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多人都不懂用户体验,但多少听过一些案例,如果让他们提点意见,也可以张口就是苹果手机和无印良品。有时候也会换成小米或其他风口上的明星。在他们眼里这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叫极简设计,也就是把东西做得好看点,简单点…… 再简而言之,其实就是用户体验和找到创新点。一般扯到用户体验的五个层级,大家都知道要从战略层到感知层,按照套路都要云里雾里的逐层分解再好好说道一番。 但理论的东西虽然好,但缺少对实战的指导只能躺在教科书和PPT上,最后变成产品和UI凸显自身专业性的谈资以及汇报材料上和领导扯皮的筹码。每次看文章,道理全都懂了,但是做起来还是懵逼无从下手。 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在职场这么多年很少看到个人会搬出这个层级来做用户体验,一方面除了这个理论框架没有太大指导意义,毫无执行落地的方法以外除非公司级别用方法论套用改善;另一方面作为一线的产品经理,鲜少有能力决定产品对应的资源层、能力层,更不用说是战略层的东西。说明白点,你就改改页面、改改按钮可以,流程和业务逻辑你都没资格参与,何谈什么创创新…… 好看点、简单点,喷起来很容易,但是实际业务和流程设计中,很多事情确实没必要做得那么复杂,但很多事情确实就做到了这么复杂,绕来绕去的我们所认为的复杂,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 (1)管理的太多,在关键节点上某个事情需要通过较多的控制去避免失误,导致流程信息冗长; (2)想要的过多,我们期望解决的问题太多,带来页面的信息过载; 这里有公司的实际需求,现实的制约,客户的需求,公司KPI的导向、ROI分析等一系列因素,不能想着粗暴地简化它,把页面和流程都变得简单,而是学会管理复杂,在复杂中构建秩序,让复杂的事情变得容易理解。这才是正确产品设计思路。 所以简单和复杂不是相对立的,复杂的东西只要建立秩序也能变得简单。做用户体验时,面对的敌人不是复杂,而是没有秩序。当用户遇见一个产品而不知道怎样下手,才是最令人讨厌和恐怖的体验。 好看点、简单点,大而言之要对行业和产品创新,小而言之类似B站的三连、微信的拍一拍这样的创新点。创新是互联网第一生产力,简单好用总是和创新有关系。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创新,每次改版都会在一个交互、一个表单,一个界面风格甚至是菜单栏样式的创新。在没有能力去创新模式以及底层逻辑时,只能在花费大力气搞花里胡哨的产品外观创新。用户体验有无穷无尽的细节,抠每一个细节,产品会变得非常笨重。把产品体验看得太重的人,很难权衡好细腻与笨重之间的尺度。 因为产品存在的意义,是它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符合垂直商业市场逻辑、能快速搭建系统与生态切入、基于场景的创新达到每一步的利弊。切入正确的赛道,大的节奏点踩准后快速做大一路飞奔。这时的产品的成败和曲线,来自于方向策略与资源优势和聚焦价值: 围绕核心交易,用户最关注的、最担心、最在意的是哪几点...... 这样来依据贯通商业的本质进行不断场景创新、符合体验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比如说:很多文章和成功的企业复盘时都说了,切准自己的目标消费群,精准目标用户画像的重要性,但这里有一个隐性的前提假设是「这个用户画像定位经过调整后全局最优的」。 如果你希望做 A 类中产用户的生意,你随口一说A类用户有自己房产,动手能力差。35到50岁家庭类用户。结果来了 A、B、C 类用户,分别占用户样本40%、30%、30%,你觉得需要聚焦,需要自然而然地屏蔽掉了 B 类和 C类用户么? 所以真正正确的思维反而应该是不断修正: 目标用户画像是假,大幅增长市场规模是真。在跑不出这样的模型曲线之前,始终要不断的调整,最终才会有适合你目标画像的简单化的优化点; 再比如说:什么叫创新,创新始终是基于场景的创新,是问题没有被很好满足,所以需要新的方案。有一句话很好的说明:“用户要的不是电钻,要的是墙上的那个洞”。 在现在企业里,多数情况下HR收集员工数据的方式都是新建一个EXCEL表格模板,填好表头以后就丢到邮件或工作群里。员工填好不管是用邮件回复还是SVN上传后。再一份份文件打开,把内容拷贝出来,并且统计谁交了谁没交,逐个催促。 这个问题可以试用在线问卷和微信接龙的方式解决,设置问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做表格的工作量,但是每个人提交个人信息以后还是需要做整合或需要程序开发汇总。有没有更快捷,更方便的方案呢? 腾讯文档和字节飞书给出的解决方案:协同办公--多人在线同时编辑同一份文档。 上述场景中最繁琐的步骤在于HR收集好每个人的表格后需要一份份打开,把内容拷贝出来。直接切入到这个痛点,把所有繁琐的体力劳动都交给产品去解决,这才是创新真正有意义的地方。也是让产品真正好用的关键点创新; 当然你会发现我们为什么在工作中总觉得创新这么难?除了常规的因素以外,是我们不能先搞清楚用户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再找出在他以往或者他自发形成的解决方案,有什么可以被改进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才能找到有价值的创新。坦白来说。能做到这一点都是非常王炸的能力; 或许我们不能做到极致的好看点、简单点,但或许梳理总结,不断分析什么是简单什么是复杂,能让自己更好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