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名人堂:福斯曼

 Xiac2cmv1bxedf 2021-12-24

News

68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名人堂

1956:福斯曼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死亡杀手,上升态势的发病率和居高不下的死亡率严重危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手段也日益精进,其中心脏导管术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你也许不一定知道,史上第一例心脏导管术竟是一名年轻医生在自己的身上,通过自体实验的尝试而实现的。

      这位勇敢的年轻人就是德国医生维尔纳·福斯曼(werner forssmann,1904.8.29-1979.6.1),他在年仅25岁时就开始研究心脏导管术,早在1929年,便以无所畏惧的精神第一个在自己身上实施了心脏导管术。

加蓬(1995):195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福斯曼

      福斯曼出生于德国柏林。1922年,他进入柏林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洪堡大学的前身)读医学专业,1928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在爱伯斯瓦尔德的维多利亚医院做辅助外科医生。

      1929年,福斯曼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即传统的心脏检查方法,比如心脏叩诊、听诊、胸部X线透视、心电图检查等对,对心脏外科来说,都显得过于缓慢,不能及时检查出心脏的真实情况和血流状态,也不能给病人在心腔内直接使用药物。那么,是不是可以发明一种更加快捷、准确无误的方法呢?

      福斯曼的头脑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用一个可弯曲的细软管从肘部的血管中插入,一直插向心脏直至进入心腔。为此,他私底下以自己的身体做了人体实验。

      他在自己身上实施的人体实验——心脏导管术,是从肘正中静脉插入导管(当时用的是导尿管),并将导管送至心腔。通过向周围血管插管,导管可送入心脏右侧各部及肺动脉,也可送入心脏左侧各部及主动脉,还可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做心脏造影,或进行临床电生理检查,达到检查、诊断和治疗的目的。他的实验获得了成功。

      福斯曼在心脏外科领域的探索历程和他的勇敢精神,为研究循环系统的病理生理变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就此拉开了现代心脏病学的序幕。

      然而,在当时已知的科学领域里,他冒着巨大风险所实施的心脏导管术并没有得到权威的肯定和及时的推广,相反还遭受讽刺与嘲笑,令他十分痛苦。直到1956年,在他成功实施心脏导管术自体实验后的第27年,他才因对心脏导管术的创始和发展及对循环系统病理变化研究的杰出贡献,与另外两位名叫安德烈·考南德和迪金森··理查兹的美国医生共同荣获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圣文森特格林纳丁斯(1995):195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福斯曼

      诺贝尔奖是当今科学界的最高奖项,是科学研究中最杰出成就的象征。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都是科学界的精英, 他们作出的贡献在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事实上,正是福斯曼第一个发明了心脏导管术,并勇敢地在自己身上做实验,证明此术于人体无害,可用来诊断、治疗心脏病变,为研究循环系统病理变化开辟了新路,因此他的获奖当之无愧!当然,也多亏了考南德和理查兹这两位美国医生,他们重视并改进了福斯曼的心脏导管术,为推进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终使医学界认清了这项技术的重大意义。

      福斯曼从成功实施心脏导管术自体实验到荣获诺贝尔奖,整整相隔了27年,这是一段冒险、孤独又疯狂、无奈的旅程。有学者在福斯曼的传记中这样写道:“他的目标是找到一个安全的方式为心脏复苏术注射药品,他认为导管插入心脏是一个关键。但在那个时代,人们认为任何东西进入心脏都将是致命的。他用自己做实验之后很快就被开除了,尽管他的发现有着重大的意义,但医学界却认为他是个疯子,嘲笑他,并将他的这一实验忽视了十多年时间……”

      福斯曼的自体研究成果不但没有得到当时医学界的承认,相反,他被看成是可怕的“疯子”。也许“疯子”的另一面就是天才吧!

德国(2006)首日实寄封:福纳斯医生和他发明的心脏导管术,邮票与封图均为福纳斯像和他为自己拍摄的世界上第一张心导管X线片

作者简介

王平,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副会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