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有一位山水画家,他的画作兼具了玄思和禅意,艺术上有一股傲岸的气度,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故国情怀,他游历山水,以人品和画品兼具的高华气质,影响着画坛。他就是清初四僧之一——髡残。 髡残 髡残 (1612-1673) , 俗姓刘, 字介丘, 湖广武陵 (今湖南常德) 人。法名初为智杲, 后改为大杲, 字石溪, 号髡残, 又号白秃、电住道人、石道人、残道者等, 与弘仁、石涛、八大山人并称为“清初四僧”。但与后两者不同的是, 髡残的出家与明清易代、外族入侵没有关系, 他在明灭亡之前就已受佛法感召而入佛者龙人俨庵中参禅悟道。 髡残自幼就爱好绘画,20岁削发为僧,云游名山。30岁时,明朝灭亡,他参加了南明河腾蛟的反清队伍,抗清失败后,避难于常德桃花源,艰难的丛林生活虽使他吃尽了生活的苦,但也给了髡残接近大自然的好机会,真实体验了大自然美景下的残酷,为山水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髡残的传世作品在四僧中数量最少, 且多为中晚年所作。他的绘画并没有明确取法, 原因主要有:由于种种原因其流传的作品较少, 且多集中于中晚年, 此时他个人的技法和风格已相对成熟,同时他几乎没有文集和画论存世, 只能从其数量较少的画跋种窥探一斑。总体而言, 髡残好友程正揆对其绘画影响最为深远, 可以说从程正揆开始, 髡残的绘画才正式走上正轨, 进入人们视野。 髡残擅绘人物、花卉,尤擅长山水。他深谙黄公望、王蒙、吴镇的绘画技巧。在此基础上, 追溯五代, 尤好董源、巨然。故宫所藏《六法在心图轴》 (1660) 是其49岁时所作, 在构图、皴染方面已显示出王蒙的风格。他自跋云:今年曝背天阙山, 偶然经暇讲六法。六法在心已半生, 随笔所止写丘壑。 《六法在心图轴》 这一时期的作品多有元四家的影子, 以效仿王蒙和黄公望为最多, 他常使用秃笔, 以充足的水墨参杂浅绛色, 层层叠叠勾画皴擦, 平淡而不失险峻, 深幽也不乏壮阔, 在临摹学习中逐渐自成面貌。 清_髡残_山水四景之秋 清_髡残_山水四景之冬 髡残的一生有三种状态:先是明末自剃出家,参禅开悟,不问世事纯粹修佛;之后清初战乱儒家思想变重,遗民品格提升,战后远离儒家思想,拜师觉浪道盛禅师和一众高僧往来,引有遗民情节,这段时期基本没有画作产生,专心修禅、最后在觉浪道盛圆寂后髡残拒绝法嗣传承,远离世间繁杂,才开始了画僧的路线,佛学修行中附有野逸自然的道家思想,心境逍遥,修禅绘画。 清_髡残_层岩叠壑图 髡残绘画的典型面貌是笔墨苍健、意气风发,章法不拘一格,这一特色在明清画坛独树一帜。善用秃笔,笔意雄健,混用干墨、焦墨、湿墨和渴墨,厚重而有生气,层层勾皴点染,笔墨交融中体现山水苍劲荒率的意境。 髡残的禅艺道路带来的绘画美学思想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他为自己画画,为心中所爱画画,在思想引领绘画的道路上探索前进,以画修行正是髡残的绝妙之处。张大千和黄宾虹都大力推崇髡残,髡残的构图笔墨对张大千的山水画有很大影响。黄宾虹曾说:“我主要得力于髡残,髡残主要画浅绛,但最好看的是水墨画,髡残的画就像是一杯龙井茶,真了不得,用笔很少,却很丰富,他是以情作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