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邯郸成语典故之都

 冬歌文苑 2021-12-23

邯郸成语典故之都

因工作关系我数次造访邯郸,但真正静下心来参观、感悟这一文化古都还是退休后,辖属领导邀我为新入职员工讲授“企业文化”课,课后逗留数日,故地重游,收获颇丰,稍作整理,与各位朋友商榷。邯郸,始于殷商,盛于战国。因胡服骑射而兴,以雄才辈出而名,一任世事变迁,三千年不改初名。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8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长达158年之久,是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秦统一中国后,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汉代,邯郸与长安、洛阳、临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曹魏集团在邯郸南部邺城一带建都;北宋时期,邯郸东部的大名成为北宋都城汴梁的“陪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邯郸是八路军129师司令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绵绵历史成就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磁山文化、赵文化、女娲文化、北齐石窟文化、磁州窑文化、成语典故文化、边区革命文化……脉系,其内涵博大精深。

2005年10月26日,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据专家统计,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1584条。“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称号是对邯郸古文化的有力注解,每一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都记录着邯郸的历史沧桑。

一、邯郸学步。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到家乡。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如今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们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倾向严重,忽视了自身的特点,结果学得不伦不类。

在邯郸市区中心有一座学步桥,传说燕国少年就是在这里学邯郸人走路的。现存的石桥建于明代,已不再通车,围绕石桥修建成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广场,把学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后代,广场还刻立了许多碑文,讲述着邯郸的历史,雕塑上面刻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条目,寓教于乐,很有意思。

二、负荆请罪 。在邯郸市有一处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古风尽失,但是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这是一个曾经入选中学课本的故事。战国时,赵国文官蔺相如出使秦国御敌有策,使得价值连城的和氏美玉完璧归赵,又赴渑池会舌战秦王,维护国体尊严,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屡立战功的老将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一次两人乘坐马车相遇与窄巷之中,蔺相如顾全大局,让自己的马车退出窄巷避让廉颇,致使廉颇深受感动,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这个故事也很快演变成成语,表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地接受对方惩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错误勇于承认,勇于接受处罚,就能够获得他人的原谅,征得别人的尊敬。这是个应用得非常广泛的成语。

三、黄粱美梦。这个故事跟战国没什么关系,但是故事发生在邯郸。说古时候有个姓卢的书生进京赶考,路过邯郸投宿店家,穷困潦倒,失意落魄,独自慨叹,恰遇吕洞宾也路过此地,见此情形打算开导开导他,就给了他一个瓷枕头,卢生枕着枕头入睡后开始做梦,梦到自己娶了一个出身富庶人家的美若天仙的女子为妻,又进京考中了进士,继而到处建功立业,当了宰相,后被妒贤嫉能的奸人陷害险受牢狱之灾,后来转危为安,子孙满堂,终老而死。梦到了死,卢生就惊醒了,一看店主做的黄米饭还没熟呢。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后来汤显祖和蒲松龄都对这个故事进行过演绎,故事中吕仙后来被演绎成吕洞宾。人们利用这个成语比喻不可能实现的虚幻梦想。作者意在通过一个梦描述人生所可能经历的荣华富贵和坎坷曲折,故事的结尾说卢生梦醒之后对人生大彻大悟,跟随吕洞宾云游布道而去。

四、胡服骑射。这个典故告诫人们不要固步自封,而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勇于改革。对处在社会变革当中的我们,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赵武灵王是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在与周边胡人的军事摩擦中,他发现胡人的短衣长裤、骑马作战非常灵活,于是主张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学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得以击退胡人,消灭中山,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五、毛遂自荐。战国时,秦国军队包围了赵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去说服楚王与赵国结盟出兵,解救赵国。平原君打算从手下三千多门客中挑选二十人做随从,但挑来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着急时,有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说:“让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人,随便到哪里,都好象锥子放在布袋中,一定会露出尖锋来。可你来了三年,没人说起你的大名,可见没有什么才能啊。”毛遂说:“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里,早就会脱颖而出,何止露出一点尖锋呢!”平原君见他说的有理,便带毛遂等二十人来到了楚国。平原君请楚王结盟出兵,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十九个门客十分着急,但却没了主意。毛遂按剑上前说:“订盟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无非利害二字而已,这样明白为何现在还不决定!”楚王大怒,斥道:“我与你主人说话,你来干什么?还不与我退下!”哪知毛遂不但没有退下,反而又上前几步说:“现在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上,你的十万兵马都没有用了!”楚王自知理亏,又怕毛遂真的动武,一时无言对答。毛遂继续进逼说:“其实,楚国有五千里辽阔的土地,几十万雄师,这么强大的国家,为什么要害怕秦国呢?大王不同意楚赵联盟,难道要等秦国逐个击破,坐以待毙吗?”楚王听了连连点头,答应与赵国订盟,出兵解赵国之围。毛遂立了大功,所以就成了上宾。此后“毛遂自荐”也就被人们拿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邯郸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几千年的文明史,不仅造就了许多名人志士,演绎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而且还曾出现了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两位皇后。邯郸作为我国古代五大名都之一,不仅在历史上占据着辉煌的一页,而且,在文化方面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在人们日常所用的成语当中,相当一部分产生于邯郸。负荆请罪、价值连城、围魏救赵、窃符救赵、邯郸学步、顶天立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奉公守法、旷日持久、完璧归赵、盛气凌人、贫贱之交、利令智昏、不遗余力、纸上谈兵、毛遂自荐、奇货可居、一字千金、南辕北辙、鹬蚌相争、惊弓之鸟、舍本逐末、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不翼而飞、狗尾续貂、瓜田李下、鹿死谁手、黄粱美梦、路不拾遗等等。

邯郸文化底蕴深厚,激荡积淀、千年传承,在我们心中,有数不完的美好故事,成语文化已成为邯郸的一张名片。愿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的这张名片更加靓丽!愿古城邯郸再创辉煌!

插图/作者

 

作家简介

 

        谢庆堂(笔名:及时雨),河北鹿泉人现居北京,2012年由银行高管岗位退休,曾在政府办公厅工作,河北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金融作家。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论文、调研报告、学习工作体会、通讯报道多篇,在《杂文报》设“储蓄与消费”专栏。退休后开始散文、随笔、杂谈、纪实性文稿撰写,散见于数家报刊、网络平台。2019年《是非杂谈》文集出版,累计发表作品百万字以上。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