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5年,九华山一尼姑绝食7日圆寂,坐缸3年开缸后:女性特征全无

 rongma 2021-12-28

在1999年1月2日早上,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上“一反常态”地堆满了人,以往的这个时候,大部分人并不愿意冒着严寒出门登山,可这一日,原本清净的九华山九华山却格外热闹,而前来攀登九华山的人心中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目睹中国第一尊“比丘尼肉身”出缸。

在九华山通慧禅林中,僧人们正举行着一场庄严肃穆的开缸仪式,人们的目光都不约而同注视着禅院内的一口大缸,在场所有人的内心都显得格外紧张。

在三年前,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尼曾绝食七日圆寂,她的弟子按照这位老尼的遗愿,将她的遗体放在大缸中“坐缸”,在佛教中有这么一种说法:得道的高僧在圆寂以后,可将其遗体放入缸中,若三年后肉身不腐,这位高僧便将“肉身成圣”,其即为肉身菩萨...

而1999年1月2日这天正是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尼肉身出缸的日子,僧人们缓缓打开了装有老尼遗体的缸盖。

就在大缸被打开的一刻,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老尼的遗体依然端坐缸中,面部五官依然清晰可辨,肌肤甚至还有弹性,不仅如此,老尼的遗体已经完全没有了女性特征,毫无疑问,这位老尼已经“肉身成圣”了!

1995年,九华山一尼姑绝食7日圆寂,坐缸3年开缸后:女性特征全无仁义师太

人们对所见到的景象惊叹不已,而这位老尼“肉身成圣”的消息也在之后为各家媒体所争相报道,一时间,许多人纷纷对这位老尼的事迹感到好奇,这位老尼是谁?她为什么选择出家?她又因怎样的“功德”才最终得以“肉身成圣”呢?

其实,这位老尼便是佛家德高望重的仁义师太,她俗家的名字叫做姜素敏,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而她的故事则要从1911年开始说起。

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

1911年,姜素敏出生于辽宁沈阳一户大户人家之中,当时的中国还正在清政府的统治之下,内忧外患不断,国内战乱横生,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老百姓都深受战乱之苦,辽宁也不例外。

可万幸的是,姜素敏的父亲在当地很有权势,在父亲的保护之下,他们一家人的生活还算过得安稳,姜家有着稳定的收入来源,且有权有势不会轻易遭人盘剥,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姜素敏无疑是十分幸运的。

1995年,九华山一尼姑绝食7日圆寂,坐缸3年开缸后:女性特征全无

因此,作为父母掌上明珠的姜素敏,从小便过着养尊处优、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当时许多人的眼中,姜素敏的“好命”无疑让人深感嫉妒,她的“生得好人家”曾令不知多少人羡慕不已。

可即便生得如此“好命”,姜素敏也难逃被封建糟粕残害的命运。

我们知道,在那个年代,许多女性以“三寸金莲”为美,所谓的“三寸金莲”其实就是小脚,而为了让女子的脚达到“三寸金莲”的标准,女孩子在长到四五岁大的时候就要进行“缠足”,让骨骼变得畸形,以此来达到“裹小脚”的目的...

姜素敏的父母也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他们根深蒂固地认为,只有裹小脚的女人才能“抓得住”男人,这样,女儿未来才能有一段幸福的婚姻,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嫁人、传宗接代”似乎成为了女人唯一的使命,因此在姜素敏的父母看来,未来的婚姻对自己的女儿来说就意味着一切。

1995年,九华山一尼姑绝食7日圆寂,坐缸3年开缸后:女性特征全无

因此,在姜素敏很小的时候,她的父母便狠下心给她缠了足,那时候的姜素敏才刚开始牙牙学语,每次缠足她都哭得撕心裂肺,她的父母也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可即便如此,父母还是狠下心来为女儿完成了缠足,姜素敏就这样成了当时“引领潮流”的三寸金莲中的一员。

姜素敏的父母从小便对她给予了极高的期望,在姜素敏长大一点之后,父母便为她请来了专门的老师教授她琴棋书画,不仅如此,姜素敏还在很小的时候便被送进了当地私塾中学习四书五经,她的父母下定决心,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家闺秀”。

遁入空门

姜素敏天资聪颖,先生教给她的知识她几乎一学就会,可是,学习这些琴棋书画、四书五经,久而久之,姜素敏也感到无趣和疲惫,于是,她便经常在空闲的时候出门玩耍放松,而她的父母也知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也并没有加以制止。

可与其他孩子喜欢聚在一起嬉戏打闹不同,姜素敏其实更喜欢到当地的寺庙里,听僧人们诵经、礼拜,或是到寺庙里去阅读一些如《心经》、《金刚经》之类的典籍,对姜素敏来说,在寺庙中的时候,她更能获得心灵上的宁静,而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姜素敏与佛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5年,九华山一尼姑绝食7日圆寂,坐缸3年开缸后:女性特征全无

姜素敏的父母对佛家众人向来十分尊重,女儿喜欢到寺庙里去,她的父母也感到十分高兴,因此并没有怎么制止她,久而久之,姜素敏呆在寺庙中的时间越来越长,而她在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之下,竟然产生了想要出家的念头。

在父母得知了女儿生出了想要出家的想法后,即使他们心里对佛家非常尊重,可为人父母的他们不可能就这样再放任女儿下去,他们于是开始限制姜素敏的行程,不再让姜素敏到寺庙去。

而此时的姜素敏也已经长到了十五六岁的年纪,在那个时候,女孩子十五六岁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于是,为了让女儿不再生出出家的想法,也为了给女儿找一个好归宿,姜素敏的父母开始不断为女儿寻找门当户对的亲家。

姜素敏是附近有名的大家闺秀,而他们姜家又是有名望的名门望族,因此姜素敏的父母一开始为女儿寻亲事,便有许多人上门来提亲。

姜素敏的父母也很快便为女儿找好了一门亲事,对家是吉林通化一户颇有名望的家族,与姜素敏可谓是门当户对,姜素敏的父母迫不及待便要将女儿嫁出去,姜素敏当然不愿意就这样草草出嫁,她与父母之间一下子便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可最终,姜素敏还是没捱过父母的强迫,她嫁到了吉林通化,与丈夫之间虽然并没有多么深厚的感情,但夫妻之间也算是相敬如宾,一时间家庭生活过得还算和睦。

1995年,九华山一尼姑绝食7日圆寂,坐缸3年开缸后:女性特征全无

此时的姜素敏已经没有了任何出家的可能,所幸夫家平日里也并没有对她的日常多加限制,于是她便转而开始苦心钻研她原本便十分感兴趣的医术。

也正是在这期间,姜素敏的医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她和丈夫之间也便以这种相敬如宾的生活状态相处了十年的时间,可就在她以为自己的生活能够一直这样平稳地过下去时,意外却突然发生了。

姜素敏的丈夫是一位进步人士,当时的统治阶级十分腐败,姜素敏的丈夫便上街参与了声势浩大的反专制游行示威,结果却遭到了极其残忍的镇压,姜素敏的丈夫也被打成了重伤,不久之后便一命归西了。

姜素敏和丈夫之间并未育有子嗣,因此夫家的人对姜素敏实际上一直都不太待见,丈夫去世以后,夫家的人对姜素敏的欺侮更甚,姜素敏实在无法忍受继续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下去了,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姜素敏回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曾想要出家的愿望。

1995年,九华山一尼姑绝食7日圆寂,坐缸3年开缸后:女性特征全无

于是在1940年的时候,姜素敏放下了一切羁绊,只身一人前往五台山,向显通寺的住持陈述了自己的遭遇与自己强烈想要出家的愿望,就这样,姜素敏一心向佛的诚心打动了主持,最终姜素敏在显通寺削发为尼,她实现了自己小时候皈依佛门的心愿。

出家后的姜素敏法号“仁义”,出家后她便抛去了自己的俗名,从此世间多了一位“仁义法师”,而再无“姜素敏”。

悬壶济世

仁义法师在出家以后,严守戒律,苦修佛法,很快便在佛学的修习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仁义大师也因此成为了许多寺庙僧人的榜样。

1995年,九华山一尼姑绝食7日圆寂,坐缸3年开缸后:女性特征全无

当时我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大部分平民百姓都饱受战争之苦,就连远避尘世的五台山也受到了波及。

而我国当时整体的经济条件也十分贫困,因此,为了能让寺庙中的出家人们能够自给自足,显通寺便号召众人以“农禅并修”的方式修习佛法,姜素敏就这样一边在田间辛苦劳作,一边参悟佛法,她采用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修行方式,虽然这样的生活过得十分幸苦,但也十分踏实。

直到1942年时,仁义法师的佛学造诣已经到了很高的境界,当时的中国依然战火纷飞,慈悲为怀的仁义法师不忍心生灵涂炭,于是便打算下山,以悬壶济世的方式救济世人。

1942年,仁义法师前往沈阳中医学院进行深造,她在这里度过了四年学习时光,对医学的造诣获得极大的提升。

1995年,九华山一尼姑绝食7日圆寂,坐缸3年开缸后:女性特征全无

此后,仁义法师便开始四处游历,悬壶济世,在仁义法师的神医妙手之下,许多垂死的生命重又焕发了新生,仁义法师也正是在一次次的救济世人之中积攒了良好的名声与口碑。

其实,关于仁义师太悬壶济世的这段经历,还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据说仁义法师在游历人间治病救人的同时,她总是会带着一个足足有两百斤重的巨大石磨,这石磨简直便如仁义法师的象征一般,仁义法师走到哪,这石磨便带到哪。

在仁义法师四处游历期间,她经常向当地人购买各种中草药之后,用她随行一直带着的石磨盘磨碎,然后配置成药方以救济当地的患者,在仁义法师游历过的地方,许多人都对她一直带着的那个巨大石磨印象很深,人们想不通,明明这个石磨这么笨重,仁义法师为什么还要将它一直带在身边。

1995年,九华山一尼姑绝食7日圆寂,坐缸3年开缸后:女性特征全无

许多人也曾劝过仁义法师:“这石磨又大又重的,您要不还是别带了吧...”

仁义法师却总是淡然一笑,坚持要将这个大石磨带在身边。

许多人对仁义法师的做法表示不理解,仁义法师有一次终于回答说:“这石磨丢了多可惜,要是丢了的话,要是我临时看病需要磨药,身边的石磨又没有好的,我怎么办?病人哪里都有,他们患的病也各种不一,我总得在病人需要的时候有所准备才行...”

从中不难看出仁义法师悬壶济世,慈悲为怀的菩萨心肠,仁义法师的此番游历人间治病救人,不仅使她获得了良好的名望,也使她的佛法修行更加精进了。

仁义法师不仅只游历民间治病救人,她还曾带着一身精湛的医术上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战场,她曾以她手中的手术刀作为武器,在朝鲜的土地上救治过许许多多的伤员,而她也因此被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战士们亲切地成为是“战地医尼”。

1995年,九华山一尼姑绝食7日圆寂,坐缸3年开缸后:女性特征全无

在朝鲜战场上,仁义法师背着药箱穿梭于战场前线的身姿,曾是战场上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谁能想到,这位曾经的名门望族中的大小姐,却会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赶赴前线,成为一名光荣的白衣战士呢?

有一次,仁义法师正在为负伤的志愿军战士进行止血,可一颗敌人的子弹却突然朝他飞过来,正好射中了仁爱法师的手腕,仁爱法师顿时感到一阵剧痛,但她依然咬着牙完成了对受伤战士的救护工作,这一幕曾令无数志愿军战士为之心折,在他们心中,仁义法师无疑是这残酷战场之中最可爱的人...

仁义法师在朝鲜战场上一呆就是三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仁义法师和志愿军战士们一道光荣地回到了祖国。

1995年,九华山一尼姑绝食7日圆寂,坐缸3年开缸后:女性特征全无

回国以后,仁义法师接受了有关单位的邀请,在通化206医院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她又分别在沈阳大南关联营中医院、环城卫生所等单位工作过,在这些工作岗位上,仁义法师尽心尽力为每一个求助于她的患者提供帮助,此时她心中唯一的愿望,便是救助病人。

圆寂

1982年时,仁义法师在游历世间悬壶济世长达三十多个年头之后,终于重新回到了佛门净土,此时的仁义法师已经七十一岁高龄了。

此时的仁义法师已行医半生有余,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产,也积攒了一些积蓄,晚年重归佛门的她来到了安徽省池州市的九华山,在这里修复了通慧禅林,并重新建了寺庙、佛堂,以供信中参拜,此后,仁义法师便继续游历世间,她到全国各地进行弘法、行医,也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的信众。

此后,仁义法师又回到了自己出家的五台山,在五台山与后辈僧人们讲法,并参悟佛法,直到1995年的时候,仁义法师似乎突然领悟到了什么,她离开了五台山,前往通慧禅林,并在这片佛门净土中安然度完了自己最后的余生。

1995年,九华山一尼姑绝食7日圆寂,坐缸3年开缸后:女性特征全无

在1995年11月21日这天,已经85岁高龄的仁义法师感到自己已大限将至,于是,仁义法师将弟子们都叫到自己身前,向弟子们吩咐道:“我就要走了,我走之后,不要将我的躯体火化,要坐缸。”

在佛家有这么一种说法,僧人去世以后,将其遗体放入缸中,时隔三年以后开缸,若肉身不腐,则僧人成佛,其遗体也将成为“肉身菩萨”,而肉身成圣也是每一位修习佛法之人所毕生的追求。

仁义师太行医半生,其功德成就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可是,仁义师太的弟子们还是担心,万一师太没能成就肉身不腐,或许会让师太遭受外界笑话,师太的清名也会受到损害...

在听完弟子们的顾虑之后,仁义师太却笑着说:“我已经去过兜率天,并修得菩萨果位了,你们就按照我说的去做吧。”

从这一天开始,仁义师太便绝食了,直到1995年11月28日当晚,仁义师太圆寂,她的弟子们按照她生前的嘱咐,将她的遗体放入了缸中,准备坐缸三年之后再重新打开。

直到三年后的1999年1月2日,九华山上的僧众终于迎来了为仁义师太坐缸开缸的日子,这一天,通慧禅林中人头攒动,大家都想一睹这位中国第一比丘尼的遗体出缸的样子。

1995年,九华山一尼姑绝食7日圆寂,坐缸3年开缸后:女性特征全无

九华山通慧禅林的僧人们为仁义师太举行了一场庄严而肃穆的开缸仪式,就在大缸被打开,仁义师太肉身显现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只见仁义师太的肉身正端坐缸内,她的面容栩栩如生,皮肤还富有弹性,五官依然清晰可辨,最神奇的是仁义师太的头发似乎还长长了一些,且师太肉身上的女性特征也已全然消失不见,毫无疑问,仁义师太已经“肉身成圣”了。

在仁义师太以前,中国还没有尼姑修成肉身菩萨的先例,仁义师太肉身成圣的消息一经报道,立即便在佛教世界引发了极大反响,如今,仁义师太的肉身正供奉在通慧禅林供世人敬仰,师太虽已离我们而去许多年,但她所留下的爱教忘我、爱寺忘躯、无私奉献的精神,却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