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魏明帝托孤 放心不下的孤儿寡母 公元239年。 34岁的魏明帝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此时此刻,魏明帝望着自己年仅8岁的儿子,内心复杂极了。自己死后,自己的儿子会被人欺负吗?他能守住这份家业吗?魏明帝是一点信心也没有。 所谓皇权的神圣,不过是一句骗人的鬼话,对此,魏明帝比谁都清楚。 魏明帝9岁的时候,人们就冲进皇宫,就把皇后从皇帝身边抓走了;皇后哭着喊着希望皇帝能救自己,皇帝却是爱莫能助,因为皇帝连自己都无法保护。 然后,皇后被臣子幽禁而死了,皇后生的两个儿子,也全被臣子毒杀了。万幸的是,皇帝没事! 面对此情此景,皇帝忍不住问负责此事的高级官员说,老兄!先生!大哥!您说世上有这种道理吗? 负责此事的高级官员,只能保持沉默,因为这种问题,它就没法回答。 从理论上,自然是没有这种道理的。因为皇权是至高无尚的、皇帝是神圣无比的,怎么可能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无法保护呢? 问题是,从政治博弈的角度去看,皇帝丧失了权力,就应该学会安份守已。否则,受人欺负就是他自找的。而且毫不夸张的说,臣子干的并不过分,因为臣子只是把皇后、皇子弄死了,并没有往死弄皇帝。 魏明帝15岁的时候,人们都说皇帝德不配位、才不配位,所以应该退位让贤了。于是,在万众瞩目中,在大家的欢呼声中,皇帝就光荣退休了。 这种事,它应该发生吗?这看怎么说了。 遥想当年,尧舜禹就是这样玩的啊。而他们这种玩法,受到圣人的高度认可。 问题是,如果这种事应该发生,那魏明帝年仅8岁的儿子,有资格继承魏明帝的家业吗?肯定是没有的!因为一个8岁的小朋友,从哪个角度也不可能胜任管理天下的职责啊。 当年欺负皇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魏明帝的祖父曹操。 当年玩禅让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魏明帝的父亲曹丕。 是的,我前面所说的皇帝,就是汉献帝! 也许有人会说,汉献帝之所以受人欺负,是因为他是一个傀儡皇帝。 真正的问题在于,皇帝为什么变成傀儡呢?无非是因为皇帝丧失了权力罢了。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因为这意味着皇帝只要失去了权力,即使高高在上,也会变成傀儡。而变成傀儡之后的命运是什么,就只能求上帝保佑了。 魏明帝想着这一切,看着自己年仅8岁的儿子,内心自然是充满了恐惧与不安。 自己年幼的儿子,能保住权力吗? 说实话,魏明帝内心那是一点谱儿都没有。 如何才能让自己儿子保住权力呢? 从表面去看,小皇帝的权力,就是靠臣子的忠心维持。否则,小皇帝啥也不懂,为什么还能保住权力呢? 但是坐在前排的人都知道,臣子的忠心靠得住,母猪也能上树。因为战国时代,有一个叫韩非的人,早把它分析透了。 韩非的观点非常简单,君主千万不要相信臣子的忠心,君主如果相信臣子的忠心,一定会死的很难看。 君主想高高在上,只有把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君主想让大家忠于自己,就只能构建起大家必须忠于自己的利害关系,否则,丧失权力只在一瞬间,甚至生死也只在一瞬间。 赵武灵王英雄一世,却因为让年仅13岁的小儿子,权势超过了自己,于是就只能活活饿死在行宫之内;秦始皇妄想二世三世永传万世,结果是自己尸骨未寒,20个子女,全被自己信任的大臣杀死了。 《韩非子》这本书,坐在前排的人都非常熟悉。因为不要说别人了,就是刘阿斗,也把这本书当成必修课之一,而刘备临终前,遗言只有短短一百多个字,依然不忘叮嘱刘阿斗一定要好好读《韩非子》。而当时的诸葛亮呢,还曾亲手抄了一本《韩非子》,计划送给刘阿斗。 《韩非子》这本书写得非常露骨了,因为它把君臣的关系,完全写成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总而言之,君臣关系就是鱼大吃虾、虾大吃鱼。所以君主想让臣子忠于自己,只能设置各种制约他们的权力格局、利害关系。 权力格局一旦被打破,利害关系一旦颠倒,臣子再忠心,也会忍不住想篡位的。 没有人说舜是乱臣贼子,但是他的势力比尧大,尧就只能退位让贤了;至于尧的儿子,就更没有机会继位了。 也没有人说禹是乱臣贼子,但是他的势力比舜大,舜就只能退位让贤了;至于舜的儿子,就更没有机会继位了。 关键是面对此情此景,人们还都齐声来称赞,因为这就是圣人也推崇的禅让。 《韩非子》这本书写得太露骨了,所以公开读它、宣传它,多少是一种禁忌。因为类似的内容,会破坏皇权的神秘性、神圣性。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但是,大家都熟读《韩非子》,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 如果大家都熟读《韩非子》,自然就会明白,君主之所以高高在上,是因为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复杂的、精密的权力格局,让大家不得不依附于君主。 只要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皇帝就不敢滥用权力。 因为皇帝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就会知道,大家忠于皇帝,只是因为忠于皇帝最符合自己的利益。皇帝如果毫无节制的滥用权力,肆无忌惮的侵犯大家利益,最后必将走向毁灭。 只要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臣子就会恪守臣道。 因为臣子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就会知道,只有忠于皇帝,才能长久的、稳定的享受利益。想当乱臣贼子,大概率上就是全家上刑场。 皇权是天下利益的汇集中心,你想爬到那个位置上,就得构建一个以你自己为中心的利益格局。 你控制一个啥事也不懂的小皇帝很容易,但是想构建一个以你自己为中心的利益格局,却实在是太难了。 不能构建一个以你自己为中心的利益格局,却想控制皇帝,甚至想爬上皇帝,那就是在万丈悬崖边上跳舞罢了。所以,翻开两汉的历史,权倾朝野而把皇帝当傀儡玩权臣多了,但是结局通常只有一个,那就是满门抄斩。 君主为什么要禅让?据说是因为君主感觉自己的道德才能太低下,所以就要退位让贤。 而真实情况呢?《韩非子》说了,这都是被臣子逼的! 臣子势力大到一定程度,就算抢夺了君主的位置,人们也不会说他是乱臣贼子,相反还会说他是圣人。事实上,舜、禹、商汤、周武,都也不是从父兄那里继承的地位,都是通过威逼或杀害君主上位的。 对此,魏明帝深有感受。因为魏明帝的父亲,当年就这样爬上皇位的。 表现在外,汉献帝一心想把皇位让给魏明帝的父亲;表现在外,魏明帝的父亲根本不想当皇帝,只是架不住汉献帝一再推让,更架不住臣民天天上书请求啊,所以只能勉为其难了。 而实际上呢?大家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甚至据说,魏明帝的父亲爬上皇位后,就得意洋洋、或是忧心冲冲的说,我今天才算真正明白了,尧舜禹是怎么回事。总而言之,就是在演戏罢了;总而言之,就是鱼大吃虾、虾大吃鱼罢了。 魏明帝的儿子,当时只有8岁,放到现在,也就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按禅让的理论,魏明帝肯定不应该让他继承皇位,因为这种年龄的小孩子,不要说让他管理一个庞大的军政集团了,就是让他独自领弟弟妹妹上街独自玩会,也没有几个家长会放心的。毕竟,他就是一个孩子啊! 按禅让的理论,魏明帝就应该选择一个德高望重的臣子,然后把皇位让给他。 按禅让的理论,就算魏明帝不愿意这样做,他的儿子以后也应该这样做。 当然了,曹魏帝国的权力格局,此时并没有什么大毛病。所以看着魏明帝8岁的儿子,绝没有一个人敢说什么尧舜禹汤;因为此时此刻说尧舜禹汤,会是什么后果,脑袋只要没有让驴踢过,自然会知道。 当然了,因为曹魏帝国的权力局,此时并没有什么大毛病,所以也没人敢说什么,太子只有8岁,还不具备行为能力,我们应该找一个年长的皇族成员来当皇帝。 遥想当年,周公是周武王的亲弟弟,而且还是圣人,周成王是一个幼儿,但是也没人敢说应该让周公继位。现在,哪个皇族成员敢说自己能与周公相比呢?周公都不敢越过周成王上位,哪个皇族成员敢越过当今太子上位呢? 问题是,曹魏帝国的权力格局,此时没有大毛病,并不意味着以后也不会有大毛病。 魏明帝看着年幼的儿子,内心难免会充满恐惧与不安。而在这种恐惧与不安中,魏明帝难免会发现,曹魏帝国的权力局,其实早就有毛病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魏明帝托孤 衰弱不堪的曹魏皇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