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信保安徽分公司:砥砺奋进担使命 履职尽责写华章

 鹿茸图书馆 2021-12-23

2021年12月22日 10:01:28

来源:凤凰网安徽

二十年春去秋来,中国“入世”,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二十载波澜壮阔,出口信用保险见证了我国外经贸事业的蓬勃发展。2021年12月18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迎来揭牌运营二十周年。站在2021年的岁尾回望来路,这家由国家出资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政策性保险公司,与我国外经贸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与我国外经贸企业同舟共济,成为促进国家产业和对外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用亮丽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二十年信保答卷”。二十年,中国信保累计实现承保金额6.1万亿美元,支付赔款174.1亿美元,为企业提供融资增信保额超过4.1万亿元人民币。

2002年,中国信保在安徽设立机构(以下简称“安徽信保”),以“政策”为引领,以“客户”为中心,一路相伴安徽企业过川出海。从初出国门到扩展国际市场,再到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海外仓,从商品出口扩展到海外投资,安徽信保紧密配合企业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年承保额从0.8亿美元发展到150亿美元,以“180倍”的数据印证了安徽经济的腾飞,为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盆景”到“风景”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在起步阶段,安徽信保只有5名员工。外贸企业习惯于保守的贸易结算方式,强调安全性的结果是限定了客户付款条件,制约了订单的承接。为转变企业接单思路,安徽信保全员出动,白天走访企业介绍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晚上挑灯夜战制作承保方案,完成各项内部业务流程。

“那时候我们人很少,但是工作很有激情,大家都想着一定要把出口信用保险事业做起来。”安徽信保业务二处处长孙巍巍回忆。风起于青萍之末,正是最初的艰辛,换来省直外贸企业态度的转变,企业看到出口信用保险工具的好处,纷纷主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发展逐步驶向了快车道。但彼时出口信用保险覆盖范围尚窄,主要集中于合肥地区、省直外贸龙头企业,或可称为“盆中景色”。

随着我国开放步伐的加快,企业外贸经营权放开,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私营企业等加入外贸大军。安徽信保积极与各地市商务部门合作,推进扩大对地市企业的支持覆盖面,引导帮助企业采取有竞争力交易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渗透率从不足2%增长到20%以上,超出国际平均水平近一倍,对安徽出口企业覆盖面超过50%。

安徽信保党委书记、总经理邓成钊说,作为政策性公司,“履行政策性职能,服务高水平开放”是安徽信保的责任,“我们要用信保人的辛苦指数换来出口企业的满意指数,让外贸人的笑容成为开放型经济中的美丽风景线”。安徽省龙头进出口公司——安徽技术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峰说,风险是矛,信保为盾,正是出口信用保险的出现,出口企业能够借助外力平衡好矛和盾的关系,走上做大做强之路。安徽益佰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在出口信用保险护航下业务规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年出口额达到5000万美元;安徽久凯农化有限公司2011年投保时年出口93万美元,至今已达4000万美元,两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在出口信用保险的加持下,贸易结算方式的灵活性带动接单竞争力的增强,业务实现翻倍式增长。

从“鲜为人知”到“有口皆碑”

“早期外出展业,说是政策性公司,别人不了解也不相信,认为保险机构肯定以盈利为目的”,安徽信保业务一处处长金汉光说。实际上中国信保的目标锚定在有效服务国家战略、精准支持企业发展上。安徽信保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制定针对性的承保政策及个性化承保方案,对汽车、家电、医药、船舶等安徽省重点产业始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江淮汽车、合力叉车、奇瑞汽车、美的冰箱、阳光电源、京东方视讯、华米科技等省内重点企业,均与安徽信保开展了深度合作。

项目险作为中国信保政策性业务,重点服务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发挥风险保障和融资促进的关键作用,打通海外项目的任督二脉,促成项目的顺利实施。自成立以来,安徽信保已经支持了中铁四局承建安哥321国道、中铁建铜冠投资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海螺水泥投资印尼南加水泥厂、东华工程出口中东甲醇成套设备、蚌埠国合承建几内亚市政道路、安凯汽车出口沙特客车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承保金额超过30亿美元。有力支持了国际产能合作、基础设施联通和资金融通,为安徽企业“走出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学步跟跑”到“后来居上”

出口信用保险是西方“舶来品”,起源于欧洲。1919年英国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建立了全球第一家官方支持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二战后,出口信用保险在全世界快速发展,主要国家纷纷成立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支持本国出口和对外投资。

在我国,出口信用保险起步时间虽晚,但短短二十年间,实现了弯道超车、后来居上。自2015年起,中国信保总承保金额和主要险种规模位列国际官方同业机构(ECA)首位。

中国信保从模仿到借鉴,从借鉴到创新,不断自我超越,紧盯中国企业需求,持续创新产品和推广新服务,实现由“跟跑者”“并行者”向“领跑者”转变。二十年来,中国信保保险产品从成立时的不足10项增加到2021年的近30项,形成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领域最为完备的产品服务体系。例如,中国信保推出的“小微企业信保易”产品,以贯彻落实国家普惠金融政策为出发点,为小微企业量身打造,保障度合理、简便易操作、费率低,自推出以来得到广大小微企业的高度认可,出口信用保险对安徽省小微出口企业的覆盖面已经超过50%。安徽信保成立以来快速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业务规模最大的机构之一。

从“朱草萌芽”到“政策利器”

二十年来,出口信用保险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成为国家经济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多次要求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国务院常务会议10余次强调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稳外贸作用。从全球金融危机到世纪疫情,出口信用保险始终都是国家稳外贸的重要工具。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给中国外贸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当年三季度开始,我国出口贸易形势空前严峻,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信用环境恶化,贸易融资困难,企业普遍面临“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的困境,出口企业信心受挫。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全年安排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840亿美元,降低保险费。面对国家的信任和重托,中国信保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任务重于泰山”的大局意识,迎难而上,全力以赴,作出了“不缩小保险责任范围,不提高保险基础费率”的承诺。一诺出,万山开。国家交给的任务全部得到落实和实现,2009年全年实现承保金额1166亿美元,是上年的1.9倍,极大支持了企业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帮助企业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提升竞争优势,扩大成交机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世贸组织预测影响将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更为严重。中国信保迎难而上,勇担重任,及时出台“10条专项”“23条意见”等政策措施,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逆势扩大承保,对企业应赔尽赔、能赔快赔。同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15项措施中有5项明确由中国信保参与落实。时年,全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货物贸易出口增长3.6%。而在同期,中国信保短期险承保金额近5700亿美元,增幅高达16.9%。事实证明,在我国进出口贸易逆势上扬的背后,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持导向作用和逆周期调节作用。

俯瞰安徽,金融危机期间,2007年到2009年安徽信保年承保额以6.5亿美元、10.3亿美元、15.8亿美元规模突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2020年承保额从上年89亿美元跃升至145.6亿美元,增幅63%,对外经贸保驾护航作用可见一斑。每逢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总能看到安徽信保挺身而出的身影,政策频出、总分联动,全力帮助企业化解风险、减轻影响。中国信保的政策性作用,于实干中不胫而走、有口皆碑。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中国信保把建成世界一流信用风险管理机构作为企业愿景,积极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2019年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实施“336”发展战略,提出战略导向、业务布局、战略工程、战略目标的全新构想。2021年,中国信保全面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公司改革行动方案》,改革方向更加清晰,落实战略抓手更加具体,改革创新和实践创新相互激荡,中国信保为未来发展树立了全新的坐标。

在安徽,安徽信保制定了“十四五”发展规划,精准对接安徽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线上投保、信步天下App、资信红绿灯、小微学堂、微信服务号等一众数字化新服务得到迅速推广普及。加快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持续推进办公系统自动化、业务流程标准化、服务模式个性化。为更好适应发展形势,安徽信保加大攻坚力度,开展对外贸新业态、集成电路、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拓链强链的研究。

新作为澎湃新气象,新节点激荡新使命。回顾过去,中国信保伴随广大外经贸企业在世界经济大海中搏击,支持外经贸企业发展,服务国家贸易大国建设。展望未来,安徽信保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安徽省经济实际,坚守初心、践行使命、体现担当,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安徽打造“三地一区”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刘莲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