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人的“福气”,到底跟什么有关呢? 有些人觉得,福气肯定跟“钱财”的多少息息相关。有些人认为,福气肯定跟“名利”的大小不无关系。 其实,像福气这种东西,虽然与外物有着一定的关联。可实际上,所有的福气都是自己“修”来的。 袁了凡认为,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人生的福气,其实很难离开“内心”这一小小的事物。只要我们能够遵循“内心”的指引去生活,相信我们就能感受到浓厚的福气。 试想,如果以钱财来评判一个人有没有福气,那岂不是过分单薄了吗?要知道,有钱无福的人数不胜数,只是我们不了解罢了。 对此,庄子认为,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们只知道“有用”等物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等事物的好处。这,就会让人活成“浅薄”的模样,一辈子也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福气。 要知道,这4类人,就算再有钱,也不会有福气。 02 第一类人:不择手段的人。 庄子有言:“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名利,只会让人相互争斗。阴谋诡计,成为了相互谋害的器具。这两种事物,都不太吉利,人们不能接触太多。 可现代人往往沉浸于“名利”的争斗当中,不是今天拉帮结派,就是明天不择手段,完全活在了阴暗的角落里面。 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并非是积极的,而是消极且扭曲的。说得严重一点,或许他们永远感受不到快乐,只能感受到无尽的冰冷。 尤其是那些“高处不胜寒”的人,身边连一个知心的朋友都没有。那这样的人生,真的有意义可言吗? 对于商人或者某些人来说,权谋是必要的。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就不要耍什么阴谋诡计了。这,没必要,同时也会害了我们自己。 03 第二类人:惧怕得失,恐惧生死的人。 你害怕“得失”吗?大多人都喜欢“得”,而不怎么喜欢“失”,特别是有钱有势的人。 你害怕“生死”吗?人越是上了年纪,越是怕“死”,这是很正常的事儿,因为每个人都想好好地活着。 只不过,我们没必要为了生死而纠结,也没必要为了得失而伤感。要知道,很多事儿都不由我们来决定,我们只能顺从现实发展的状况。 庄子认为,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我们不需要为了长寿而快乐,不需要为了夭折而哀伤,不需要为了荣耀而通达,更不需要为了贫穷而感到耻辱。因为贫富由天定,生死凭命理。 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所缺乏的,并非是什么“知识”,而是通透做人的“智慧”。什么时候我们能拥有“通透”的人生智慧,那我们就会在何时收获到好福气。 04 第三类人:奔忙一生,不懂休息的人。 每当站在城市的高楼看着路上奔忙的行人时,我总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苏轼所言的“渺沧海之一粟”。人生来去匆匆,可就是过分渺小。 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到了“竞争”的圈子当中。读幼儿园,需要竞争。读大中小学,需要劳累。出了社会之后,基本上就只剩下赚钱这个任务了。 世人匆匆忙忙,只为了碎银几两。可偏偏就是这几两碎银,能够解人万般惆怅。 或许,就是这“几两碎银”,毁了大多人的一生。 在庄子看来,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一辈子劳苦不息而不见得有什么作用,疲累不堪而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归宿,这不就是人生的悲哀吗? 可以说,世人身处于“悲剧”当中,却依旧不知道“悲剧”已然发生。等他们缓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年华消逝,令人后悔莫及。 05 第四类人:没有德行的贪婪者。 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其实决定了他后半生的人生质量。有德行的人,福气加身。没有德行的人,万劫将至。 我们不妨想想,为什么有些人子孙兴盛,家庭和美,生活在幸福当中?为什么有些人命苦福薄,儿孙不孝,争斗不休? 这就跟人之“德行”有关系了。我们倡导修身养性,首先就得提高个人的品德。这,其实是立身于世的核心所在。 庄子有言:“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贪婪于富贵。” 没有仁义和德行的人,只会放纵自己的性命,从而被贪婪所吞噬。这,就是特别短视的做法。为了一时的放纵而毁了人生,不可取。 相反,我们不能短视,而是要有长远的追求。首先,不能放纵个人的欲望。其次,安分守己,静待时机。 唯有隐忍待发,默默修德,方能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一鸣惊人。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