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育衡医案(二)

 一个大树 2021-12-21

三、泻心汤治愈衄血一例

耿某,男,23

初诊198038日。

主诉及病史;酒后鼻衄住院治疗22日未愈。

诊查∶面色淡白,两目有神,大便干燥,小便色黄,口干不多饮,脉沉滑数。

辨证;证为醇酒所伤,湿热内蕴,湿热相搏,迫血上出清道遂致衄血。

治法;治以清热燥湿,凉血止血。投大黄黄连泻心汤。

处方∶大黄10g黄连10g黄芩10g1剂,武火轻煎,大黄后入,取汁分2次温服。

二诊;大便已通,衄血已止,脉象滑数。继用上方药3剂,服法同前。3剂之后,未再衄血。

【按语】湿热积于阳明,上干清道而。《金匮》云"心气不足,吐血血,泻心汤主之"。正谓邪热迫血妄行之证。用此方使热得清、湿得祛,阳明之气得顺,血可自止。

四、酸以安蛔法治愈蛔一例

陈某,女,56岁。

初诊19791020日。

主诉及病史3日前突然院腹剧痛,恶心呕吐,初按胃痉挛治疗,效果不著,时发时止,渐趋频繁。

诊查∶现症右胁肋剧痛阵作,气上冲胸,甚者有钻顶之感,手足厥逆,呕吐苦水痰涎。切诊腹部软平,心下按之痛剧。脉象沉弦,舌质淡红,舌苔薄。

辨证∶此为蛔厥之证。

治法;姑且以安蛔之法治之。乌梅重用25g,煎汤取汁100ml,顿服。

二诊;服药一个半小时出蛔虫1条,诸症悉减。继用杀虫法,以杜绝致病之根。

处方∶使君子20g苦楝皮20g石榴皮25g南瓜子100g川椒10g乌梅25g细辛5g干姜10g川军10g

1剂,水煎取汁清晨空腹顿服。服药后,便蛔虫1条,蛔厥之证痊愈。

【按语】《伤寒论》厥阴蛔厥,原系寒热错杂证,故用乌梅丸治疗。此证无寒热错杂,只用乌梅一味制伏蛔虫,不用他药为伍。且蛔厥缓解之后,继而用杀虫之品,以彻底清除致病之因,尤有见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