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立中教授运用温阳法辨治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研究 温潜法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12-27

[目的]以导师郭立中教授近6年来门诊运用温阳法治疗慢性咳嗽的病案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为研究手段,结合导师个人经验及自己学习体会,分析导师对慢性咳嗽病机的认识,探讨导师温阳法治疗慢性咳嗽的辨证指征及组方用药规律,以丰富慢性咳嗽证治理论,为临床慢性咳嗽的诊治开拓新的思路。[方法]本文原始资料来源于导师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的所有门诊病案,将在此区间所有病案录入“Medcase 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系统”,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以最终得到符合标准的病案为基础,构建导师从温阳法辨治慢性咳嗽的病案数据库。运用SPSS 24.0数据处理系统中的数据挖掘模块,结合Mcrosoft Excel 2010对病案数据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结果]在符合条件的223人次,296诊次的病案中,男性患者有81人,女性患者142人,分别占37%和66%。在患者年龄段分布中,最大年龄为88岁,最小年龄为3岁,以41-65岁的中老年患者最多,共占52.47%。在所有病案的症状以咳嗽(100.00%)、咳痰(52.03%)、寐差(36.49%)、怕冷(35.14%)等症状的频率最高;在运用通阳宣肺法的病案中,以咳嗽(100.00%)怕冷(34.34%)、流涕(22.22%)、咽痒(22.22%)、汗出异常(多汗、少汗)(50.5%)等症状为主;在运用温阳化痰法的病案中,以咳嗽(100.0000%)、怕冷(45.71%)、咳痰(45.71%)、乏力(19.05%)、肢凉(17.14%)等症状为主;在运用潜阳封髓法的病案中,以咳嗽(100.000%)、寐差(48.91%)、口干(42.39%)、咳痰(41.30%)、肢凉(39.13%)、多汗(30.43%)等症状为主。舌象分布方面,所有的病案的舌象以舌淡红(33.76%)、边有齿痕(23.23%)、苔薄白(21.55%),舌红(19.53%)等为主;在运用通阳宣肺法的病案中,以边有齿痕、苔白腻、苔黄腻、体胖大、苔薄白腻等为主,共约占61.35%;在运用温阳化痰法的病案中,以舌淡红(38.10%)、边有齿痕(27.62%)、苔白腻(22.86%)等为主;在运用潜阳封髓法的病案中,以边有齿痕(22.83%)、舌红(18.48%)、苔白腻(18.48%)、舌尖红(13.04%)等为主。脉象分布方面,所有病案的脉象以紧脉(53.87%),虚脉(41.41%),细脉(36.03%)等为主;在运用通阳宣肺法的病案中,以紧脉(66.67%),滑脉(39.39%),浮脉(33.33%)等为主;在运用温阳化痰法的病案中,以紧脉(52.38%)、虚脉(49.52%)、细脉(40.00%)等为主;在运用潜阳封髓法的病案中,以紧脉(52.38%)、虚脉(49.52%)、细脉(40.00%)、滑脉(26.67%)、浮脉(22.86%)等为主。病机分布方面,所有病案的病机以痰湿内伏(38.18%)、痰湿伏肺(22.64%)、阳虚感寒(27.61%)、阴火上浮(48.11%)等为主;在运用通阳散寒法的病案中,以痰湿伏肺(57.58%)、风寒伏表(44 44%)、肺气不清(40.40%)等为主;在运用温阳化痰法的病案中,以阳虚感寒(56.19%)、痰湿内伏(39.05%)、痰湿伏肺(30.48%)、太少同病(13.33%)等为主;在运用潜阳封髓法的病案中,以阴火上浮(51.09%)、真阳下虚(48.91%)、风寒伏表(48.91%)、阳虚阴浮(28.26%)、虚火灼金(25.00%)等为主。具体用药方面,导师以温热药为主,使用频率在80%以上,寒凉药物的运用只占11%。

[结论]1、导师运用温阳法治疗的慢性咳嗽患者中,以中老年患者为主。2、温阳法适用的慢性咳嗽的发病机制:在外以风寒之邪伏于肌表致病;在内以肾阳亏虚,痰湿内阻或肾阳亏虚,阴火上浮致病,可相互兼夹存在。

3、导师运用通阳宣肺法的病机指征是外感风寒表证,内有痰湿,且阳气亏虚不甚;运用温阳化痰法的病机指征是外感风寒与阳气亏虚皆甚,正气无力抗邪;运用潜阳封髓法的病机指征是阴寒内盛,逼阳上浮。

4、通阳宣肺法的核心药物为:

桂枝、生紫菀、苍术、朱茯神、法半夏、生姜、石菖蒲、炙甘草、杏仁。

温阳化痰法核心用药为:制附片、生姜、炙甘草、法半夏、朱茯神、生紫菀、细辛、麻黄、杏仁、桂枝、石菖蒲、陈皮。

潜阳封髓法核心用药为:黄柏、制附片、炙甘草、砂仁、肉桂、淫羊藿、木蝴蝶、生紫菀、知母、生姜、朱茯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