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汕行

 如诗天地 2021-12-29

我可能是那种天生爱行走的人,有点时间就在路上。趁着有几天空闲时间,说走就走,飞去了汕头。

这是第二次到汕头了,直接就去了南澳岛。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的主体,坐落在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人称“潮汕屏障,闽粤咽喉”,一个隐藏在都市尘埃背后,被浪漫情怀拥抱的世外桃源。

原先去南澳岛需要乘坐轮渡,2015年南澳大桥通车后,可以直接开车上岛了。连接汕头市澄海区和南澳县的南澳大桥全长11.08公里,大约有9341米的桥梁孤悬于南海之上,由于水文、地质及气象环境复杂多变,历时五年多才建成。这是广东省内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也是一座承载着世世代代汕头人梦想的大桥,成为了市民进出南澳岛最便捷的交通方式。

行在桥上,漂在海上。两侧是蓝色的海水,前方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大桥。时光尚早,薄雾飘渺,有几分仙气,有几分迷离。

过了桥,环岛而行。路边的三角梅蓬蓬勃勃地绽放着,心情也如花一般艳丽。一侧是山,一侧是海,山的坚实,水的柔媚,就在我眼中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行至县城,见路边有一宽阔平台,下车看海。凭栏而望,一艘轮船正驶向远方,那该载着许多人的梦想吧,就如我的心带着梦想飞向远方一般。

静静地坐在台阶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感受着清爽的海风,欢欣在内心蔓延。

沿山路而上,置身于风动叶舞的林海中,有一种人在车中坐、车在林中游的愉悦。一路驶过,在蔚蓝的天空和成片云海的映衬下,一架架白色的电力风车构成一幅雄伟壮观的画卷。

南澳岛风力资源丰富,风况属世界最佳之列,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南澳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海岛风力发电场。这些巨大的风车机柱高26米,叶片直径13米,转到三圈能发一度电。三级以下的微风和10级以上的大风,风车会自动停止工作,煞是先进和环保。

仰望高大的风车,更感觉个人的渺小,那种强烈的对比具有极强的冲击力。风车随风劲旋,也带起我飞天的憧憬。

拾一朵小花,轻嗅,淡香盈鼻。风车下,山野间,与自然融为一体,满足自己对美的渴望。

继续前行,到了南澳岛最东端的青澳湾,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自然之门”矗立在北回归线广场上,这是迄今我国建成的第11座北回归线标志塔。该塔设计采用汉字“门”字进行演变造型,球体半径3.21米(对应春分3月21日),悬臂长6.22米(对应夏至6月22日),从底座到球体高12.22米(对应冬至12月22日);两边门柱所倾斜的角度正好对应北纬23.50。每年夏至正午,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影将穿过上方圆球中心圆管,投射地台中央。届时出现“立竿不见影”的天文现象,体验到太阳下无影子的奇观。。南澳“自然之门”与汕头西郊鸡笼山上的标志塔形成一山一海、东西呼应的新景观。

回归线是一条地理标志线,位于北半球的叫北回归线,位于南半球的叫南回归线,南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移动的最北及最南的界线,也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北回归线是指北纬23.5度,这是一条假想线,在地球表面上的总长度大约37000公里,共经过16个国家和地区,多属沙漠和草原地带,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沙漠,印度巴基斯坦的塔尔沙漠,北美的墨西哥沙漠等等,出现所谓“回归沙漠带”。唯有经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的地区,却是另一番景象,这一带林木繁茂,郁郁葱葱,雨量充沛,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神奇的回归绿带”。

北回归线标志,是地理学上北回归线经过地方的标志性建筑物,是为了使人们能够直观地看到北回归线的客观实体,感受到这条纬线的存在。我国现在已建有11座北回归线标志塔,由东向西分别是台湾花莲(2座)、嘉义,广东汕头(2座)、封开、从化,广西桂平、武鸣,云南墨江、西畴,是世界上北回归线标志塔最多的国家。


台湾花莲北回归线标志塔


台湾嘉义北回归线标志碑


云南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塔


广东汕头南澳北回归线标志塔

至今,我已走过了4座北回归线标志,分别是台湾花莲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和嘉义的北回归线标志碑、云南墨江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及广东汕头南澳的北回归线标志塔。

南澳“自然之门”北回归线标志塔外型简洁大气却不失优雅、温婉,以辽阔大海为背景,造型别具一格,给人一种大气震撼之美!忍不住就一次次跨越这条神秘的天文分界线,从南到北,从北到南,从热带到北温带,又从北温带到热带。尽管实际上什么也感觉不到,但仍是兴奋难耐,别有一番地理上的感受。

标志塔下的青澳湾,海湾似新月,海面如 平湖,海水湛蓝透亮,沙滩金黄洁净。这里开阔、僻静、优美,是粤东最美丽的地方,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美誉。

我是个见了大海就要去亲近的人,脱了鞋,撒开脚丫跑进了海水中。海水凉凉的,沙子柔柔的,那一刻,我骚动的心,就放下了,在海的怀抱里。

一波又一波的浪花,像顽皮的孩子追赶着,从深蓝的远处席卷而来,顷刻就亲吻上我的双脚,溅湿了我的衣裙,我也如孩子般地欢笑着,追逐着,踏浪戏水,蓝天碧波中任心遨游,忘了尘世间所有的烦忧,只有快乐长存。

在海水中流连良久,才离开海滩,上了青澳湾的观景台。观景台筑于临海小丘之山,沿岸栈道相连,长廊凉亭相依,红花绿树相伴,是观海的绝佳地点。

登台远眺,眼前豁然开朗:海外烟波浩渺,沿岸青山绵延,海水蓝得令人心醉,海浪拍打着礁石,激起浪花朵朵。一艘快艇急速从海面上驶过,划出一道白色的尾线,多想登上一艘船,无须记取来时的路,莫记挂前尘往事,懒理会世俗烦扰,少担忧前程吉凶,活在当下,就这样一直向前、向前……

坐在礁石上,静静地看着大海。喜欢海的人,辽阔就是一种静谧、深沉。有人说:有故事的人寡言,却心有一片海。我愿一颗心,宁静如大海。

在青澳湾吃过午餐,便前往黄花山海岛国家森林公园,这是全国唯一的海岛国家森林公园,绿化覆盖率达90%。这里三面环海,山峦重叠,林茂石奇,拥有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海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南中国海上天然植物园”。

龟埕景区是公园的中心区域,草坪中央的水池里,一只巨大的石龟卧在水中,它长7.9米,宽3.5米,高2.8米,重约80吨,是目前国内同类石刻龟之最,有“中华龟王”之称。一只小龟顽皮地趴在大龟的身上,草坪四周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石龟,共计99只,是名副其实的石龟园。

人类伊始便与龟结下不解之缘。华夏始祖就以龟为崇拜图腾,“伏羲始造龟卜”,刻于龟板上的“卜辞”被称为“甲骨文”,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者。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将龟视为具有特殊灵性的神奇动物、吉祥的象征、长寿的典范而顶礼膜拜。中华传统四大吉祥物“龙、凤、麟、龟”,唯龟为实物,相传龟有驱邪避害之特奇功能,且又生命力顽强,故民间视龟为镇宅之宝,予以奉养。

龟埕因周边盛产金钱龟而得名,是金钱龟的故乡。为弘扬和丰富中华传统龟文化,特辟龟埕龟公园,供大家在观赏、祈寿、求贵、放生的同时,提高珍惜生命,关爱自然的意识。

公园里绿树成荫,芳草萋萋,翠绿欲滴,身着红衣的我在这一片浓郁的绿色中格外地醒目。我也融入在这如画的景致中,心情愉悦。

静静地和龟坐在一起,凉风阵阵,清爽宜人,风中有着海的湿润和清新。我似乎听到风中的欢歌,有叶的浅吟,草的低唱,还有我心的共鸣。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心情半佛半神仙”。

公园里很清净,几乎没什么游人。沿着湖边悠悠地漫步,我就像个孩童对周遭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一根草,一片叶,一朵花都能带给我欢欣。此刻我就成了世上那最柔情的人,为一根草低眉,为一片叶驻足,为一朵花感动。

或许人的本质属性是自然的,不然怎会每看到美丽的景致就会心旷神怡,恨不得时光慢些流逝好多看几眼。就如此刻的我,脚下就像是沾了胶水,半天也挪不动一步。干脆席地而坐,在这湖光山色中,什么也不想,只用身心去感受自然的美妙。

生命里,总要有一段静谧的时光,不念琐事,不想未来,伴着小桥流水的惬意,伴着夏风如歌的悠然,行走在大自然中,沉醉、发呆,满足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澳岛上可去的景点也不少,我并没有赶集似的一个个去打卡,只想在这个清幽的海岛上放飞心情,有一段属于自己的静美时光。

这一呆就是一天,傍晚,踏上归途。途径西烟墩,它是岸上观察敌情之报警系统,是明代南澳设镇建牙前重要的军事观察报警设施。驻足这里,有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

路边,凭栏而望。南澳大桥如一条蜿蜒的丝带飘浮在海面上,碧水浩瀚,夕阳如血,景致十分迷人,令人有一种碧水天边夕阳照,青山半壁白云眠的意境。

带着满心地欢喜和对南澳岛无限地遐思回到汕头市区。

潮汕、潮汕,人们总会把潮州和汕头连在一起。到了汕头,自然也要去潮州走一走了。

到潮州先去了韩文公祠。韩文公祠位于韩江东岸、笔架山下,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纪念韩愈的专祠。

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谪潮州。

韩愈以戴罪之身,在潮七个多月,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岭南,他祭鳄释婢,兴学劝农,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历代潮人都很怀念他的功绩。潮州人民为了纪念韩愈,把潮州的江山都易姓为韩,将笔架山改称韩山,山下的鳄溪改称韩江,并且在韩山下修建了这座韩文公祠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先贤。像韩愈这样为文、为官都能流芳百世的并不多见。

韩文公祠倚山临水,古朴清幽,庄重肃穆,屋脊高峻,居高临下却又让人感到雄伟巍峨。

喜欢侍郎阁前那座石刻韩愈半身雕像。一络胡须随风飘起,两道剑眉直挑发鬓,眼光深邃傲视长空,给人一种坚毅、挺拔的感觉。


在韩祠内参观一圈,心情颇不平静。潮州人纪念韩愈,不仅因为韩愈能写一手锦绣文章,更因为他被贬潮州为官后,并不沮丧,他爱国爱民,抛却了个人荣辱,脚踏实地的为老百姓谋福利、做好事、兴教兴邦。潮州后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昌盛,韩愈功不可没。祠内有一块碑刻:“若无韩夫子,人心尚草菜。”便是对他极高的评价。

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用生命写下使江河易色的杰作,其本身就是一首千古绝唱。

坐在古朴典雅的庭院,看山墙如杰阁,心与景,同幽清。静默中我仿佛感受到一种精神,一种人格的精神,一种文化的精神。

站在韩祠,居高眺望,潮州山青水秀美如画。忍不住就有了一种去探究的冲动。

出韩祠,过韩江,到了广济桥。广济桥俗称湘子桥,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广济桥初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河北的赵州桥、福建的洛阳桥、北京的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广济桥的24个桥墩用花岗石块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合,当大船、木排通过时,可以将浮桥中的浮船解开,让船只、木排通过。然后再将浮船归回原处。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启闭式浮桥。

广济桥的对面就是潮州古城,青砖石墙,如同千古流传的一阙宋词,在岁月流转中,总让人忍不住去回望它的金戈铁马和繁华璀璨。

走进古城,牌坊街上牌坊林立,两侧的骑楼颇具岭南风情,木雕、潮绣等琳琅满目的潮州特色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各种潮汕美食更是让人垂涎三尺。

走进一家潮绣茶馆,手工刺绣的旗袍美轮美奂。店内古色古香,典雅精致。厅内有架古琴,一眼之下,好生亲切。征得主人同意,坐在琴前,不通音律的我,轻捻慢拨,居然也能成调,该是我和琴有缘。

慢慢地走着,就到了开元寺。潮州开元寺始建于738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闻名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

自古宝刹名寺,多栖于高山茂林之中,给人以神秘幽远之感,然潮州开元寺却一反常态,俨然屹立于闹市里。倒是印证了丛林偈语“胸中若得山林气,何妨门前车马喧”。

她在这儿默默伫立了一千多年,见证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看淡了尘世的生死轮回。繁华的世界,是如此的脆弱,再美好的事物也是转瞬即逝,惟有佛,才这般永恒。

檀香袅袅,禅声悠悠,娑婆世界太过喧嚣,来到开元寺里,与花草为伴,同鸟儿为友,暂把烦心的事一一抛下,此处心正静,风正好,寺正幽。

可惜我终究是个凡夫俗子,进了开元,只得片刻宁静,出了山门,仍得投身于纷纷的闹市之中。

品过潮汕美食,走进颐园饶宗颐学术馆。饶宗颐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经学家。考古学家、古典文学家和书画家,又是杰出的翻译家。颐园是国内第一个潮州名人馆,陈列介绍了饶宗颐先生的生平经历和在学术研究、艺术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颐园清幽古朴,秀丽端庄,富有潮州传统民居风格,又有岭南庭园韵致,融庭园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是潮州庭园的经典之作。

园内树绿如烟,水碧如翠,花儿绽放,鱼儿游弋,这里除了了解饶先生外,也是一个休息的好去处。

透过花格窗,眺望,潮州古城,虽然没有其他古城的苍凉雄浑,却独有一番南方古城的清秀,她用一江韩水,孕育着一方潮人,更酝酿出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在这里,她有自己的方言、自己的音乐、自己的戏剧,还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这是一座值得用心去读的古城。

结束了短暂的潮汕之行,乘机返回。途中被告知长沙大雨,备降武汉天河机场。

在停机坪等候时和朋友聊天,朋友得知我被困在了武汉时直说我“倒霉”,我却笑道:乘机这么多回,第一次遇上这种事,体验一次也蛮不错的,那也是一种经历。朋友直叹我“没心没肺”。我却喜欢自己的这种“没心没肺”,正因为如此,我的记忆里才全是美好,我才会一直这样快乐和自信。

等候了一个小时,重新起飞,回到长沙,风已住,雨已停。望着这灯火璀璨的城市,温暖涌上心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