今。

诊查∶双手弯、双腿弯皮肤可见浸润及脱屑损害,有搔痕。舌淡苔剥,脉细滑。

辨证∶四弯风。证属渗水日久,伤阴化燥。

治法∶滋阴养血,除湿止痒。

处方;生地 20g 元参10g 丹参10g 茯苓10g 泽泻10g 蛇床子10g 白鲜皮10g六一散 10g(包煎) 7

二诊12 15 日。药后瘙痒显轻,皮肤渐复正常。大便偏干。舌红苔净。继以前方加麻仁 8g7 剂后治愈。

【按语】本例异位性皮炎,相当于中医所称四弯风,属于缠绵难愈之症。病不算重、但时轻时重,尤以痒甚,小儿患此,不胜其苦。此证渗水日久,转为干燥脱屑而痒,舌淡苔剥,已是阴伤化燥之征,不宜过用苦寒燥湿、淡渗之剂,否则会反增病势;用滋阴除湿,辄见奇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