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情,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经验能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就是记忆。人的记忆可以分为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例如在学习游泳之前,我们可能读过有关的一些书籍,记住了某些动作要领,这种记忆就是陈述性记忆;以后我们经过不断练习,把知识变成了运动技能,真正学会了在水中游泳,这时的记忆就是非陈述性记忆。 非陈述性记忆是指如何回忆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才能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非陈述性记忆指不依赖于意识或认知的记忆。该记忆的形成需要多次重复测试才能逐步形成,主要包括感知觉和运动技巧、程序和规则的学习,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记忆。非陈述性记忆以习得性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习得性行为是指一切经过学习(或经验)而获得的行为,具有比条件性反射更广泛的含义。肌肉记忆一般是指“非陈述性记忆”,也就是所谓“下意识”就可以完成的后天习得行动。这些记忆一般认为是储存在大脑的内部核团——纹状体内的,并不保存于皮层。而一般的失忆大多是因为皮层损伤而导致的(不)可恢复陈述性记忆缺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