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寨古韵  2021年12月24日

 柏涂hyzvi9113s 2021-12-25

  山寨,不是一个寨,是村落的名字。

  山寨,有个寨,居村至高,是村落最早的建筑。百年沧桑,山寨倾圮,村名取代。

  进洑口,跨樟溪,盘峻岭,山重水复,壁上村庄——山寨,隐约可见。村庄的入口有个水尾宫,沿着岁月浸染的石阶,和脚印磨光的石径,开始了绕村古道的体验。古道一米多宽,垒得严严实实,从石缝长出的绿草,半遮半掩地贴着路石,垒石写满苍古。缝隙长出的绿,勃发生机,透着活力,古道因此更有诗意,慢条斯理地牵着这家,绕过那家,伸向远方。

  村子是谷地与山仑的交错组合。屋舍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成带状分布。沿着绕村古道,从起点到终点,90%以上的人家便连在了一起。站在山腰古道的起点,望着古道蜿蜒而去的山垄,背景一片苍茫。山垄背后群山起伏,烟霞升腾,一幅恰似庐山含鄱口的美妙,赫然显现,诗意醉人。

  村落里的建筑,弥漫着浓浓的明清古韵。远远望去,一座座挺立于山野的屋舍,犹如一个个戴着黑毡帽、身着褐色衣裳的明清古人,伫立在山坡旷野,观日出日落,看世事变迁,特立风行,韵味醇厚。

  山寨地处闽中、南交界,是福建历史文化名村,也是永泰古村落中古建筑保存最为完整、最有特色、明清韵味最浓郁的地方。据山寨族人介绍,山寨始祖并非黄姓,张、陈、郑先此而居。那时,黄氏始祖仅为一个长工,具体雇佣于哪族人,其后人语焉不详。至于再后来,三姓何以淡离,长工如何变主人,只有传说,没有记载。但族谱却清晰记着:丙四的后裔黄六,于明嘉靖年间,从伏口白沙古枣迁居山寨,至今近五百年。

  山寨有各种各样的“堂”。“积德堂”诠释了他们对家风的追求——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并以此为厝名刻在门楣上,寄望子孙后代知书达理,耕读传家。这里人才辈出,有进士黄步新、黄成林,秀才黄初生,儒商黄振荣,以及现代许多高级职称的工程师、经济师、律师等人才,书写了“一家四郎修四堂”的美谈,创造了山寨的辉煌。

  这里的村民敢为人先。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山寨第一个实行水稻品种改良实验,成为永泰县“全国农业学大寨”,“永泰农业学山寨”的样板。这里的人们为了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凿洞80多米,开辟水渠3公里,从邻村的德化境内引水到山寨,创造了“山寨版”的“红旗渠”;为了结束“油灯风中晃,松烟满壁熏”的历史,建电站,抬钢管,发动全村壮汉轮番上阵,磨破肩膀,把每根几百公斤钢管,从山脚抬到700多米山顶,他们的血汗融入了这20条钢管,在子孙后代心里耸起了艰苦创业的丰碑。他们不畏偏僻艰难,努力改变落后面貌:修建了村部、电影院、学校,创造了“山寨模式”。他们居在深山,向山要宝,广种油茶2000多亩,每年缴纳国家100多担,素有“油茶之乡”之美誉。村民还广植李果,遍布山野,村民收入,普遍提高。山寨人收存了环境恶劣、生存窘迫的记忆,也品尝了艰苦创业、敢于人先的喜悦。

  走进山寨,有如翻阅历久弥醇的往事,一种熟悉的温暖扑面而来,阳光将飞扬的烟尘抖落在瓦片间。一个古老的村落会唤醒你内心某种怀旧的情绪,迈过岁月的门槛,看到岁月逝去还来的影子。祥福堂左右石刻对联“洋水潆洄环甲第,层峦耸翠拱庭阶”,“福曜常临仁寿宅,庆云长护吉祥家”,他们怡情山水,乐此而居,祈愿未来,绵延发达,于是便有了“粘灰厝”荣光,木雕精致的构造。后厝堂、龙湖堂、永安堂、余庆堂古意盎然,却又被客人用光阴擦亮,照亮山村。

  在这里,可以尽情地释放你内心的孤独,亦可在明清的穿越中,独自享受孤单遥远的寂寞。这是灵魂的驿站,你可以毫无顾忌地虚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