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

 圩岸学堂 2021-12-23

一过四十,我就开始计算退休的时间,盼着那一天快快到来,我以为,最好的生活就是优哉游哉虚度光阴的生活。这种观念占据了我很多年,我从未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对。

书里面都这么说,陶渊明,梭罗,是代表。

今天,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不对啊,陶渊明真要虚度光阴,他写那些诗做什么?梭罗的瓦尔登湖畔的生活已经传遍全世界,他真的是一个洋隐士么?这跟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回家全写进日记里,一样一样的呀!

假如什么也不用做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那最好的生活就在棋牌室了。数钱玩儿,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成就感,存在感,时间过得飞快符合对“快乐”的描述与体验。

而苦逼的生活是这样的,天天早起,一大堆事情等着自己,愿意不愿意都要穿戴整齐,眼要正,身要直,日程安排精确到分钟,没有自由,身不由己,还总是被人说做得不好。万历皇帝就算不愿意这样,也由不得他做主。这种生活又在王健林们的身上重复着,一天又一天。

对学生党来说,吐槽各种累和烦,功课安排没完没了,各种要求无穷无尽,很认真,很努力,还总被说不够好,目标总在够不着的前方,总在巴望着,能过上轻松优闲的日子。

上班更是如此,在闹铃中起身,早点摊成了工作日的厨房,办公室时不时兼卧室,黄金周,再挤也要上高速,回老家,探亲访友,旅游休闲,只能安排这个时间,没得选。

天天棋牌室的日子应该就是最好的生活了吧?奇怪的是,那些天天泡棋牌室的妈咪,一点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碰任何游戏一点点。这种好日子,为什么不让孩子体验?

而且,你终于发现,那些真正让我们羡慕不已的人,过着我们向往而不可及的生活的人,都在工作。比尔·盖茨在工作,巴菲特在工作,特朗普在工作,九十多岁的英国女王,在工作。

奇怪啊,巨富皇族不应该是整天吃喝玩乐才对吗?

想起个笑话,讲两个从未出过远门的贫苦农妇闲谈,遐想皇宫里的娘娘的富贵生活,那肯定是,天天地,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一个拾粪的老汉说,他要当了皇上,粪勺要用纯金的,方圆百里的粪,谁也不许拣,全归老汉一人所有!


笑话别人容易,笑话自己难。我就疑心,那种把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当人生目标和意义的观念,跟拾粪老汉的境界,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关系吧?

那,终身工作,是不是仅仅多走了五十步而已呢?谁能告诉我呢?

有一本书,叫《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犹太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他思考幸存者能活下来的原因,发现,人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他发现,人寻找生命意义有三个可能的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克服困难的勇气。

也许,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定义需要加进“意义”这个概念。要不然,我们无法理解高福利的北欧国家的自杀率为什么会那么高。

“意义”这个词已经被用坏了,我们被宏大概念控制很久了,以至于常常怀疑我们这些小蚂蚁活着,活的个什么劲?“留取丹心照汗青”?拉倒吧。


回到生活,我们常常怀疑当下努力的意义,质疑功课的价值,不知道把时间花在将来根本用不上的作业上是不是一种浪费,我们允许自己三天打渔三天撒网,因为觉得“不值得”把时间花在“不值得”的事情上。究竟哪些东西是值得的呢?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因为一切都是未知,打打渔,撒撒网,给自己一个克服懒惰的理由。

 我在“值不值”这个问题上纠缠很久了,从我知道这个概念起,就一直在纠缠不休。就拿我眼下这些文字而言,值不值呢?有什么意义呢?不要说无名小卒,有权有势有名有利有头有脸的,就是值?放眼历史,这些人在哪里呢?流芳千古、遗臭万年的,就是值?放眼地球生态,人类和文明的出现太晚近了,几千年跟几亿年、几十亿年,怎么比?

我们全家搬进镇上的小区楼房后,不顾全家反对,妈妈硬是在附近农村借来一块地,种种蔬菜。蔬菜一点都不值钱,妈妈身体越来越差,累倒一次,几百块钱就送进了医院。就算这样,妈妈依然兢兢业业,保持着在农村养成的职业精神,把小青菜小油菜服侍得妥妥贴贴。妈妈的算盘是,上街买菜,不管多少,都要花钱;自己种,就不花钱,值。我们做儿女的算盘是,不种菜就不劳累,少生病就少花钱,种菜不值。你说,值,还是不值?

再换个角度,种菜让妈妈生活有寄托,日子更充实,她因此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是一个活着的人,而不是空气,不是累赘,不是儿女的负担。你再说,种菜值不值?

你看,所谓的值不值,有一个边界。在边界里面,就值,在边界外面,就不值。生活,大概就是一个触摸边界的过程吧。扶着边界,能感受到自己站着的样子,边界的触感给了自己真实的存在意识——我活着,我真的活在这个世界上。这种触摸一刻也不能停止,一旦停止,人就不知身处何方,时间也失去了意义。

把边界的圈扩大再扩大,大到自己触摸不到,手里的事情就不值。妈妈的菜地放到家庭收入中,就不值;我的文字放到整个中文互联网中,就不值。但,这是个人生命意义的一部分。

我们上班,我们学习,放到空间足够广,时间足够长的维度来看,不值;但对我们的个人生命来说,自有意义。

我不再迷信那种优哉游哉的美好生活的童话。实际上,你我早已体验过无所事事的空虚寂寞。最好的生活并不在棋牌室,它真的就是在王健林们的紧凑日程安排里。

我也放弃那种“等我……,我就从此葛优躺”的想法。我们上学,上班,承受压力,忍受束缚,它的意义在于培养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同学、同事、朋友之间互相支持的情感慰藉,学习、工作这个动作本身给予的充实——很多人在多年之后发现,高中生活是他们人生中最值得怀念的岁月。

 有事做,有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们的求学生涯,工作阶段,都有。退休,无所事事,反而会丧失部分要素。这样再来想自杀的人,似乎可以解释得通。也可以用来解释陶渊明,梭罗。

原来,最美好的生活就在当下,不在远方,也不在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