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颂昭医案(四)

 一个大树 2021-12-21

四、清肝活血汤治愈小儿痛一例

唐某,女,9岁。

初诊198410月。

主诉及病史∶头痛近月。

诊查∶患儿于2旬前始起低热(体温38℃左右),同时伴剧烈头痛(当时血压135/110mmHg)呕吐3天。1周后低热净退,血压降至正常,惟头痛仍剧,影响睡眠。形体肥胖,面红,性情急躁,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舌质偏红,脉弦滑。查;神志清楚,血压正常,体重47kg,曾在某医院检查脑电图,见到异常波形。眼科查两眼视力均为1.5,眼底视网膜静脉怒张,印象为∶视乳头水肿。又查空腹血糖6.49mmol/L、血清胆固醇4.7mmol/L。在某部队总医院先后作头颅摄片检查,片示∶蝶鞍发育较小,蝶窦腔发育稍差,骨质结构尚可,未见明显病灶。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拟诊为∶①肥胖高颅压症;②单纯性肥胖头痛。

辨证∶体胖痰湿素盛,湿火内炽,肝阳上亢,络脉失畅。

治法∶清肝潜阳、活血通络,佐以化湿。

处方∶龙胆草10g黑山栀10g黄芩6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6g当归6g钩藤12g全虫10g天麻10g泽泻10g石决明12g(先煎)

另服羚羊角粉0.5g11次,温水调服。

二诊198410月。上药服5剂后,头痛显减,夜间已能安眠;日间尚有轻微头痛,呈阵发性,有跳动感,片刻自止;性情急躁渐安,面红减轻,食欲改善,精神好转。苔脉如前,再拟原法继进。

处方∶原方去黄芩、赤芍。加白蒺藜10g,夏枯草10g,灵磁石20g(先煎)。另服鲜竹沥水15ml12次,温水送下。

上药又进10剂,每天上午头痛消失,已能坚持上课,下午46时尚有轻度头痛,夜能安寐。舌苔黄腻已化薄,舌尖偏红。原方再进5剂后,头痛消失,精神食欲均佳。计服药30剂,眼科复查眼底,双眼底视盘境转清,静脉充盈,视网膜上无出血及渗出发现。于半年后患儿母亲携女来道谢,知患儿头痛愈后一切正常,未再复发。

【按语】清肝活血镇痛方,为曹颂昭老中医临床自拟经验方。此方由龙胆草、黑山栀、黄芩、桃仁、红花、钩藤、全虫、天麻、当归、赤芍、石决明、灵磁石、泽泻组成。主要适用于湿火内盛、肝阳上亢之头痛证,头痛以两侧太阳穴为甚,痛时有跳动感,形体壮实,面红烦躁,唇干口苦,大便干结,苔黄腻、舌质红等症。

五、清热解法治愈小儿病毒性感冒三例

例一吴某,女,4岁。

初诊1986320日。

主诉及病史∶发热1周。

诊查∶身热朝减暮起测体温39.4℃(肛),恶寒少汗,咽红不咳无涕,鼻血量少,口微渴,大便正常,舌苔薄黄、舌质红,脉小数。查∶神志清楚,精神尚可,急性热病容,咽充血,皮肤(—),心肺听诊(—)。查白细胞计数5×/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38      

诊为∶病毒感染。

辨证∶外感温毒,郁表未解,已传入里,阳络受损,致血上溢。

治法∶疏风散邪,和解清里。

处方∶荆芥6g板蓝根15g马鞭草15g贯众10g柴胡10g黄芩6g青蒿10g茅花6g(包)

二诊1986322日。服药2剂,汗出较多,高热渐降未净,尚有低热,咽红未除,乳蛾红肿,唇碎,仍有少量鼻衄,舌苔黄、舌质红,脉欠静。颈部淋巴结肿大如黄豆,按之活动。治宗原方加夏枯草10g、藕节炭10g,又投药3剂,热退血止而愈。

例二吴某,男,2岁。

初诊1987513日。

主诉及病史∶发热半月。

诊查∶发热日轻夜重,白天体温38.8℃(肛),有汗不多,肢端欠温,咽红乳蛾肿大,口干喜饮,不咳无涕,舌苔薄白、舌质红,脉数。查∶心肺(—)。白细胞计数6.4×/L,中性粒细胞0.48、淋巴细胞0.46、嗜酸粒细胞0.04

辨证∶外感温邪,郁表犯肺,上蒸于咽。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利咽。

处方∶荆芥6g板蓝根15g马鞭草15g贯众10g银花10g朱连翘10g薄荷5g(后下)蚤休10g

上药仅服1剂,汗出较多,当晚身热尚高,至翌晨渐退,夜间热未起,肢冷转暖,咽喉红肿减轻,口渴亦减,舌苔薄白、舌质红,脉数转静。乃温邪渐解之象。再拟原方去薄荷,加芦根30g,服两剂而愈。

例三童某,男,12岁。

初诊198767日。

主诉及病史∶发热8天。

∶身热朝轻暮重,昨晚壮热,热前微恶寒、微汗;头痛目赤,咽红口渴,不咳无涕;便溏,日行2次,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数。查;神清,精神委顿,两结膜充血。心肺听诊()。白细胞计数6.9×/L,中性粒细胞0.64,淋巴细胞0.36

辨证∶外感时行温邪,郁表犯里。

治法∶辛凉解表,疏和清里。

处方∶荆芥6g板蓝根15g马鞭草15g贯众10g柴胡10g黄芩6g青蒿10g银花10g

二诊198768日。上药1日连服2剂,身有汗出,夜间热势渐衰(体温38℃),热前仍微有恶寒,头痛,咽仍红,口干欲饮;大便日行3次、质溏;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再拟原法继进。

处方∶原方加羌活6g,鸡苏散10g,焦楂曲各10g

上药又1日连进2剂,药后身热净退,头痛恶寒全解,大便转干,精神转振。惟咽仍红,口干喜饮,苔腻全化、舌质红。此乃温邪渐撤,津液暗伤之象。治转清热护阴之法。

处方∶淡竹叶10g芦根20g玉竹10g黄芩6g青蒿10g谷芽10g善后而愈。

【按语】小儿病毒性感冒病程较长,身热较甚、持续不退或朝轻幕重,热前微有恶寒或不恶寒,无汗或少汗,或伴头痛,咽红目赤,精神较萎,偶有咳嗽或不咳,无明显鼻塞流涕,舌苔薄黄、质红等,多表现一派热毒证候。曹颂昭老中医,拟用清热解毒之中草药,自制"水药病感方",由荆芥、板蓝根、马鞭草、贯众组成。结合辨证,可选加疏表清热法(银花、连翘等)、和解清热(柴胡、黄芩等)、利咽清热(蚤休、山豆根等),临床治之,疗效满意。药仅以现存30例病案小结如下∶

药后退热时间总结表

退热天数

药后当晚

1

2

3

4

5

合计

例数

4

5

9

8

2

2

30

百分比

13.3

16.6

30

26.7

6.7

6.7

100%

本组病例均有发热,最高体温39.8℃(肛),最低体温38℃(肛)。其中以3839℃较多。药后退热时间,最短于服药当晚即退,最长于药后5天退净。其中以服药两三天热退者较多。30例病感小儿药后转获痊愈。该方适用于具有热毒证候的病感小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