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机械性能指标的物理意义、单位、应用: —— 强度;塑性; 硬度( HBS, HRC,HRA )。 §1-1材料性能概述 材料受外力作用时,将会产生变形和破坏。其过程一般是: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 弹性变形是外力去除后能够自行恢复的变形。塑性变形是外力去除后不能完全自动恢复而保留下来的变形,又称永久变形 材料的性能包括 : 使用性能 ( 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 工艺性能 ( 铸造性、可锻性、切削加工性) 力学性能 ( 机械性能 ) _____ 材料在载荷 (外力或能量) 以及环境因素作用下表现出的变形和破断的特性。 §1-1静载时材料的机械性能
一、静拉伸试验 —— 各种性能指标含义、单位、及影响因素。 1. 应力-应变 曲线(分为四阶段): ⑴ 弹性变形 ⑵ 屈服变形 ⑶ 均匀塑性变形阶段 ⑷ 局部集中塑性变形 —— 颈缩 2. 强度 —— 材料抵抗变形、断裂的能力,单位 MN/m2 ( MPa ) ⑴ 屈服强度σs σs =Fs / Ao —— 材料开始明显塑性变形的抗力, 是设计和选材的主要依据之一。 工业上的屈服强度规定产生0.2% 变形时应力值为屈服强度. 即: σs = σ0.2 ⑵ 抗拉强度σb ( 质量控制指标 ) σb = Fb / Ao ———— 抗拉强度是指试样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拉应力,用符号σb表示。是零件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定金属材料质量的重要指标。 铸铁、陶瓷、复合材料等脆性材料 σb =σs 。 中、高碳钢等无明显屈服现象.⑶ 比强度σb /d 玻璃钢 d = 2.0, σb = 1060MN/m2, 为铝的三倍。 3. 塑性 δ 、ψ —— 塑性是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产生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评定材料塑性的指标是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塑性直接影响到零件的成形及使用。塑性好的材料,不仅能顺利地进行轧制、锻压等成形工艺,而且在使用中万一超截,由于变形而能避免突然断裂。所以大多数机械零件除要求具用较高的强度外,还必须有一定的塑性。一般情况,伸长率达5%或断面收缩率达10%的材料,即可满足大多数零件的使用要求。 ▲ δ 、ψ 是表示材料塑性好坏的指标。 ▲ 塑性好的材料易加工、使用时不易突然断裂。 ⑴ 伸长率 δ —— 试样拉断后标距增长量与原标距之比。 δ = ( L1 - L0 ) / L0 100% ⑵ 断面收缩率 ψ ——试样拉断处截面积的缩减量与原始截面积之比. ψ = (A0 - A1 ) / A0 ╳ 100% 断面收缩繁不受试样尺寸的影响,比较确切地反映了材料的塑性。 二、硬度 ——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是衡量材料软硬的判据,是一个综合的物理量。是工业上质量检验、工艺设计最常用的试验方法。材料的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故常将硬度值作为衡量材料耐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硬度的应用: ⑴ 检验产品质量 ⑵ 衡量刀具、轴承等软硬程度和耐磨性 ⑶ 可换算为强度极限 硬度的测定常用压入法。把规定的压头压入金属材料表面层,然后根据压痕的面积或深度确定其硬度值。根据压头和压力不同,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HBS、HBW)、洛氏硬度(HRA、HRB、HRC等)和维氏硬度(HV)。 1.布氏硬度 ⑴ 试验原理—— 用直径为D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以相应的试验力F压入试样表面,保持规定的时间后卸除试验力,在试样表面留下球形压痕,如左图所示。布氏硬度值用球面压痕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平均压力表示。用淬火钢球作压头时,布氏硬度用符号“HBS”表示;用硬质合金球作压头,布氏硬度用符号“HBW”表示。适用于未淬火的钢、铸铁、有色金属或软质的轴承合金。 HB = F/S ( MPa 或 kgf/mm2 ) S —— 压头表面积 HBS -- 钢球压头 (<450HB) HBW -- 硬质合金钢球压头(>450 HB) ⑵ 布氏硬度试验的优缺点 优点是:试验时使用的压头直径较大,在试样表面上留下压痕也较大,测得的硬度值也较准确。 缺点是:对金属表面的损伤较大,不易测试太薄工件的硬度,也不适于测定成品件的硬度。布氏硬度试验常用来测定原材料、半成品及性能不均匀的材料(如铸铁)硬度。 2.洛氏硬度 ⑴ 试验原理—— 洛氏硬度是以顶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Φ1.588㎜的淬火钢球作压头,以规定的试验力使其压入试样表面。试验时,先加初试验力,然后加主试验力。压入试样表面之后卸除主试验力,在保留初试验力的情况下,根据试样表面压痕深度,确定被测金属材料的洛氏硬度值。操作简便、可直接读数。 压痕小;适于各种硬度值的测量;是目前工厂应用最为广泛的试验方法 。 HR =(0.2-h)/0.002 (mm),每0.002mm相当于洛氏1度 (120°金刚石圆锥体压头或Φ1.588mm的钢球) ⑴ HRB(钢球压头,100kg载荷) —— 测量未淬火钢,有色金属。 ⑵ HRC(圆锥压头,150kg载荷) —— 测量调质钢、淬硬钢制品。 ⑶ HRA(圆锥压头,60kg载荷) —— 测量硬、薄试件、硬质合金。 ⑵ 试验优缺点 优点:① 操作简单迅速,效率高,直接从指示器上可读出硬度值; ② 压痕小,故可直接测量成品或较薄工件的硬度; ③ 对于HRA和HRC采用金刚石压头,可测量高硬度薄层和深层的材料。 缺点:由于压痕小,测得的数值不够准确,通常要在试样不同部位测定三次以上,取其平均值为该材料的硬度值。 ※ 表面洛氏硬度(HR15N HR30N HR45N) 3.维氏硬度(HV) 布氏硬度试验不适用于测定硬度较高的材 料。洛氏硬度试验虽然可用于测定较材料和硬 材料,但其硬度值不能进行比较。维氏硬度试 验可以测量从软到硬的各种材料以及金属零件 的表面硬度,并有连续一致的硬度标尺。 ⑴ 试验原理: 维氏硬度试验原理与布氏硬度相似,也是根据压痕单位表面积上的试验力大小来计算硬度值。区别在于压头采用锥面夹角为136°的金刚石正四棱锥体,将其以选定的试验力压入试样表面,按规定保持一定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压痕两对角线长度,如图1-4所示。维氏硬度值用四棱锥压痕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平均压力表示,符号HV。 ⑵ 常用试验力及其适用范围 维氏硬度试验所用试验力视其试件大小、薄厚及其它条件,可在49.03-980.7N的范围内选择试验力。常用的试验力有49.03、98.07、196.1、294.2、490.3、980.7N。 HV符号前面的数字为硬度值,后面依次用相应数字注明试验力和试验力保持时间(10-15s不标注)。如640/HV30/20,表示30kgf (294.2N) 试验力,保持时间为20s测得维氏硬度值为640。 维氏硬度法适用范围宽,尤其适用于测定金属镀层、薄片金属及化学热处理后的表面硬度,其结果精确可靠。当试验力小于0.2 kgf (1.961N)时,可用于测量金相组织中不同相的硬度。 ⑶ 试验优缺点 优点:①与布氏、洛氏硬度试验比较,维氏硬度试验不存在试验力与压头直径有一定比例关系的约束; ②不存在压头变形问题; ③压痕轮廓清晰,采用对角线长度计量,精确可靠,硬度值误差较小。适于各种硬度值的测量;压痕小,可测表面硬化层。 缺点:其硬度值需要先测量对角线长度,然后经计算或查表确定,故效率不如洛氏硬度试验高。 4.显微硬度(HM)――压力小于10kg的HV,可测组成相的硬度。 5. 硬度之间互换的关系: 200 - 600HBS时: 10HRc ≈ HBS 硬度小于450HBS时: HBS ≈ HV §1-2 动载时材料的机械性能 —— 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aku = 冲击破坏所消耗的功 Ak / 试样断口截面积 F ( J/cm2 或 MJ/m2 ) Ak——变形功及断裂功( J ) 1. 影响因素 :材料、T、试样大小、缺口形状等。 脆性转变温度 TK 2. 应用 —— 汽车紧急制动;蒸汽锤;冲床等动载荷。 3. 脆性材料 —— 断裂前无明显变形,断口呈结晶状,有金属光泽。 4. 韧性材料 —— 断裂前明显塑变,断口呈灰色纤维状,无光泽。 二、疲劳强度 疲劳: 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在远小于强度极限,甚至小于屈服极限的应力下发生断裂。 疲劳占失效零件的70%以上,80%的断裂由疲劳造成。 疲劳极限:材料能承受的无数次循环而不断裂的最大应力值。对称弯曲疲劳强度σ-1 疲劳原因 —— 划痕、内应力集中引起微裂纹展 影响因素:循环应力特征、温度、材料成分和组织、夹杂物、表面状态、残余应力等。 ( 陶瓷、高分子材料的疲劳抗力很低;金属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疲劳强度较高。) §1-3 高温下的机械性能 温度升高 → 硬度、强度、弹性模量下降;塑性、韧性增加。 蠕变 —— 常温下工作的有机材料,随时间的延长,应变量缓慢增加,甚至发生断裂。 §1-4 断裂韧性 KIC 低应力脆断 —— 应力远小于屈服强度时发生突然脆性断裂 机理 —— 微裂纹、缺陷、应力集中 → 裂纹扩展 →失稳扩展 。 断裂韧性 —— 裂纹失稳扩展抗力 影响因素 —— 成分、热处理、加工工艺。 §1-5 工艺性能 ——是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的综合 1. 铸造性:包括流动性、收缩性、热裂倾向性、偏析等。 2. 锻造性:包括可锻性、冷墩性、冲压性、锻后冷却要求等 碳钢的可锻性: 低碳钢 >中碳钢 >高碳钢 低合金钢的可锻性近似于中碳钢; 高合金钢的可锻性比碳钢差。 3.焊接性:是指它在一定生产条件下接受焊接的能力,一般以焊接不出现裂缝、气孔或其它缺陷来衡量。 4.切削加工:一般以切削抗力大小、加工零件表面粗糙度、 加工时切屑排除难易及刃机具磨损大小来衡量、。 脆性倾向、氧化脱碳倾向等。 (切削加工的合适硬度为160-230H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