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获后,小麦播种前,必须要整地施肥,这样能为冬小麦高产准备出良好的水、肥、土基础条件。麦田的耕作整地要做到:深耕深翻,加深耕层;耕透耙透,不漏耕漏耙;土壤细碎,无明暗坷垃;地面平整;上虚下实;蓄水保墒和底墒充足。 在北方地区,绝大部分的区域采取玉米秸秆还田方式进行整地。对于北方还田地块可以采用还田和深翻整地相结合,使粉碎的秸秆翻入深层土壤,利于微生物分解。一是要坚持粉碎得越细越好的原则,尽量原则揉搓式还田机械,长度控制在3~6公分,这样就可以避免上文所说的导致突然跑墒、漏风、出苗不好等问题。二是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土壤中氮元素,所以要按照每百斤秸秆补充10公斤碳铵。三是秸秆还田要控制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每亩还田400公斤为宜。四是为了避免上文提到的病虫害问题,对于病虫害严重的玉米秸秆不要还田,要移除地块。 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实现高产,必须提高降水和土壤水的利用效率,实行具有抗旱特色的节水栽培技术体系。其中包括:发挥2米土体的贮水功能,夏贮春用,减少地面蒸发损失,由于小麦的根系分布于2米土体带,而壤质土平均2米土层内可蓄水650毫米以上,其中有效水量可达465毫米。在冬小麦高产栽培中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水资源。为此,一方面足墒播种,另一方面适度利用水分亏缺对作物根系的有益调控作用,通过前期控水造成上层土壤的水分亏缺环境,迫使小麦根系深扎,提高初生根比例;使小麦后期充分利用深层水,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而且这种控水可形成小麦的小株型结构,透光好,叶片质量高,群体光合速率与蒸腾比值都可提高。以华北、西北等主要产麦区为例,这些地区经常有春旱问题。第二:麦田管理要提倡节水高产的栽培方法。为此应该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和土壤库的贮水,减少灌溉次数和水量。基肥可结合耕翻条施到表土下18~20厘米处。在整地施肥时,基肥和底肥的施用方法和深度都很重要。底肥可结合整地深施肥料,将化肥与有机肥结合施用。磷肥分层施用;基肥氮量控制适当;50%的氮肥作底肥,50%的氮肥于起身期或拔节期追施;缺钾地块应施用钾肥,并注意缓释肥的搭配。总之基肥的养分种类与用量的掌握,氮肥只能用全季用量的50%左右,而施磷量要在80%左右,钾肥可一次基施。肥料品种可以因地制宜,既可用单质肥,也可以用复合肥。冬小麦专用肥配方中氮素比例应相应减少,而磷的比例不能低。在经常不施有机肥的麦田,基肥中不能缺钾。复合(混)肥不宜采用高氮型复合肥,原因是冬小麦所需的另一部分氮要到来年春天用于追肥。如果基肥采用高氮型复合肥,不仅造成基肥氮多后氮素损失和浪费,还会在后期灌浆时因缺磷导致千粒重不高。 因为我国小麦主要还是旱地小麦为主的,那么整地更显得无比重要,整地可以让土地松软,坷垃碎地平,可以让小麦更好的成长,保证地下部分跟地上部分协调生长,使地下的一些有毒物质,翻出来,防止危害小麦种子,并且要逐渐加深耕种的深度,结合一些有机肥的使用,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一些黄腐酸冲施肥来改善一下土壤品质。
|
|
来自: 深海之星ccpsl0 > 《粮油及农产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