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守还是撤退?面对苏军的绝地反击,德军到底该做何选择?

 新用户96678911 2021-12-24

1941年12月6日,莫斯科城下的德军遭到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苏军开展的反突击只能用凶猛来形容。苏军集中了莫斯科地区的全部兵力,集结了110万人、7652门火炮、774辆坦克和1200架各式作战飞机展开了一次疯狂的反击。说是疯狂,是因为德军在总兵力上仍旧占据优势地位,技术兵器上也占据了优势地位。兵力劣势的苏军向占据优势的德军发动反击,在单纯的军事角度来思考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文章图片1

然而,1941年的寒冬是德军受创的主要原因,缺乏御寒物资的德军在莫斯科城下损失惨重。从11月7日开始德军就大面积出现冻伤患者,手头上的武器也大多失去了效果,坦克的发动需要对引擎进行预热,火炮的炮闩也都被低温冻住了,甚至是士兵们的枪械都几乎无法正常使用。德军的战斗力很明显已经掉到了最低点,苏军的反击正好就是蛇打七寸,脆弱的德军无力招架苏军的进攻,莫斯科周边地区的德军只能仓皇撤退。

这种失败是雪崩式的,别说冯·克鲁格这样胆小狡猾的将军不敢坚守阵地,就算是古德里安这样的勇将也只能让部队撤退。撤退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德军在远离补给线的情况下战斗了太久,现在根本没有余力去和德军战斗。在宽达600英里的战线上,苏军的反击声势浩大,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各部队害怕苏军的反击,只能仓促地向后方撤退,以期能够退守到可供据守的防线上去。

文章图片2

情况有多么危急呢?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统帅冯·博克在1941年12月13日曾经和德国陆军总司令冯·勃劳希契有过交涉,觉得德国中央集团军靠67个筋疲力尽的师来防守600英里的防线是不可能了,真要这么死磕下去,不能说是死定了,那也基本是自取灭亡吧。最佳解决方案就是大家赶紧撒丫子跑路,部队向后撤退90英里,这里有一条由南至北的交通线,刚好在维亚兹马以东,穿过祖布佐夫、格扎茨克和尤赫诺夫,只要德军能退到这里就能站稳脚跟。

勃劳希契和冯·博克想得挺好,可是他们忘了一个人,这人就是他们的顶头上司——阿道夫·希特勒。坐在柏林的希特勒是坚决不许后退的,他认为德军遭受的困难只是小问题,而德军所抵达的地方就是德国的土地,怎么能够轻易后退呢?

另一方面,希特勒也有了一个不好的猜测,德军现在这样疯狂地后退,这情况好像和1812年俄法战争里的法军有点像啊?当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就是遭遇严寒后疯狂后退,最后在俄军的追杀下土崩瓦解,那如今的德军是不是要走老路呢?

文章图片3

有鉴于此,希特勒禁止了一切形式的后退,要求部队在原地进行坚守。这道命令其实来得都有点晚了,因为德军已经在撤退了,现在让他们坚守真心是有点困难。前线如冯·博克、古德里安,后方如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等人均认为部队已经无力坚守防线,必须撤退才能够自保。希特勒也实在是听烦了这群人的说法,干脆就把这些主张后退的将领全都撤换了,然后要求前线的德军拼死坚守自己的阵地。

我们先抛开希特勒把优秀的将帅们统统撤换这一点不提,就先说说当时德军的策略分歧,坚守策略和后撤策略到底哪个更正确呢?严格说,从单纯的前线角度来看后撤倒也不算错,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战线拉得太长、太宽,各部队基本是在远离后勤线的情况下孤立作战。

这样就在苏军的反击中出现了一个非常荒唐的现象,兵力上占据劣势的苏军在反击中占据了局部优势,而兵力上本该占据优势的德军却处处陷入兵力劣势。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后撤的方式让出不必要的阵地,缩短自己的战线来集中兵力就是个好选择了。

文章图片4

可是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撤退是最复杂的战斗形式,德军这边大张旗鼓地开始后退,难道苏军就放任他们撤退了吗?答案很明显,这根本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让苏军放任不管的概率,比斯大林明天把烟戒了的概率都低。苏军很快就发现了德军的撤退企图,原本只打算把德军从莫斯科赶走的苏军立刻修改了作战计划,决定通过一次在南北两翼的钳形攻势,一举吃掉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全部兵力。

在当时的情况下,科涅夫的加里宁方面军从加里宁和托尔若克地区向斯摩棱斯克方向发起突击,而朱可夫西方面军的左翼与已紧逼古德里安的由切列维钦科指挥的新改编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一起从南面走一条弧线向北推进,即从斯大林诺哥尔斯克到苏希尼契,然后再向维亚兹马和斯摩棱斯克推进。库罗奇金的西北方面军奉命在科涅夫的西面实施辅助性的更为深远的突击。与此同时,在莫斯科地区的西方方面军的右翼将继续向西进逼,尽量牵制和防止德军撤退。

文章图片5

看到了吧,德军的撤退非但没有起到什么好效果,反而让苏军的反击目标扩大了,仓皇撤退的德军成了苏军眼里的软柿子,那肯定就得被苏军按在地上锤一顿不可,往轻了说得损失惨重,往严重了说有可能全军覆没。

在这样的情况下,任由部队后撤肯定是不可取的,慌乱中根本不会有人坚定地守卫防线,那撤退最后也就成了溃退。因此,让部队尽可能地坚守阵地,拼尽全力阻止苏军在两翼的攻势变成合围就是最佳的选择了。

当然了,指望德军能够在缺少补给的情况下永远挡住苏军,那也基本属于是痴人说梦。可是防守的好处是有很多的,那就是苏军为了保证自己进攻时的后勤线,必须把这些被德军死守的据点一个一个拔掉。

这个任务对于缺乏坦克,反击得靠骑兵和滑雪营充当机动兵力的苏军而言,差不多也是个难上天的任务了。确实,苏军可以通过顽强的攻击把德军赶出据点,可更多的时候那就没法把德军赶出去,只能把这些据点交给后续部队解决。

文章图片6

确实,德军在希特勒要求坚守阵地后还是不断被苏军击退,但是面对德军这种依托村镇形成的据点,缺少技术装备的苏军也愣是在这种攻坚战里损耗严重。对苏军更不利的是德军已经趁着苏军忙着啃据点的时间里,成功通过补充兵力和物资恢复了元气,苏军的反击已经成了一个骑虎难下的局势,而德军的反击则即将到来。可以说,希特勒的坚守策略是正确的,但这也让希特勒变得日益膨胀起来,而膨胀必然就会吃瘪,自傲的希特勒也会在之后迎来属于他的吃瘪时刻。

参考文献:《苏德战争1941-1945》《巨人的碰撞:苏德战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