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兰台 互联网上有一种说法,认为终清朝一朝都有连绵不绝的“反清复明”起义,这说明清朝统治不得人心,广大老百姓还是心向明朝的。 这种说法乍看上去似乎还算有道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梳理历史就能发现,把打着“反x复x”旗号的农民起义与老百姓心怀前朝挂钩,这是一种很无知的行为; 因为历史上不仅存在着“反清复明”,在明朝同样存在着“反明复元”活动,甚至还有朱元璋七世孙亲自参与策划并且主持了一起“反明复元起义”。 如果按照“有反清复明就说明清朝老百姓怀念明朝”,那么明朝皇族成员都亲自策划并且主持“反明复元起义”,其不是更能证明“明朝老百姓怀念元朝”?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明朝为何频发“反明复元起义”。 首先来说,虽然历史书上把徐达北伐,元顺帝逃出大都看做是元朝灭亡的标志,但是这只是后世历史学家的看法。 事实上逃回草原的蒙古人,尤其是孛儿只斤氏以及后来的蒙古草原野心家们从来没有放弃“光复大都”的念头或者说借口。 比如明英宗时期被也先扶持的蒙古大汗脱脱不花,再给明英宗国书写回信时就表达了明英宗不称呼他为大元皇帝,而称呼他为可汗的不满:
而明英宗被俘虏后,他的蒙古语翻译哈铭就记录了当时蒙古贵族们很开心的商量大家要拿这个“大元皇帝的仇人”怎么办:
就连后来接受过明朝王爵的俺答汗(阿勒坦汗)都曾写信威胁明朝,要夺取明朝大政,恢复元朝的大统: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在明朝民间甚至一些官员心目中,明朝与蒙古的关系,不是普通的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关系,而是南朝与北朝的关系。 比如明朝出使蒙古的正式外交使臣(谈判为了接回明英宗)都已经自称明朝为南朝了。
这是明代宗朝景泰年间的礼部右侍郎兼和议正使李实撰写的《北使录》,李实作为明朝礼部右侍郎,又是议和正使,他能不知道“南朝”是什么含义? 电影《鹿鼎记》截图 他在谈判时称呼明朝为南朝,那自然是把蒙古当做北朝。 正是因为明朝与蒙古处于某种意义上“南北朝关系”,所以使得许多明朝北方,尤其是靠近边境的不满明朝疯狂压榨的起义者纷纷寻求蒙古支持,或者在起义失败后逃到蒙古去。 而他们打出的旗号就是“复元”,或者是希望蒙古人能做他们的“天使投资人”。 比如明嘉靖三十年,在明朝边防重镇爆发了吕明镇起义,但是由于大同是明朝“九边”(九大重镇兵团之一),所以吕明镇起义失败了起义军余部在骨干丘富、赵全、李自馨等人则率领下出走塞外,投奔了当时蒙古俺答汗(阿勒坦汗)。 他们投奔阿勒坦,提出的口号就是帮助俺答汗(阿勒坦)夺回大都,重新光复大元天下:
这些投奔阿勒坦汗的汉人里,又以赵全最为出色,阿勒坦汗每次寇边之前都要请教赵全,后来俺答汗(阿勒坦)干脆册封赵全为拔都汗,把当时投奔蒙古的汉人都归于赵全统领。 不过这这些打着“光复大元”旗号的起义者里,有一个人值得特别介绍一下。 这个人就是明朝代简王朱桂第六世孙,也就是朱元璋第七世孙,和川奉国将军朱充灼。 为什么朱充灼会打着“光复大元”的旗号造老朱家的反? 这当然不是因为他爱大元,而是因为他因为索要禄米,结果抢夺了大同知府刘永的行李。原本这不是大事,但是倒霉的是他这次的劫夺行为被新任大同巡抚詹荣据实参奏给了嘉靖皇帝,嘉靖将朱充灼处以剥夺禄食一年的重罚。 根据明朝祖制,宗室“非有大罪,不废禄食”,这一处罚事件也成为朱充灼叛乱的导火索。 原本朱充灼就因为禄米太少而找大同知府索要禄米才发生了冲突,如今他被罚“剥夺禄食一年”,他一方面怨恨明朝朝廷小题大做,处置失宜;另一方面又怨恨代王朱充燿(代王系族长)袖手旁观,坐视同宗陷入绝境而不管。 他越想越气,越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煽动同属下层宗室的朱充耿、朱俊桐、朱俊振等人他“放手一搏”。 明朝宗室 嘉靖二十四年六月,朱充灼草拟一封表文,奉予蒙古阿拉克可汗博迪为主。 其表文如下:
朱充灼又令人撰写表文,内中编造元明两朝所谓的“金匮之盟',妄言明朝“借元祖江山社稷一百五十余年,历数复移,大元继位”。 朱充灼的计划很简单,他与蒙古阿拉克可汗博迪(“小王子”)约定择定日期,届时小王子“兵至城下(大同),揭旗为信',城内朱充灼等人乘机内应,乘机打开大同城门,迎阿拉克可汗博迪入城。 不过最后朱充灼的“反明复元”的计划并没有得逞,被宣大总督翁万达破获。 当然,我们可以认为朱充灼根本不是真心“光复元朝”,可难道元末刘福通是真心光复宋朝吗?他不也是因为元朝兴修水利造成了他家财产巨大损失,才一怒决定“反元复宋”的吗? 我们今天不讨论朱充灼为何要“反明复元”,但是,明朝这种宗室为光复前朝而“起义”的实属罕见,如果“反清复明起义多说明老百姓心向明朝”,那么,“明朝宗室反明复元是不是说明明朝不仅老百姓,就连宗室都心向大元?” 其实理智的朋友肯定看出来了,这两种说法都是不对的,事实上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绝大多数起义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阶级矛盾,甚至很多都是经济原因。 朱充灼是因为身为底层宗室生计艰难,又被罚禄一年,这才铤而走险联络“小王子”,可刘福通当年反元又何尝不是如此?朱元璋又何尝不是如此?杨秀清、洪秀全又何尝不是如此? 哎,真不知道声称“反清复明起义多说明老百姓心向明朝”的朋友,他们高中历史是怎么学的,连唯物历史主义都忘了。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