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虑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说你的躯体症状不是“病”?这篇文章都讲清了

 重塑心灵心理 2021-12-27

01


最近,我的一位来访者表示他经常会出现手心冒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反应,或者突然肠胃不适、喘不上气,他去医院做了检查,没有任何身体健康问题。

相信有一些朋友也会有类似的感受,也会对自己身体的这些状态感到困惑,而这些症状的出现很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正在处于焦虑之中,这些症状是焦虑引起的身体反应。

李宏夫老师的《你就是自己的心理医生》一书中告诉我们,我们的焦虑情绪和自主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自主神经系统是不受意识支配的自主活动,它控制内脏、唾液和汗的流动,我们的情绪反应也会从这些方面体现出来。

比如,当我们感到恐惧、害怕时,会出现脸色发白、瞳孔放大、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等反应。这些都是在自主神经系统作用下的无意识反应,是我们从意识层面无法阻止的。

02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焦虑的时刻,例如当我们处于工作瓶颈期,会担心自己的前途;当家人生病的时候,我们会担心他们的健康,不过随着我们担心的事情结束,或者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我们的焦虑感会有所减轻,这种焦虑我们称为一般性焦虑。

而当我们发现生活中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事情让自己担忧,但是仍保持着焦虑的情绪,这种焦虑一般是由于过度担忧引起的,我们称之为广泛性焦虑,而此类焦虑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

焦虑究竟从何而来?

其实大部分的焦虑都是来自于我们对不确定因素的恐惧。

我们会为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者不幸事件感到担心,有的时候亲戚朋友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我们就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然后让自己惶惶不可终日。

03


而大多数时候,我们明明知道担心的事情是无中生有的,但是仍然放不下那颗焦虑的心,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上关于“焦虑症”有一个重要观点,认为成年人之所以会患有“焦虑症”,有一部分原因是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抚养方式造成的,也许在成长环境中,父母的过度忽略、不认可、虐待甚至抛弃,让孩子失去安全感,他们总会处于担忧担心中,因此即便他们身体长大了,但是那颗总是不安的心却还是停留在小时候,因此即便他们生活很富足、有较高的成就,但是他们仍然会因为没有安全感而惴惴不安。

那么,如果我们身处于焦虑之中,我们要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要摒弃错误做法——过度关注焦虑

当我们发现自己有负面思维或者行为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急于纠正它们,于是我们可能会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不要焦虑,没有什么可焦虑的,然而这样做只会时刻提醒自己“焦虑”这件事。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白熊实验。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去想一只白色的熊,结果很多参与者们在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白色的熊”的形象。

这是因为当我们试图刻意转移注意力压抑潜意识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也开始在“监视”自己这种压抑是否成功,于是反倒起到了“提醒”的作用。

04


其次,找到正确的应对“焦虑”的方法

森田正马提出过关于治疗神经症的核心理念“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意思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我们不需要强迫自己喜欢或者认可“焦虑症状”,不去和症状纠缠,而是要与症状共存,因此我们不需要强迫自己接纳、改变症状。

例如当我们觉察到自己处在紧张不安中,只要继续做当下该做的事情,而不要把关注点转移到焦虑上面,当我们不去关注焦虑,慢慢的那些焦虑紧张的情绪自己就会消失了,而相反,如果持续关注在焦虑上,我们会发现焦虑感会不断被加强。

焦虑情绪是与生俱来、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找对方法,就可以让自己逐渐减少焦虑不安的状态,拥有平和的心态。

【你还想了解的内容】

【1】在强迫、焦虑、抑郁中修炼—加油吧朋友,我能从地狱中走出来,你也可以

【2】不放弃自己,你就一定会走出抑郁、焦虑、强迫的黑暗

【3】抑郁症让我成长:敞开心扉,成为更好的自己

【4】我是一名有睡眠障碍的患者,我的经历给你信心

【5】产后抑郁焦虑症重塑感悟——我已经掌握打败摄魂怪的方法

【6】强迫症康复体会:不放弃,坚持练习,你就会收获令你一生受益的宝贵财富

【7】重度抑郁使我学会了“爱”和“感恩”

【8】愿我强迫抑郁焦虑的经历分享,给你带来信心和力量

【9】5个自我调整的病友经验分享

【10】一句话治好强迫症,强迫症患者总结【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