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防己汤应用

 医界书生3507 2021-12-27

木防己汤

【组成】木防己三两石膏十二枚,如鸡子大桂枝二两人参四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作用功效】行气散饮。

【主治】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第十二24)。

【方解】是方防己,桂枝一苦一辛,行水饮而散结气,可使心下痞坚消散;石膏辛凉以清郁热,其性沉降,可以镇饮邪之上逆;人参扶正补虚。药只四味,邪正兼顾,攻补兼施,面面俱到。

【方论】支饮上为喘满,而下为痞坚,则不特碍其肺,抑且滞其胃矣。面色黧黑者,胃中成聚,营卫不行也。脉浮紧者为外寒,沉紧者为里实。里实可下,而饮气之实,非常法可下;痰饮可吐,而饮之在心下者,非吐可去,宜其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而不愈也。木防己、桂枝,一苦一辛,并能行水气而散结气,而痞坚之处,必有伏阳,吐下之余,定无完气,书不尽言,而意可会也。故又以石膏治热,人参益虚,于法可谓密矣。(《金匮要略心典》。

【临床应用与医案】

1.膈间支饮刘翁茂名,年近古稀,酷嗜酒,体肥胖,精神奕奕,以为期颐之寿可至。拒意其长子在1946年秋因经商折阅,忧郁以死,家境日转恶化,胸襟以而不舒,发生咳嗽,每晨须吐痰数口,膈上始宽,但仍嗜酒,借资排遣。昨日饮于邻居,饮酒过量而大吐,遂病胸膈痞痛,时吐涎沫。医用涤痰汤有时稍安,旋又复作,渐至面色黧黑,喘满不宁,邀余诊治。翁于吾为近戚,义不可却,买舟同往,至则鱼更三跃矣。翁见唏嘘泣下,娓娓谈往事不休。诊脉沉弦无力,自言膈间胀痛,吐痰略松,已数日未饮酒,食亦不思,夜间口干燥,心烦难寐,如之何而可?吾再三审视,按其心下似痛非痛,随有痰涎吐出;再从其脉沉弦与胸胀痛而论,实为痰饮弥漫胸胃之间而作痛。又从病理分析,其人嗜酒则湿多,湿停于胃而不化,水冲于肺则做喘,阴不降则阳不升,水湿泛滥故面色黧黑,湿以久郁而化热,津不布故口渴。统而言之,乃脾湿不运,上郁于肺所致。若言治理,如用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则

鲜健脾利水之功;如用苓桂术甘汤温阳燥湿,则乏清热之力;欲求其化痰利水清热诸作用俱备,莫若《金匮》之木防己汤。方中防己转运胸中之水以下行,喘气可平;湿久热郁,则有石膏以清之;又恐胃气之伤,阳气之弱,故配以人参益气,桂枝温阳,以补救石膏,防己偏寒而助成其用,乃一攻补兼施之良法,极切合于本证者。

处方:防己、党参各12g,石膏18g,桂枝6g,另加茯苓15g,增强燥脾利水功能而大其效。

3剂喘平,夜能成寐,舌现和润,胸膈略舒,痰吐亦少,尚不思食。复于前方中去石膏增佛手、砂仁、鸡内金调气开胃。又4剂各证递减,食亦知味,精神转佳,惟膈间略有不适而已。吾以事不能久留,书《外台》茯苓饮调理而归。[赵守真.治验回忆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22]。

2.心源性肝硬化腹水耿某,女,38岁。气短心悸数十年,喘咳气短不能平卧,全身浮肿,腹大如鼓2年,某院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源性肝硬化腹水,住院治疗1年多,虽然气短心悸好转,但腹胀、浮肿、紫绀不减,后请某医以真武汤、实脾饮加减治疗,诸症非但不减,反见口渴加重。审其全身浮肿,腹胀如鼓,有青筋暴露,面颊、口唇、手足均紫暗而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舌质紫暗,舌苔黄厚而干,脉虚大紧数而促或兼结涩。综合脉症,诊为水饮阻滞,心阳亏损,瘀血凝结,肺胃郁热之证。为木防己汤加味化饮散结,活血清热。

处方:防己10g,桂枝19g,人参10g,石膏15g,茯苓10g,杏仁10g,苍术12g,川牛膝12g。

服药4剂,腹胀,浮肿,气短均改善,纳食增加。继服30剂,腹水消失,浮肿,紫绀,气短等症亦大减,乃按上方继服1月,诸症大部消失。[朱进忠.木防己汤的临床应用.山西中医,1989,(4):24-25]。

3.尿毒症某女,成年,慢性肾炎多年,近月来症情加剧,1周来昏迷不醒, 烦躁不堪, 虽经多方挽救, 未能苏醒, 血压170~190/100~120mmHg。面色黧黑,痰如拽锯,吸粗,有尿味,口干齿槁,苔浊秽黏,舌质淡胖,边有深痕若裙边,脉弦硬大,此属正虚邪实,痰浊内蒙重症。急当涤痰开窍,扶正达邪。

先吞服苏合香丸一粒。

川桂枝9g,木防己18g,石膏30g,吉林参9g,水煎服。

服丸后,吐出白色稠痰碗许,神识似清。汤药服后,竟得平静入睡,血压下降,醒后即索粥食。

按于本案足见本方化痰去饮之力甚大。用于正虚痰饮内盛之侯甚佳。[金寿山.《金匮要略》选讲——痰饮、咳嗽讲稿.新医药学杂志,1975,(11):49]。

4.热痹冯某,女,50岁,家属,1978年2月16日初诊。自述多关节发热肿胀疼痛,走窜不定,天阴刮风痛剧,尤以两手指关节和左膝关节为甚。伴心烦不眠,口渴欲饮,小便黄。检查;膝关节扪之有热痛,皮色不红,舌红,苔心黄腻,脉滑数。化验检查:白细胞12.6×10'/L,血沉54mm/h,抗0825单位,类风湿因子试验阴性。证属寒湿之邪,郁久化热,湿热痹阻经络,流注关节,发为热痹。治以养阴清络,化湿除痹。方用木防己汤加味:木防己12g,生石膏15~30g,桂枝12g,党参10g,生地30~45g,知母12g,地龙15g,生薏苡仁30~60g。每日1剂水煎服。之后方中加入忍冬藤30g。

连服30余剂,诸症渐除,复查血沉等项指标均恢复正常。[谢长彦.守用经方治疗痹症三例.国医论坛,1990,(1):16]。

5.足痿朱某,男,74岁,1982年11月6日初诊。两足困重肿胀,步履艰难20余天。上月初始感腰骶酸痛,继则两足无力,行走困难,渐见胫膝肿胀,按之凹陷,自觉麻木因重。5年前腰以下受挤压伤,每逢天气变化,常感膝软足胀,某市医院曾诊断为外伤性关节炎。初发时,休息后可缓解,此次屡用中西药效不显,且感头晕牙痛,夜寐不佳,纳少便结,口渴喜凉。舌红苔薄白腻,脉弦迟。患者高年脾肾俱虚,浊阴乘虚内踞,郁而化热,成湿热足痿,故治以清热利湿通络,佐以健脾益气。处方:防己、牛膝、丹皮、桂枝各6g,生石膏24g,薏苡仁15g,党参、白术、赤芍、泽泻、木瓜各10g。服3剂下肢活动稍有劲,诸症亦减轻,继用上方加减服用1周余,能步履外出。[牟重临.《金匮》木防己汤临床新用.陕西中医,1989,(7):27]6.淋巴结肿大朱某,男,17岁,1975年9月17日初诊。1月前感冒后发现右项有一肿块,初如豌豆,渐大如小核桃,伴发热,当地医院诊为淋巴结肿大(待查),经抗菌消炎等西医治疗,肿块不消。转中医行气解郁,化痰软坚之剂不效。症见患者右项肿块2.0cmx 1.5cm, 质偏硬, 皮色不变, 推之可动,稍有压痛,体温37.7℃,肢体酸胀,小便短少,大便干结,口渴,舌偏红苔薄白,脉沉细而滑。血沉:37mm/h。此乃属风湿痰火互郁,寒热虚实交错,治当寒温并进,补泻兼施。

方用:防己、连翘、浙贝、茯苓各10g,生石膏、太子参各15g,桂枝、玄明粉各4g。

4剂服后,热退身舒,便顺尿畅,肿块消其大半,质变软,去玄明粉,加郁金8g,又进3剂肿块消而诸症已,血沉降至10mm/h,半年后未见复发。[牟重临.《金匮》木防己汤临床新用.陕西中医,1989,(7):27]。

7.肺气肿徐某,女,59岁,1973年12月10日初诊。有慢性喘咳史近20年,遇天寒或劳累则增剧,近几年来症状加重,伴见心悸,足肿。8天前因外感而发热气喘,咳吐痰涎质稠,渐加重,难以平卧。诊其面肿色苍,神疲懒言,唇指青紫,心下痞闷,纳减肢凉,两足浮肿,按之没指,便结尿少,口渴欲饮,舌红苔薄腻,脉弦细数。体温37.6℃,查血象:白细胞10.6×10'/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2。X线提示:肺气肿,右心影扩大。中医辨为肺胀,气虚饮停,邪热壅肺,乃邪盛正衰之危重之候,治当标本两顾。处方:桂枝、防己、黄芩、葶苈子、半夏各9g,生石膏24g,白朝鲜参6g,茯苓、车前子各12g,陈皮6g,赤芍15g,甘草4.5g。

服5剂后,热清,气喘痰咳均减。上方去陈皮、芍药,加麦冬、五味子各9g。1周后症状基本控制,继合补脾益肾之味调治月余,逐渐恢复。[牟重临.《金匮》木防己汤临床新用.陕西中医,1989,(7):27]。

8.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药某,女,57岁。慢性肝炎腹满胁痛数年,最近5个月来,突然发现左下肢浮肿日渐加剧,热痛而行动不便,某院诊为静脉炎,住院治疗3个多月无效。审其证,除下肢浮肿、疼痛、发热、行动不便外,并见心下痞坚,咳嗽气短,口干口苦,舌苔黄白而腻,脉沉紧。综合脉症,诊为膈下痰饮阻隔,湿热蕴结脉络所致,故拟木防己汤散痞坚除湿热。处方:防己10g,党参10g,桂枝10g,生石膏15g,茯苓10g,芒硝4g。服药6剂,浮肿热痛及心下痞坚之症均大减;继服10剂,浮肿疼痛消失,乃以上方19剂善其后。[朱进忠.木防己汤的临床应用.山西中医,1989,(4):24]。

9.糖尿病(消渴)葛某,男30岁。4个多月来,口渴多饮,消食易饥,疲乏无力,日渐消瘦,自发病至今,体重已由70kg降至49kg。某院诊为糖尿病,住院3个月,医予胰岛素和中药人参白虎汤及养阴生津之剂无效。审其除口渴多饮,消瘦乏力外,并见胃脘痞满,心悸,舌苔薄白而干,脉弦紧。综合脉症,诊为肺胃俱热,中焦痰湿,津液匮乏证,为拟清热生津,化饮开结。木防己汤加减。

处方:防己10g,桂枝10g,牡蛎10g,生石膏18g,杏仁10g,玄参18g,党参15g。

服药4剂,口渴乏力顿减,继服6剂,口渴基本消失,食欲恢复正常,精神大增,尿糖亦由(++++)降至(±),乃以其为丸调理而愈。[朱进忠医案.山西中医,1989,(4):24]。

10.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眩晕)李某,男,70岁。素有高血压,近日来眩晕发作,曾服镇肝熄风汤乏效,体质肥胖,面部浮肿,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头晕目胀,时有恶寒,纳差欲呕,口渴欲饮,走路不稳,两足酸楚无力,小便赤少,大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腻,脉小滑,尺脉无力。检查:慢性病容,肺部无异常发现,左心室轻度扩大,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眼底检查有动脉硬化, 血压210/110mmHg, 总胆固醇增高, 面部及足可见凹陷性

水肿。诊为动脉硬化,高血压。中医辨证为眩晕,肾虚饮热上逆,宜补肾化饮,泄热将逆,木防己汤合二仙汤加减。

防己15g,党参15g,生石膏15g,当归9g,巴戟天9g,桂枝9g,知母9g,仙茅12g,仙灵脾12g,牛膝30g,茯苓皮30g,7剂。

服7剂后,畏寒口渴已除,面足浮肿渐退。前方减桂枝、石膏,服10剂后, 血压降至150/90mmHg, 嘱间日吞服当归丸12g, 连服半年。[沈敏南.木防己汤的临床应用和体会.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9,(3):74]。

11.重度浅表性胃炎齐某,女,58岁,农民。2003年3月3日初诊。主诉胃部硬满,咳嗽气喘3月余,初起过食黏凉食物,而后受寒引起感冒,咳甚,吐稀白痰量多,并呕吐多次,终吐清水。经服用西药和输液后,热退,惟咳吐痰不减,后又过食柿饼,渐成胃脘部硬满,表现为不食则气短,胃内空虚,稍进食后则胸闷作喘,胃部硬满胀滞堵坠,按之略痛。胃肠中常有鸣响,从不腹泻。自服消食成药半月余,胃内堵胀感略轻即重,持续3月余不愈,自己怀疑胃中生物,经胃镜检查,诊为重度浅表性胃炎。患者素患慢性支气管炎,习惯性便秘。望其面色晦暗,触其胃部有拳大硬块,舌质黯淡,苔白腻,脉沉缓滑。方拟木防己汤加味,行水散结,通阳化气。

处方:防己12g,桂枝30g,党参10g,生石膏30g,杏仁9g,半夏12g,生姜3片,枳壳10g,莱菔子10g,4剂。

药后自觉咳喘明显好转,胃部硬满略减,大便未通。原方去生石膏、杏仁,加芒硝10g,茯苓15g,牡丹皮10g,牛膝12g,佛手10g,继服6剂。小便渐多,大便解下,便后轻快,脘胀明显减轻,食欲增,惟觉乏力,前方加黄芪12g,白术10g,继服4剂,诸症大部分消失。以参苓白术丸善其后。[马晓峰.《金匮》木防己汤临床应用举隅.天津中医药,2004,21(3):21]。

12.渗出性胸膜炎(支饮)李某,女,成年。发热咳嗽胸痛,X线透视提示左下渗出性胸膜炎。身热38℃,汗泄,面赤,舌苔白滑,脉细滑。饮流胁下,先予小柴胡汤加青蒿、鳖甲、白芥子。5剂后,身热渐退,仍感咳喘,有汗胸痞,口干,苔白滑舌边红,脉小弦,拟用木防己汤加味治之。

川桂枝9g,木防己12g,石膏15g,党参12g,银柴胡9g,黄郁金9g,白芥子9g,青蒿30g,鳖甲30g,黄芩9g。

按陆渊雷认为本方可治胸膜炎及胸水,本案即是其例。饮邪内停,上为喘咳,下为痞满,方以防己、桂枝一苦一辛,并能行水气而散结气,又以石膏治热,人参补虚,复加柴、芩、青蒿、鳖甲以清虚热,郁金、白芥子开郁化痰,合苦辛通泄,扶正达邪为一方也。[《经方应用》.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158]。

【临证提要】本方属于寒热并行,补利兼施的方子。最适于病程较长,实

中有虚,寒饮夹热病情复杂者,常见喘息咳嗽,甚至不能平卧,胸闷,心下痞坚,心悸,面色黧黑,舌淡苔白腻,或白厚,黄腻,脉沉紧等证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