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商管理》学科--《管理学》知识点汇总2.1

 相国转角 2021-12-28

《工商管理》学科--《管理学》知识点汇总1.4【答案提示】

1、ABCD   2、 C   3、A   4、B  

第二章  组织管理原理

第1节  个体层次的基础知识

(一) 个体假设的意义

管理学是关于人类集体化协作行为的协调的科学。如何看待个体,以一种什么样的个体假设前提作为决定管理方针,运用管理手段的基础,从基本的方面制约着管理的方式和效果。管理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方面都离不开人的特征的影响。即使是处理技术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有人的因素作用于其中。对人自身的认识或假设是管理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社会科学是有关人类文明的学问,从人出发,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是社会科学始终不应偏离的主题。对人自身的认识和假设制约着社会科学的方向和进步。

由独立的个体行为到集体化协作行为的过程,是组织管理的基础。管理学原理首先要回答单独的独立的个体通过一种什么样的纽带或机理结合为团体。由个体到整体的环节,是组织管理理论最基本的环节。

(二) 传统的看法

★★各派管理学家对个体行为作出了几种不同的假设。这些假设依次是:

1.经济人假设。这是一种最单纯的假设。指以完全追求私人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这种假设认为,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且为此可以不择手段。

2.社会人假设。社会人指以追求满足社会需要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这种假设认为,个人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的,他们还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方面的心理欲望和社会需要。

3.管理人假设。管理人是遵循令人满意准则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这种观点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不可能作出最优的决策,而只是在可能的范围内作出相对令人满意的决策。

可以看出,上述各种假设,都只强调个体的某一个侧面。现实中的个体,实际上是上述各方面的综合。他时而按经济人方式行事,时而表现为一种社会的存在,时而按满意准则行事。这样的个体可以称之为“复杂人”。然而,如果把个体当作一种多因素的复杂人对待,组织管理问题就无从谈起了。所以,从组织管理角度出发,明确选择个体的有关特征为依据,不失为一种较为适当的选择。

(三) 必须回答的几个基本问题

社会科学迄今为止的发展还不能给出一种关于人的科学、充分的解释。而管理学又无法回避对个体的假设和看法。我们并非期望给出一种全面系统的解释,但至少以下几个问题是必须予以回答的。

即,管理学研究人的什么?人的需求结构如何?支配人的行为的力量有哪些?人的理性能力有无限度,限度何在?等等。

巴纳德关于个体是由物的、生物的、社会的三方面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个体的看法,已经包含了对个体认识的基本规定性在内。既强调了人的生物性、动物性一面,也强调了人的社会性一面。既有先天的需要、欲望、冲动,又有后天的理性、判断和社会性制约。基本的方面说来人是独立的个体,但作为社会性的存在不可避免要受到社会性制约。

进一步明确,管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学习,研究行为背后的需求和心理力量,对人的理性能力给出判断和假设,研究社会性的交往和学习过程。★★行为、需求、理性能力、学习过程,构成管理学中个体层次的基本环节。

一. 行为与学习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集体协作活动或组织生活中个体的基本方面,很容易发现行为是一个最基本的要素。不管是组织生活的哪一方面,都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所以可以说,个体的行为,是从组织管理角度必须把握的对象。在组织生活中,与共同事业相关性很强的另一个要素,是个体的学习。个体在行为过程中和通过行为的结果,可以获得新的技能和知识。这或者是通过直接的实践,或者是通过其他人经验的提示,或者是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个体的学习对于维护和促进协作系统整体发展有重要意义。企业组织不是仅仅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存在的,长期的生存发展是企业组织的基本目标。成员的学习对于企业组织的未来发展,是一种必要的准备和条件。

能力的蓄集、技能的提高、知识的增长、人事的熟悉、对企业文化的深刻领会,在企业组织的日常活动中,通过学习过程可以积累起企业发展所需的宝贵财富。

★★行为和学习,是组织生活中个体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其中,行为关系到现阶段的企业状态,学习则更多地对将来的企业发展起影响作用。通过现时的行为,可以促进成员的学习;学习的结果又会提高未来的行为能力,二者是相互促进的。

进一步分析个体的行为、行为的方向和强度是两个基本点。方向解决“干什么”和“为什么要干”的问题;强度解决通常所谓工作积极性的问题。

在行为的方向和强度这两个环节,方向取决于选择,取决于决策;强度取决于个人的心理力量,个人的努力程度。那么制约个人的决策和努力程度的又是什么因素呢?这些因素,主要有个人抱有的目的、个人的知识、思维方式和个人的情感。其中,目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主要与决策相关,情感则主要与努力程度相关。

道理很简单。决策或作决定,明确的目标、必要的资料和知识、合理的分析判断能力是必要的条件。没有这些基本的条件是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的。有了正确的决策,实施过程则要依靠积极努力的工作精神。这种积极努力的工作精神,有了理性判断基础后,主要取决于心理上的力量。即冲动、勇气、意志力及各种特征的情绪、感情,等等。从决策到实现的行为,还要经过一个中间环节。决策解决了方向问题,还要有心理力量推动,才能使决策转化为现实。

提倡决策的主张更接近于深入探索人类行为的结构和过程,用行为范畴为核心比较便于说明现实的组织管理现象。

上述有关个体层次的基本知识可以简单地列表如下(表2—1)。

2-1:个体层次的基本要素 ★★    

基本范畴

决定因素

进一步的制约因素



目标

行为

决策

知识



思维方式

学习

心理力量

情感

二.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包括个体和组织两个层次。学习主要是一种个人性质的活动,作为主体和基础的,是个人的学习过程。有关个人的学习过程,至少有两个基本方面需要注意:

(一) 个人在组织中学习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个人的学习过程是在行为过程中的学习,即在于实践中学。组织中的学习过程不同于学校的学习,它是一种经历、经验、技能和见识的学习。工作过程中的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会教给人以切实感受和体会到的知识。当然,有计划地尝试地做多种工作比只做一种重复单调的工作更有利于促进学习;挑战性的工作比简单操作有助于调动个人的学习潜力,掌握更多的技能。换言之,适当的工作安排可以促进个体层次的学习。

第二个特点是学习的模仿性质。个体的学习往往最初是一种模仿过程。模仿的对象,主要是周围环境中其他人的行为。模仿学习的范围可能是操作方法,或者是思考方式和注意的焦点,也可能是其他方面的。模仿学习的过程不一定总是明确的,组织生活中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制约和影响个人的模仿学习过程。

第三个特点,是它有稳定化、定型化的倾向。一定时期学习过程的积累,个体会形成某种类型的知识结构和观点、思维方式。遇到问题,往往用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看法去分析和处理。这种相对稳定的知识结构和看法一旦形成,往往很难轻易改变,不太容易接受新的观点和看法。这一特点对组织变革的需要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二) 两类不同学习的区别

一类是在重大环境变化前提下,因循既定方式的、渐进的、累积的、连续的学习;一类是当组织面临变革时,与组织变革相伴随的、非连续性的、飞跃的、革新性的学习。这两类学习,不仅机制、过程不同,而且所需条件和促进的方式有所不同。

(三) 组织层次的学习

    以上是个人层次上学习需把握的若干基本点。对企业组而言,个人的学习过程只有从组织层次衡量,才有现实意义。组织层次的学习,是组织作为人组成的集团的学习。是集团的知识、情报的积累和认识变化提高。它是个人学习相互作用的产物,从组织整体出发分析,组织中由两部分知识构成。一部分是个人的知识储备,即在组织成员头脑中保有的知识。这一部分包含着与组织有关的和与组织无关的各种知识。这部分知识,其中一部分是直接为组织所利用的,也有一个潜在的组织通常难以调动的组成部分。其中两个部分的大小,随着个人对组织态度的不同和与组织的一体化程度会有不同的比例。另一部分,是属于组织的或大家共享,或一部分人享有的知识。如组织的规章、工作程序、组织结构表、组织文化、共有的观念和行为准则等。

组织中知识情报不是一个不变的量,而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变化的过程就是组织的学习过程。其中,新知识的形成,知识的积累、知识的更新、知识的扩散等等,都属于组织学习的范畴。

组织的学习过程,也可以从两个层次上去衡量。

第一层次,是个人层次的学习过程。个体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与他人的交流、上级给予的指导和批评、正规的学习和训练,有许多方法,都是个人学习的途径。企业通过有效地协调个人学习过程,可以扩大属于个人知识储备中组织可利用的部分,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第二层次,是组织层次上知识获得的过程。其中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共有的知识。如个人的经验、工作方法、观念等上升为一般的知识情报,在大范围内推广和宣传。二是借助于信息沟通过程和决策过程,使个别的、零散的知识加工综合成为系统的知识。其中,信息沟通过程中由个人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是一个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组织中学习的主体和基础是个人,从组织层次分析,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如何促进个人的学习,和如何发掘和利用个人知识储备中有关部分,使之转化为组织的组成部分的问题。

    与组织发展联系起来分析,组织学习问题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在连续性的学习和变革性的学习之间找到平衡的问题。一方面,个人的和组织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累积的、连续的过程。经过一定时期自然而然会形成一定的模式或方式,形成固定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这叫成熟化、有序化。对组织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即它不利于组织随环境条件变化随时调整观念,更新知识,适应发展。

三. 心理能量

    ★★心理能量或心理力量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驱使人采取适当行为的心理力量。组织中每一个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心理能量,其中有一部分表现为组织努力工作的协作意愿。由这个显在的部分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就是企业组织整体的能量。

但是,企业整体能量作为一种“大于部分之和”的能量,不是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调节和作用综合而成的整体力量。其中,有些部分可以还原为个人的能量,有些部分是由企业组织整体形成的,无法还原为个人的力量。其综合形成的过程取决于下述几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如表2—2)。

表2-2                组织整体力量的形成

A

C

(1)潜在能量的表面化

B

D

(2)能量的有效化

(3)组织给予的影响

(4)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

因素(1)个人潜在心理能量的表面化,和因素(2)个人能量围绕组织目标和任务的有效化,是由个人能量转化为组织能量的两个基本环节。即一方面是如何使个人的潜力成为组织可利用的力量,另一方面是如何把个人的力量引导到组织目标和任务的轨道上来。组织中引导、调动和协调个人能量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因素(3),管理的体系和影响给予个人的影响,另一个是因素(4),企业中个人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作用。上述四个因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就是组织整体力量的形成过程。这种形成过程或相互作用,如表2—2中的A、B、C、D四种情况。

    在情况A下,管理中激励系统和领导工作作用于个人,使得个人潜在能量在较高程度上成为组织可利用的力量。

    在情况B下,通过有效的分工协调安排、计划和控制过程,以及有效的领导活动,使个人的努力尽可能地围绕组织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发挥作用。个人力量成为组织一个有效组成部分。

    情况C是指由于受周围其他人的工作精神感染,或者由于相互比较、竞争的作用,导致个人焕发出更大的能量为组织工作。

    最后,在情况D下,在个人相互之间的接触、影响、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默契、配合、理解和沟通,客观上对个人行为起到调节作用。

    上述四种情况中,A、B两种情况下的能量,可以还原为个人的能量。但C和D两种情况下所形成的力量,不能还原为个人的能量,倒不如说是组织整体产生的新的力量,是由于集团这个“场”的作用所形成的能量。集团作为“场”的作用,是依靠管理的体系和过程形成的。这种协调和调节的过程和机制主要包括:

    1.个人与组织及组织价值观的一体化过程。个人与组织的一体感越强,越是能够焕发出内在的力量为组织作出贡献。管理活动中维护和促进组织一体化的过程、形成和宣扬组织价值观的过程,是提高组织一体化程度、调动个人力量的主要手段。

    2.相互影响的机制。个人相互之间的感染、影响过程和比较、刺激作用,具有促进和激发个人心理能量的作用。这种作用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都存在。管理者有意识地创造的组织气氛和管理者自身的感染作用,尤为重要。

    3.集团的活力。充满创造力,存在适度矛盾和不平衡的集团,对个人行为有重要的刺激和影响作用。集团中存在的各种挑战、压力、矛盾和不均衡,在一定范围内对个人有巨大的调动和刺激力量,能促进个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矛盾和不均衡的力量,利用挑战和压力的效应,调动个体的工作积极性,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管理艺术。

    这种刺激、挑战的作用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在未来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鼓舞下产生的能量;另一个方向是面临困难、危机时焕发出的能量。在前一种情况下,能量的持续性较强,但爆发力不大。后者刚好相反,爆发力强而持续性差。当危机状态消除时,相应的能量也随之降低。因为个人日常所能调动的力量不是一个无限的量,而是有限的。当危机状态成为常态,个人会形成必要的心理机制适应这种情况,以危机状态正常状态,不可能保持超乎正常水平的能量发挥。

    同理,其他因素的作用效果也表现为一个逐步衰减的过程。从经营管理角度讲,问题归结为如何处理好对个人行为的维持和心理能量的激发之间的关系。即一方面要创造维持调动个人能量的集团环境,实施各种有效的手段;另一方面,在必要的阶段,当原有的体系、因素和方法逐步失去效果时,要创造新的因素、体系和方法,激发个人的心理能量。只有有效地把握好这两个方面的平衡,才能保证组织所需的心理能量源源不断。

四. 学习与心理能量的相互作用

    基本上说来,学习与心理能量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有较强的相关性。但并不是心理能量越大,越能促进学习。在一定范围内,心理能量的提高有促进学习过程的作用,但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反而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学习行为,对心理能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前面指出的原有体系和方式范围内的学习和面临组织转换变革时的学习,所需的心理能量就有不同的特点。前者需要持续的能量供给与其适应,后者则需要爆发性的能量作为推动。

    除了这些情况外,组织中学习与心理能量相互之间的作用有两条轨迹。

(一) 学习——情报蓄集——成功——能量改变

第一条轨迹,首先,以一定的心理能量为基础导致学习行为。学习的成果是知识和情报的积累、认识的深化或能力的提高,结果是事业成功。这种由于学习最终导致事业成功,结果影响到下一阶段个体的心理能量。相应地,改变了的心理能量也会影响到下一轮循环中的学习行为。这种循环有两种情况,因为能量的改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成功激发了个人的能量,能量进一步提高,这是理想的情况;另一种情况是成功之后,个人的干劲减小,松弛下来,能量反而不如从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外来的刺激,学习行为会受到严重影响。

    这是侧重于个体层次的一种轨迹。第二条轨迹则侧重于集团的作用过程。

(二) 学习——情报共有——相互激励——集团能量

    作为集团的学习过程,除了第一种情况中的知识情报蓄积作用外,立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考察,它具有知识情报共有,形成共同的心理状态、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的作用,能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信赖感、相互一体感。这种共有的作用起到激励其中每一个个体的作用,给个人以一种有力量、有自信、有保障的感觉,从而强化了与他人合作和相互协调的愿望,增强了组织的一体感。其结果是集团整体力量的提高。

★★★总结:

1、由独立的个体行为到集体化协作行为的过程,是组织管理的基础。

2、由个体到整体的环节,是组织管理理论最基本的环节。

3、各派管理学家对个体行为作出了几种不同的假设。这些假设依次是:1)经济人假设。这是一种最单纯的假设。指以完全追求私人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2)社会人假设。社会人指以追求满足社会需要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3)管理人假设。管理人是遵循令人满意准则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4)时而按经济人方式行事,时而表现为一种社会的存在,时而按满意准则行事。这样的个体可以称之为“复杂人”。

4、行为、需求、理性能力、学习过程,构成管理学中个体层次的基本环节。

5、行为和学习和关系:行为和学习,是组织生活中个体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其中,行为关系到现阶段的企业状态,学习则更多地对将来的企业发展起影响作用。通过现时的行为,可以促进成员的学习;学习的结果又会提高未来的行为能力,二者是相互促进的。

6、个体层次的基本要素。

7、个人在组织中学习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个人的学习过程是在行为过程中的学习,即在于实践中学。第二个特点是学习的模仿性质。第三个特点,是它有稳定化、定型化的倾向。

8、组织层次的学习,是组织作为人组成的集团的学习。是集团的知识、情报的积累和认识变化提高。第一层次,是个人层次的学习过程。第二层次,是组织层次上知识获得的过程。,组织中学习的主体和基础是个人,从组织层次分析,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如何促进个人的学习,和如何发掘和利用个人知识储备中有关部分,使之转化为组织的组成部分的问题。

9、心理能量或心理力量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驱使人采取适当行为的心理力量。

【课后练习】

1、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驱使人采取适当行为的心理力量是指(         )。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心理能量      D、行为和学习

2、从组织管理的角度讲,(    )构成了管理学中个体层次的基本环节。

A、需求       B、行为       C、理性能力        D、领导          E、学习过程

3、管理学家对个体行为做出几种不同的假设,传统的人性假设(        )。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管理人假设

D、 复杂人假设   E、动机人假设

4、个人在组织中学习的特点包括(       )。

A、在实践中学习        B、在书本上学习        C、学习的模仿性质    

D、学习具有稳定化、定型化的倾向            E、学习是行为的因素

5、以完全追求私人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指(      )。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管理人假设    D、 复杂人假设

6、追求满足社会需要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指(     )。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管理人假设    D、 复杂人假设

7、遵循令人满意准则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指(      )。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管理人假设    D、 复杂人假设

8、时而按经济人方式行事,时而表现为一种社会的存在,时而按满意准则行事的主体是指(     )。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管理人假设    D、 复杂人假设

9、由独立的个体行为到集体化协作行为的过程,是组织管理的(     )。

A、基础          B、核心             C、目标              D、关键

10、构成个体层次的基本要素包括(      )。

A、行为       B、学习      C、情感      D、心理力量      E、决策

11、在构成个体层次的基本要素中,影响行为的决定因素是(      )。

A、决策         B、心理力量            C、目标            D、知识

12、在构成个体层次的基本要素中,进一步制约行为的因素是(      )。

A、决策         B、心理力量            C、目标            D、知识

13、名词:心理能量

14、简答行为和学习的关系。

15、简述个体在组织学习中的特点。

喜欢此文就请随手点亮”在看“。

可在留言区填写你的答案,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