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秉贵、袁隆平、钟扬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宣传导向

 圩岸学堂 2021-12-23

“现在是一切向钱看的时代,为什么要学张秉贵的故事?这样的文章有什么意义呢?”一位同学这样问。

这样的问题还可以延伸:

——现在是21世纪,为什么要学2000年前的文章呢?

——现在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时代,为什么要学习关于封建制的文章和知识呢?

——现在是白话文的时代,为什么要学文言文和古诗词呢?

……

因为,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就不知道该往何方去。

今天让你写一篇人物通讯,你会怎样写呢?

就算你不写人物通讯,你写人的故事,你写一个“好人”,你会怎样写呢?你眼中的“好人”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好人”,在不同的时代,有没有不同?

有的。

我们不看别的,我们就看这三篇人物通讯,看在这三篇通讯当中体现的价值取向有什么不同?

1.张秉贵

张炳贵是一个重新定义了生命意义和价值的人,是被新中国、党和人民重新洗礼而成长的人。

你可能注意到,在这篇通讯当中,提到他作为旧时代过来的人,曾经有过旧时代的旧思想,经过新中国的改造,他转变了这个思想。

这篇通讯体现了新社会对人成长的重要性,体现了新社会的优越性。

2.袁隆平

袁隆平是一个为国家争光的人,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科学家,是大国崛起中自力更生的典型。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在这篇通讯当中,“中国”这个词出现的频率特别高,而在张炳贵和钟扬的文章里,并没有强调“中国”这个词汇。

不但反复重复“中国”这个词汇,文章还强调,他是“泥腿子专家”,特别提到他做水稻研究的时候,并不知道国外曾经有过类似的研究,并不知道国外的失败,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没有依靠外国的力量来做这个研究!我们自力更生,能不能成功?袁隆平的例子就回答了一个响亮的字,能!

3.钟扬

钟扬是一个自我定义生命意义的人。

这篇文章既不写为人民服务,也不写中国怎么怎么样,并没有把钟扬跟中国联系起来叙事。

不但如此,在写他收集种子的原因,文章这样说,他要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

有同学问,写钟扬为什么要写他开结婚证明这件事呢?

在张秉贵和袁隆平的文章里面,我们没有读到关于他的婚姻的任何故事。

写钟扬却写他结婚,另外还写到他参加大学的考试的细节。

写这些,都是在表明钟扬是一个自我定义生命的人!

他把生命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别人手里!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考大学,他开结婚证明,全是自作主张,体现了他性格当中“自我”的一面。正是“自我”这种性格特征,使得他在事业上,也不停的寻求自我突破,自我定义。

他的人生之路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他让自我的生命不断的往外拓展,所以本文称之为“探界者”。

今天,我们充分认识到个性的价值,所以这篇“今天”的文章,就充分鼓励读者去寻找自我的生命价值。

孔子编撰《春秋》,要为后代定下言行举止的准则。

司马迁写《史记》,要让好人得到传扬,让坏人钉上耻辱柱。

今天,你眼中的“好人”什么样?(捐钱对吧?)

你眼中的“坏人”什么样?(不择手段捞钱吧?)

从古至今,“褒奖”一直存在,但褒奖的标准却不同。

假如你感兴趣,研究一下古今中外的各种“褒奖”,没准儿让你感觉其乐无穷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