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市全兴小学校莫玲玲、王小清——《除法》单元作业设计

 自主发展 2021-12-25

教师介绍


    莫玲玲  2015年9月参加工作,中小学二级教师,现任教于成都市全兴小学校,在教育一线已经工作6年多。在教学工作中,我一直遵循“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在工作中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对教育方式的研究,对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对教育经验的不断学习、总结与反思。我一直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培养,静待花开。所以我用爱心对待孩子,用诚心与家长相处,把信心留给自己。


    王小清  成都市全兴小学校数学教师,在工作中透过自我的努力和各学科老师的帮忙,逐步构成了自我的教学风格,利用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和特性吸引和感染学生自觉自愿、主动用心并富有创造性地在无拘无束、简单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数学活动。在教学期间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挥潜能,培养引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商不变的规律、常见的数量关系,预计学习课时为11课时。教材通过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定位—试商—调商”的探索过程,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竖式笔算的方法,理解算理;探索并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寻找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进一步发展数感和运算能力;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二年级下册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会用竖式表示除法的过程,三年级侧重学习了除法口算,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本册主要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重点是试商和调商,以及商不变规律。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快速学会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理解计算的道理,此外,能根据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小数除法和分数除法打下基础。


    单元目标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道理。

2.经历商不变的规律的探索过程,并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寻找合理简捷的计算途径,发展数感和运算能力。

3.在实际情境中,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总价、数量与单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


    单元作业目标

1.通过作业练习,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

2.通过作业练习,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计算,并寻找合理简捷的计算途径。

3.通过作业练习,能运用路程、时间与速度,总价、单价与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

模块一

评价标准:学生能正确完成前3小题,说明该学生已经理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调商过程,并能找准调商的方法。能正确完成第4小题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并理解计算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但是需要调商的竖式计算出错较多,本题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理解调商的过程,并自己总结调商的方法与经验,进而帮助自己快速且正确的计算。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总结,发展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

模块二

评价标准:学生正确完成填空,说明已经掌握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理解商的位数是由被除数的前两位与除数之间的关系决定的,若能完整的填写,说明该学生已具备有序且全面思考的能力。能正确写出发现,说明学生已经具备完整表达的能力。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推理能力,自主发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位数由被除数的前两位与除数之间的关系来决定,帮助学生总结快速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序且全面思考的能力,积累判断运算是否准确的经验,让学生养成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

模块三

评价标准:本题可以用竖式和简算两种方法计算,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用竖式正确计算800÷25 ,若学生能用竖式正确计算出8000÷125,能够把旧知的方法迁移到新知的计算中来,说明该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若学生能够利用商不变规律来进行巧算,说明学生已经理解了商不变的规律,能够寻求合理简洁的途径进行准确灵活的运算,能有意识地简约运算过程、优化运算环节和运算策略。

设计意图:学生在处理本题时会想到竖式和利用商不变规律进行简算两种方法,通过对比两种方法所用时间和计算的正确率,学生能清晰地感受到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能使计算变得更加简便,并且能有效地提升计算的正确性,发展学生数感和运算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中实施运算的能力,能灵活运用运算规则和运算律,寻求合理简洁的途径进行准确灵活的运算,能有意识地简约运算过程、优化运算环节和运算策略。

模块四

评价标准:学生能正确完成第(1)小题,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总价、数量与单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明白在求解的过程中,遇到有余数时,结合实际合理地“去尾”。若学生能正确完成第(2)小题,说明学生深刻理解了除法的意义,能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3)小题中若学生能运用简算的方法正确完成,说明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数感,能快速发现数字之间的特点而采用简算的方法,并且在多种方法中能够择优。第(4)小题为开放性题目,若学生能够正确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说明学生已经具备完整表达的能力,并且能有意识辨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抽象成什么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设计意图:本题共四个小问。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模型思想,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第一问,本题主要是在实际情景中,了解“总价、数量与单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除法的意义,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解决。在求解的过程中,遇到有余数时,结合实际合理地“去尾”。

第二问,本题较为开放,学生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回答本题:(1)94元可以买多少条裤子?(2)一双鞋的价格是一条裤子的多少倍?(3)买一双鞋的价格可以买多少条裤子?本题是根据算式写问题,反向思考,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掌握除法的意义,求谁是谁的几倍和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都是用除法解决,而且培养了学生完整表达的能力,形成对于数量关系的感悟能力。

第三问,本题有两种解决方法,可以先算35件衣服的价格和35条裤子的价格,再把两部分加起来。还可以先算一套服装的价格,再算35套。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发现第二种方法更为简便,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中策略运用的能力,能自觉主动地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策略,能理解和比较多种策略,并实现策略选择的优化。

第四问是开放性题目,意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联系生活的意识,能有意识辨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抽象成什么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能在生活情境中有意识地创造性地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且通过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模块五

评价标准:学生能正确理解游戏规则,在过程中感受当总数和时间都不同的情况下要比较速度,并且能正确计算出速度,说明学生能理解速度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它的意义,通过运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同时说明学生具有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能力。

设计意图:本题设计意图为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在总数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快慢需要比较速度,同时也感受到速度与总数和时间有关。速度是生活中常见的概念,速度又是事物不可直接度量的属性,所以学生通过经历自身参与、操作、计算并最终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理解速度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它的意义,通过运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培养了学生抽象数量关系的能力,能描述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形成关于数量关系的感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去解释现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通过这个实践活动,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


    学生完成情况及批改分析

共有44名学生参与本次练习,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模块一中前3问的正确率为84.1%,出错主要在不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出调商的过程,第4问有6名同学没有正确理解题意导致出错。

模块二中前3问的正确率为93.2%,第4问有90.7%的学生清楚商的位数是由被除数的前两位和除数的大小决定的,但是表达不够完整。

模块三中选择用竖式计算的有10名学生,用时3分钟,其中正确率为80%,说明这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把旧知的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选择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算的有34人,用时40秒,其中正确率为88.2%,说明这部分学生已经正确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能寻求合理简洁的途径进行准确灵活的运算,能有意识地简约运算过程、优化运算环节和运算策略。

模块四中第1问的正确率为93.2%,第2问的正确率为97.7%,但个别学生的表达不够严谨。第3问中有2人采用分别计算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再求总价的方法,都能正确计算。有42人采用先算一套衣服的价格,再乘套数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正确率为100%。第四问的正确率为100%,说明学生已经具备正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块五中实践活动学生的参与度极高,兴趣浓厚,能在理解活动要求的基础上和家长共同完成,并能够把数学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的魅力。



    作业设计反思

在“双减”政策和新课标背景下,科学合理的设计作业一跃成为新时代教师关注的重点。数学作为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学科,作业设计不应仅限于简单枯燥的书面作业,应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提高数学作业的设计质量,使得作业设计更加有效。

在本次的作业设计中,我们认真研读了教材和教师用书中的单元学习目标和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基础和能力的单元作业,在作业中不仅有基础练习,也有能力提升练习,让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标准,在实践性作业中发展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能力。通过学生练习后的情况反馈中我们发现:1.学生已经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道理。2.学生能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寻找合理简捷的计算途径,发展了数感和运算能力。3.学生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4.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自己的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关键环节,作业的完成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等都处在初始的成长和发展阶段,作业设计更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现状。因此,探索设计高质量的数学作业是一线教师必须进行的长久的课题研究,为此,我们将继续努力。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