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受到天气、饮食、运动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阴谓之汗”。中医认为,汗液属阴,在阳气的蒸腾之下,经过玄府(汗孔)排出,因为阳气属于阳,汗液属于阴,故阳加阴合而为汗。 若应该出汗时不出汗就为病理现象。因此,可以根据出汗的部位、多少,判断出病邪的性质、阳气的盛衰等。 自汗:白天经常出汗不能自止,尤其是在活动后更加明显。常常因气虚和阳虚导致肌肤不密,无以敛固汗液,汗液外泄。 盗汗:入睡时候出汗,醒后出汗即止。常见于阴虚内热、气阴两虚。常见于更年期、肺结核等病。 黄汗:汗出黄色,沾染衣物,以湿热蕴结为主。 大汗:汗出量过大,大汗淋漓。多由于里热炽盛,逼迫津液外泄。 久病、重病的患者出现大汗不止的症状,常常见于病情危重。 1、自汗 自汗者大多是由气不固表导致,因此自汗者需补气,推荐能够补气固表的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 自汗者的免疫力较低,应付外界突发天气和季节更迭的能力较弱,所以在两季交换时一定要以保暖为重。 2、盗汗 盗汗者大多属于阴虚火旺之人,易生内热,因此盗汗之人,一定制定符合特点的饮食习惯,少吃辛辣,清淡为主,以免助热伤阴。 治疗盗汗饮食推荐:百合莲子羹。 3、黄汗 黄汗者大多体内有湿热,除湿热是关键环节。 推荐方剂和食疗:茵陈蒿汤(茵陈蒿、栀子、大黄)、红豆薏米粥。 4、大汗 首先,补充体内水分,吃含有水分的食物,如西瓜、西红柿。其次,可用生麦饮(人参、麦冬、五味子)。 5、绝汗 绝汗的出现意味着病情危急,请及时就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