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洋,男,1979年出生,现年42岁,1996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四集团军炮兵十八团光荣入伍,2001年从部队转业到攀枝花市东区武装部,2019年转隶到攀枝花市东区应急管理局,现任东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安全官。
他既是一名普通党员,也是东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的安全官。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寒冬腊月,他都坚持在防火一线巡逻;无论熊熊烈火,还是草行露宿,他始终坚挺在灭火前线…… 一、调皮鬼蜕变男子汉 军营磨砺放光彩 他与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工作结缘是在21岁那年,那是他进入军营的第四个年头,他刚完成从“调皮鬼”到“男子汉”的蜕变。2000年,在云南宜良大型森林火灾现场,作为代理排长的他,带领着全排50余名战士深入火场一线,在断水断粮的情况下,没日没夜、不眠不休,坚守隔离带4个昼夜,挖出4公里长的防火隔离带,成功阻止了火势蔓延,并将战士们安全带回。战士们回忆那次灭火经历时说到:“当火灭的时候,50多个人的手掌里全是一个个大大的血泡,脱下的迷彩服都能拧出水来。在这场熊熊燃烧的烈火中,年仅21岁的司洋锻造出了坚强的意志。回忆往昔,他感叹,第一次进入火场的他既兴奋也恐惧。在奋战中遇到体力透支时,他除了要不停给自己做思想建设外,还要给战友们加油打气,在坚持再坚持中,拼命战斗着。最终不辱使命,说到这里他脸上露出一丝欣慰。 在军营期间,除了2000年云南宜良大型森林火灾,他还参加过1998年抗洪抢险、2001年凉山月城油漆厂火灾等急难险重任务。怀揣着英雄梦的司洋,在军营一次次的磨砺中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军人应有的担当。 二、退伍不褪色 抢险前线显身手 2001年,他转业到攀枝花市东区武装部工作,仍然发扬着军人过硬的作风和素养,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扑火队刚成立那些年,居民防火意识较淡薄,山火频发,最多的一天出勤6次,12月至次年6月几个月防火期下来,扑灭大小山火几十起。上山扑火的路有近80%的路面都满是石块,且弯多、陡峭,灌木丛生,这样的山路,他一走就是18年。防火期,攀枝花的太阳晒在皮肤上火辣辣的疼,每次任务他都坚持带队,穿着厚厚的防火服,背着几十斤的灭火机具上山,还未到达火场衣服都已湿透。遇到晚上扑火时,山高林密,上下山的路根本看不清楚,夜间任务结束回来,脸上、身上伤痕累累是家常便饭,他坚称,“我是班长,执行任务必须冲在一线,要清楚掌握每个队员具体位置,我才能放心”。 2008年汶川“5.12”地震、2008年攀枝花“8.30”地震、2013年雅安“4.20”地震、2015年攀枝花鼎星钛业有限公司“10.27”渣场滑坡事故、2016年“9.19”硫磺沟泥石流等各种灾害事故救援一线,他都主动请缨,冲锋在最前线,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是阵地,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挥汗如雨,争分夺秒展开搜救人员、危房排查、帐篷搭建、清理淤泥等救援任务,危险面前他全然忘记饥饿、忘记疲惫,没有退缩、没有叫苦叫累,用实际行动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2016年在硫磺沟泥石流灾害现场,他每天带领队伍沿着泥石流冲毁区域往返8公里路,在齐腰的泥石流里艰难搜寻遇难群众遗体,经过30天的漫长搜寻,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找到了遇难人员遗骨,那一刻司洋眼里噙着泪水,心痛与辛酸,辛苦和欣慰,他的心情五味杂陈。在武装部的18年里,司洋带领扑火队经历了无数次饥寒交迫、无数次险中求胜、无数次筋疲力尽,危难面前他没有退缩,反而像战士一样越战越勇。 三、新征程新起点 作风优良续辉煌 2019年,东区应急管理局成立,按照“全灾种,大应急”的要求,司洋带领原东区扑火队整体转隶到东区应急管理局,组建东区综合应急救援分队,防火期仍然承担全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负责全区的灾害应急抢险并兼任综合应急救援分队指导员、东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安全官。 为满足“大应急”要求,他大胆尝试,突破创新,打破传统的森林灭火方式,充分利用辖区周边林区道路日益完善的优势,积极与东区消防救援大队、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沟通、协调,采取森林火灾扑救与城市消防相结合的方式。一旦发生森林火灾,通过研判,只要道路情况允许,立即与城市消防协调联动。由扑火队员携带水枪冲锋在前,消防水车直达现场附近后,消防队员在后方设立供水阵地,铺设几公里水带,提供有效的“水力支援”,环卫车辆在后方持续往返为消防车供水。多方联动,事半功倍,有效减少扑救时间,同时提高了扑救安全系数,减少了火灾损失,他紧跟时代步伐,将各种科技装备运用在森林防灭火战斗中,组建了攀西地区最大的无人机应急保障分队,开发了集卫星通信、移动通信、3D建模、视频指挥调度、林火监测等系统为一体的新型应急指挥平台。 新征程中,他勤学苦练,当好扑火领头羊。作为指导员,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喜欢学习和钻研的他,对扑火队配置的专业器材,如风力灭火机和高压细水雾、水泵等灭火机具,从性能、参数到操作程序,保养维修,他都掌握的一清二楚。所配置的车辆装备和器材他都能操作的得心应手。队伍队员年纪偏轻,阅历较浅,人员流动性较大,灭火器材的一项性能他可能要讲几十遍,一个示范或许要做几十次,他都毫无怨言地当他们的教练,耐心地讲解和示范,直到每个队员都能全面了解和掌握。 新起点里,他不畏艰辛,扎根扑火第一线。从武装部到应急管理局,司洋凭着一双铁腿,几乎踏遍了辖区的山山水水,一沟一壑,对辖区的地形地貌、森林资源等了然于胸,被同事们誉为东区的“活地图”。2007年,长达7天7夜大黑山灭火任务,至今仍历历在目。那场山火火线长,火点多,地形复杂不易扑灭,队员们在火场一待就是7天7夜,饿了就吃几块饼干,渴了就喝点沟里的水,困了就倒地而眠。在队员休息时,他还必须强打精神观察火势和地形,制订进一步扑火方案,确保消灭火情并保证队员的安全。 二十年如一日,时至今日他已带领区专业扑火队参加森林火警、火情处置扑救共计300余次,支援周边县(区)火灾扑救20余次,他率领的东区专业扑火队所表现出的纪律严明、斗志昂扬、勇往直前的顽强战斗精神,被上级组织、被支援县(区)和人民群众誉为扑火战场上的勇士,抢险救灾的“铁军”。从2001年以来先后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数千万元;同时创造了连续20年森林火灾扑救任务零伤亡记录,有力捍卫了森林生态安全和林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路风雨一路歌。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豪言壮语的铺垫,在火海中坚守,在炙烤中担当,司洋凭着一颗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种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将自己的青春、汗水和热血奉献给了忠爱的防灭火事业。在司洋的人生字典里,没有畏惧和退宿,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他敢于叫响“看我的”“跟我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