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敏红专栏】《范进中举》教学实录

 傻丫头oq9h5f23 2021-12-29
Image


教学目标:
1. 聚焦核心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结合写作背景,探究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
1.聚焦核心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结合写作背景,探究小说主题
 
学情分析:
《范进中举》中的范进这个形象让人深思。作为学生,这样的科举制度离他们很远却又是那么有对比性。所以更应该从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这个角度入手,通过范进的疯态描写和中举前后的性格变化的分析清楚地理解主题。
 
课前预学:
1. 自读课文,筛选信息,完成《范进履历表》的填写。
2. 中举后,范进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请从文中概括出各种变化。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
师: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有这么一个人,为中秀才,整整考了35年,这35年来,他历尽人间酸辛饱尝世态炎凉,所幸的是到54岁时终于中举了!他就是——
生齐声:范进。
师:范进何许人也?
(屏幕显示)
Image
   生1:范进是个读书人,年龄是54岁,家里有母亲和妻子,相貌特征是尖嘴猴腮,疯了后散着头发,满脸污泥。在中举前胡屠户欺压他,中举后屠户、邻居、张乡绅都来讨好他。
师:说得很具体,有补充吗?
生2:尖嘴猴腮是范进没中举前胡屠户评价他的,中举后,胡屠户说他相貌好。
师:是什么让胡屠户眼中的范进产生了变化?
生齐声:中举。
 
一、聊聊整体情节
师:随着范进中举,他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家在预习时注意到都有哪些变化吗?
生3: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和称呼变了,当范进中秀才时,胡屠户来送礼,“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坐下来便挖苦范进“现世宝”穷鬼,说范进中相公,是靠他“积了甚么德”,还要立起“规矩”。等范进中举后,立即带着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邻居和张乡绅对范进的态度也变了。张乡绅和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不屑一顾。范进去参加乡试,家里饿了三天,也没见他们送钱粮。中举后却竭力拉拢讨好他。
师:范进自己呢?
生4:他对胡屠户的态度和称呼发生了变化。中举之前,范进是个唯唯诺诺、逆来顺受的人,胡屠户骂他是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他还说“岳父见教的是”。中举后范进腰杆就挺直了,开始叫胡屠户“老爹”。
 
二、聚焦核心情节
   师:面对中举,范进当时的反应却是——
生齐声:疯了。
师:我们看看吴敬梓是怎样描写范进发疯的?
(屏幕显示)
Image
师生共读语段。
师:我们能从这个语段中读到一个怎样的范进呢?
学生在书本上进行批注,教师巡视。
师:我们同学有从动作描写上分析,有的从语言描写上分析,还有同学从侧面描写分析。还有同学从多个角度分析。真好啊!接下来,我们就来分享彼此的赏析成果。
生5:从拍、笑、跌、跑、踹、挣等动作描写中,看到了范进这几十年的辛酸,在中举这一强烈的刺激后,终于疯得不知东南西北。从“噫!好了!我中了!”的语言描写中看出范进的人生追求就是中举。所以范进是热爱读书,为了中举付出所有的一切的读书人。
师:你的发言用上分总的结构模式,太喜欢了。
生6:我从“往门外飞跑”“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中看到了范进的虚荣心。就连疯了,范进都记得中举的荣耀是需要跟别人炫耀的。我还从拍、笑、跌、跑、踹、挣等动作描写看到他虽然疯了,但他并没有忘记中举带来的幸福。所以范进是个虚荣的人。
生7:范进的语言虽然很短,但是很相似,都从感叹词开始,“噫!”看出他对中举的惊叹,对自己寒窗苦读的感叹,对自己终于可以出人头地的快乐。所以范进知道自己中了后,看榜是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因为他对中举执念很深,又经历太多失败,所以不敢相信。还有从众人“拉他不住”的侧面描写中,可以读出范进疯劲很大,受刺激很深,一心想要到外面跟人炫耀。
师:真好,都分析到了语气词。同学读书读得太细了!那同学有想过范进为什么会发疯吗?
(屏幕显示)
Image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生8:范进从小考到五十四岁,整天受到胡屠户和邻居的嘲笑鄙视,这次考试后,家里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忽然听闻愿望实现了,狂喜之下,一时接受不了,自然就会疯。
师:你是从人物的经历分析出情节发展走向。
生9:因为对于范进来说,他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科考,这过程中应该有很多次失败,他的神经已经很脆弱了,这时的中举消息太过惊喜,他的心理就承受不了,容易发疯。
师:你从人物的心路历程分析,也有道理。现在,让我们跳出这个情节,从整篇文章情节安排的角度再去思考:吴敬梓为什么要让范进疯掉?
生10: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周围人趋炎附势的嘴脸。
生11:体现范进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形象,他已经为了科举走火入魔了。(该同学发言后,再无别的同学举手,教室安静了。)

三、探究主题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在这个情节里我们看见了范进的丑态,如果这是一场戏剧,观众必然会在这个情节中捧腹大笑。康德指出:“在一切引起撼动人的大笑里必须有某种荒谬悖理的东西存在着。”这个荒诞悖理的东西是什么?
生七嘴八舌:封建科举制度。
师:封建科举制度为什么会荒谬悖理?
(屏幕显示)
Image
师:从以上材料中,我们读到关于科考的哪些信息?
生12:清朝的科举制度跟之前的制度已经不同了,改变了招贤纳才的初衷,成为控制知识分子的手段。而且,科举制度实行了八股文制度,败坏了学风腐蚀了心灵。科举士人在清朝有特殊的社会地位。
师:原来历经千年风霜的封建科考制度行进到清朝,已经异化成一个荒唐悖理的东西了。
板书:
异化的封建制度

师:在异化制度下,人又会变成什么模样呢?让我们回到范进的履历中。
(屏幕显示)
Image
师:请从家庭的角度说说,范进的身份。
生13:他是个丈夫,也是儿子。
师:一个54岁的读书人,一个丈夫、一个儿子,肩上先要担起的是母亲和妻子的生活。而事实上——
生14:他只管自己读书,没有为家庭做过任何事。
师:文章第二段,胡屠户就说了一句:“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胡屠户的话虽然难听,但却让我们从中听出了哪些信息?
生15:范进从来没有好好想着怎么用劳动去承担起一个家,只把心思放在科举高中里,家里的两个女人都快活不下去了。
师:范进中举的那天,家里已是饿了——
生齐读:两三天。
师:放榜那日,家里没有——
生齐读:早饭米。
师:他的母亲此时已是饿得——
生齐读:两眼都看不见了。
师:母亲迫于无奈,只能让范进卖掉家里的——
生齐声:生蛋的母鸡。
(屏幕显示)
Image
师:大家知道在没有劳动力的贫穷家庭,生蛋母鸡意味着什么?
生16:一个劳动力。
师:从当时的情况看,生蛋的母鸡比范进对家庭更有贡献力。但是,也只能卖了。从这几句话中,同学发现范进是个怎样的读书人?
生17:不负责任,自私自利的人。
师:作为一个男人,没有能力去赡养母亲,养活妻子,只醉心于封建科举。可想而知,他的灵魂已经在一年又一年地渐渐沦落,到最后便对自己家人的死活不管不顾了。而当时的社会中,又有多少这样为科举而不懂营生的人呢?
板书:
醉心科举、不懂营生,灵魂萎缩。
师:再从他应对胡屠户的态度上,我们还能发现范进哪些特点?
(屏幕显示)
Image
生18:范进是个忍辱负重的人。
师:你结合具体的语句再分析。
生18:中了相公,胡屠户说范进是“现世宝穷鬼”,范进还说他“见教得是”,看出他忍辱负重。
师:什么叫忍辱负重?
生19:就是忍受别人的侮辱。
师:你只注意到“忍辱”,却忽略了“负重”两个字。在历史上,司马迁不轻易放弃生命,遭宫刑还创作《史记》,这是“忍辱负重”;屈原被放逐而作《离骚》,是“忍辱负重”;韩信遭胯下之辱而后能统帅雄师百万,是“忍辱负重”。范进符合这个标准吗?
生齐声:不符合。
生19:懂了。应该是忍气吞气,胆小怕事。
生20:胡屠户一点都不尊重范进,甚至是瞧不起他,一见面就骂他,还对他吐口水,面对这样的奇耻大辱,范进却只是忍气吞声、胆小卑怯。这就看出范进是个懦弱猥琐、自卑自贱的人。
师:尊严,可以说是文人最重视的一样东西。文天祥、方孝孺等等,他们为了维持自己的尊严、保持自己的气节,宁死不屈。而范进的这种自卑自贱,完全没有一个文人的“傲骨”,呈现出的是一副卑躬屈膝的奴才相,丧失个人尊严的可悲嘴脸。
板书:
    卑躬屈膝的奴才相,丧失个人尊严的可悲嘴脸
师:再看他中举之后,见到张乡绅的模样——张乡绅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生齐读: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
师: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
生齐读: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
师:发现范进家很贫穷,就送房子,送银子。
生齐读:范进再三推辞
师: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
生齐读: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辑谢了。
师:又说了一会
生齐读:打躬作别。
(屏幕展示)
Image
师:这又是怎样的范进?
生21:感觉很擅长交际,跟之前在胡屠户面前唯唯诺诺的样子完全不同。
师:虚伪圆滑,深谙做官这一套。一个连考二十来年都不中的读书人怎么会官场这一套应酬呢?
生21:说明他除了读书外,就学习这一套,表明他很想要做官。
板书:
醉心功名,虚伪圆滑
师:这就是真实的范进,一个在异化的制度下异化了读书人。
板书:
异化的科举制度
异化的读书人
   师:面对此现状,在《儒林外史》的第一回中,就传来了惊心动魄的呼喊——一代文人有厄!
板书:
一代文人有厄!
师:什么叫“厄”?
生22:厄运。
师:厄的本义是困厄,遭遇困境。谁能结合刚才我们的分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23:这句话是说清朝的文人遭遇困境了。因为清朝的封建科举制度不再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它已经异化了,在这样的异化制度下,读书人也异化了,醉心科举、不懂营生,灵魂萎缩;卑躬屈膝的奴才相,丧失个人尊严的可悲嘴脸;醉心功名,虚伪圆滑。异化了的读书人不再是真正的读书人。
师:扣住“异化”这个关键词展开分析,很棒。
生24: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文人才能真正为国家和百姓做事情。而在异化了的封建科举制度之下,只能选拔出一些异化了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不能为国家百姓做事,只想着自己的荣华富贵。这就是一代文人之厄。
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异化制度又怎能选拔出真正的士,甚至极难培养出真正的士。清朝严复就这样点评八股取士的科考制度——
(屏幕显示)
Image
师生共读。
师:更可悲的是,在这样异化的制度下,被异化的只是范进一类的读书人吗?
生19:还有胡屠户、张乡绅和乡邻这样趋炎附势的人。
师:异化的科考制度异化了读书人,更异化了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富贵、功名这些名缰利锁牢牢牵住了世人的心,正常的人被异化,变得荒诞与扭曲。这便是这篇《范进中举》的讽刺意义所在,也是《儒林外史》的讽刺意义所在。
板书:
异化的社会价值体系

四、认识作者
师:身在异化制度之下的作者又为何能清醒地看见异化的症状呢?现在让我们认识一下作者。
(屏幕显示)
Image
学生轮流朗读吴敬梓的人生简历。
师:吴敬梓的一生是经历了挫折苦难的一生。至亲早亡无所依凭、家族争产、科举受辱、家道中落,至死与困窘相伴。鲁迅曾说:“泪和笑只隔一张纸,恐怕只有尝过泪的深味的人,才真正懂得人生的笑。”
(屏幕显示)
Image
师:我们读《范进中举》,读《儒林外史》,读到“在一切引起撼动人的大笑里必须有某种荒谬悖理的东西存在着”的原因正是因为吴敬梓历经悲愤痛苦后,将自己对人生的领悟融注到自己的作品中。
今天,我们聚焦“范进中举发疯”这个情节,通过探究“范进为什么疯”“范进发疯的意义”两个问题,发现科举制度的异化,进而对范进“异化了”的形象的挖掘,得出异化的制度异化了读书人,也异化了社会环境。这样的阅读探究过程,我们同学学会了吗?
《儒林外史》中,还有一个在异化制度之下慢慢被异化的人物匡超人,让我们用这样的阅读方法尝试着去品读他。

板书:
Image

Image

作者简介:徐敏红,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是“语文湿地”和“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专栏作者,致力于跳板型文本教学的研究。
曾获得过浙江省导读员,温岭市教坛新秀、市教学能手,市骨干教师、市英才等荣誉称号。
所教授的课曾被评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还多次在地级教学大比武、课堂教学评比及其他业务比赛中获奖。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中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