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遇春是明朝第一猛将,他的后人都有谁,为何生活在云南偏僻小县

 历史解密坊 2021-12-24

云南通海县四街本是名不经传的偏僻小镇,却因为一座常氏先祠而备受关注,即明朝第一大将常遇春的祠堂。然而,熟悉明史的读者都知道,常遇春的祖籍在安徽怀远县,但为何其后人在四街修建了常遇春祠堂呢?背后有什么鲜为人知的隐情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众所周知,明朝是朱元璋打下的江山,在元末的时候天下大乱,朱元璋还是一介布衣,但他也积极响应参加了郭子兴起义。郭子兴病逝之后,朱元璋成为了起义军的领导者,最终历时13年攻入应天府(南京),至此大明王朝建立,改国号为洪武,定都南京。在《明史》中记载,“明太祖奋自滁阳,戡定四方……盖二王之力多焉”,意思是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二王的功劳更多一点,其中的“二王”指的就是中山王徐达和开平王常遇春。对很多读者来说,徐达都不陌生,但是对常遇春却不太熟悉,毕竟常遇春不幸早逝,还没等到为明朝做贡献就病逝了,时年仅39岁。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也就是明朝成立的第二年,常遇春班师回朝途中病逝,明太祖朱元璋悲痛不已,还亲自出奠。常遇春死后,他留下了三个儿子,长子常茂,次子常升和三子常森,而且“茂升森”也都是朱元璋赐字,足以可见他对常家的重视程度。

常遇春的长子常茂也算是明朝开国将领之一,曾也和父亲常遇春一样上场杀敌,英勇无畏,虽然常遇春没有尝到明朝建立之后的“福利”,但是常茂却享受到了。或许是常茂被甜头冲昏了头脑,在军中竟然肆无忌惮横行霸道,也引得一干将士都对其颇有怨言,但念其是常遇春之后,并且又是开国元勋,所以大家都敢怒不敢言。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因为斩杀降将的“纳哈出事件”朱元璋将其贬到广西龙州,最终布衣终老。

常茂的遭遇令人悲叹,一手好牌却被自己打得稀巴烂,不过这也和常遇春早逝没有管教好有关。对常遇春来说,真正扛起常家大旗的还是次子常升。常升性格十分低调,这一点完全不同其兄,但不过常升也没有落得好下场。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著名的“蓝玉案”爆发,也就是朱元璋诛杀功臣事件是一个借口,因为蓝玉是常遇春妻弟,也就是常升的亲舅舅,所以常升也受到牵连被杀。不过,也有史料记载常升不是因“蓝玉”案死的,而是在抵抗燕王叛乱中阵亡的,因此常升之死在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常升死了。

按照第一种说法,常升因“蓝玉案”而死,留下了一个儿子叫常继祖,年仅七岁。后来,朱元璋下令将常继祖充军到云南河西四街,因此常升之妻胡氏,便带着常继祖到了四街,而他也成了常家唯一的独苗。因此,常继祖在四街长大,并在此娶妻生子,而常家人也就此在四街繁衍生息。一直到明孝宗时期,而此时距胡氏到云南四街已有80多年,有一天一个好消息传到了突然传到四街,即常升之死得到了彻底平反,因此常家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荣光。

到常家第五代常复,也就是常继祖的孙子,他得到朝廷重用,授任锦衣卫总指挥。因此,常复也是自常家到云南之后,第一个为官走出云南的子孙,并且此后常家的历代子孙也多在朝廷为官,比如第八代常玄振为怀远侯,第九代常文济领南京前府,等等。虽然常家子孙被平反,但可惜他们生在云南,而云南在当时是番外之地,所以缺少名师教育,也未有大才之人。

到清朝雍正年间,常家子孙就在云南四街修建了常氏先祠,以纪念其先祖常遇春,以及他们常家从中原到云南的这段历史。现如今,常氏先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却还依然保存完好,直到如今每年也还有大量的常氏子孙赶到常氏先祠祭奠。

《中华名人大传》作者:高山,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