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气郁结之立法组方(二)

 陈潮祖医学论坛 2021-12-29
肝气郁结,是指情志不舒,肝系经隧挛急,导致少阳三焦卫气升发受阻病变。
调气疏肝,是据肝气郁结病机所拟治法。
配伍调气疏肝方剂,还要注意以下四层关系:
1. 气与血的关系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肝气失疏,每因气郁影响血行不畅。所以一般调气疏肝方内,多配少量养血活血药物。这种配伍方式既照顾到了气血都宜流通的生理特点,也照顾到了肝为藏血之脏的生理功能。如柴胡疏肝散的结构就较为典型。
2. 气与津的关系
不仅气为血帅,津亦随气而行。是以气滞其津而呈气郁湿滞恒多,津阻其气而呈湿碍气阻亦复不少。调气疏肝一法,不仅通过畅气可以行津,也常配伍少量半夏、生姜、白术、茯苓之类运脾除湿,如逍遥散就是这种结构。若肝失疏泄之常,引起胆流不畅,尤应配伍枳壳、木香、郁金、茵陈行气利胆,才能使其胆道畅通,胆液、胰液无阻。
3. 肝与脾的关系
肝司卫气升发,脾为四运之轴。肝气郁结,亦常兼见脾气不运,所以疏肝方内常配陈皮、厚朴、砂仁之类醒脾利气,体现两脏同治,如加味乌药汤即是。
4. 肝与肺的关系
肺主卫气宣降,肝司卫气升发。有时肝气郁结也与肺失宣降同时存在。这种情况自然就要肝肺同治才能两全。如三香汤用宣肺之豆豉、桔梗与疏肝之枳壳、郁金同用即是。
通过上述四层关系分析,可以得出下述结论:
所谓气滞,实际是指运行表里上下卫气而言。所谓肝气郁结,只不过是肝之升发疏泄失调,引起卫气运行不利。通过上述四层关系分析,也可得出另一结论,即气滞部位在于少阳三焦。三焦是津气运行出入通道。如果病位不在少阳三焦,不会影响津液流通。三焦是联系五脏结构,如果病位不在少阳三焦,就不可能涉及上焦肺气,中焦脾胃。总之,皮里膜外与胸腹肓膜都是三焦所属,只有少阳三焦气郁,涉及范围才会如此广泛。
肝气郁结临床表现虽然复杂,却以胀痛为其特征,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阻滞,故胀;气滞不通,经脉挛急,故痛。肝气郁结影响经络则胸胁胀痛,犯及脾胃则胃脘胀痛,妇女呈月经不调、经行腹痛,掌握这一辨证要点予以治疗,多能收到较好效果。
前已述及,肝气郁结病变,涉及精、气、血、津、液五种基础物质,与其筋膜关系尤为密切,是以疏肝一法并不限于治疗气滞一类证象,凡因肝气郁结引起血行不畅,月经失调;水液失调,自汗盗汗,小便不利,大便时硬时溏;肾不藏精,遗精,带下;胆液受阻,胁下疼痛,以及经脉痉挛多种痛证,都可使用本法。
肝气郁结证象并不限于本脏所属系统,调气疏肝一法也不限于治疗肝脏系统证象,凡因肝气郁结引起筋脉痉挛或津气阻滞证候,无论见于何部,都可应用。举凡肺系喘咳,心系动悸,肾系小便不利,脾胃腹痛与下利,都可通过疏肝柔肝取得疗效。四逆散是疏肝柔肝祖方,仲景用此治疗“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五脏证象,就是有力佐证。
情志异常,易致肝气郁结、经脉痉挛、气血郁滞,通过疏肝使其功能恢复常态,情志也就趋于正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