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彩株洲(二)——酒埠飘香,瓷谷璀璨

 如诗天地 2021-12-29

离开云阳山,我们去了位于株洲市攸县的酒埠江。相传很久以前,神仙吕洞宾,腰佩青锋剑,背挂酒葫芦,脚踏祥云,来到酒埠江上空,他放眼一望,只见青山秀水,鸟语花香,真似一个仙境。便降下云头,坐在江边,打开酒葫芦,饮起酒来。不知不觉便醉倒在柳树下,剩酒渗入江中,江水变成了美酒。

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后,纷纷来此定居开酒铺,因沿江两岸都是酒铺,这里便被称作酒铺江。后来酒铺江的生意越做越大,还开设了专门的运酒码头,最终更名为酒埠江


现在提起酒埠江,指的是酒埠江水库,也就是酒仙湖。它是国家级大型水库,始建于1958年,1960年合闸蓄水,集水面积为61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 3亿立方米,为湖南省十大水库之一。


时值傍晚,流云彩霞,夕阳西下,给酒仙湖镀上一层暖暖的金色,美得如画一般。未多做停留,在湖边找地方住下。


隔日一早,没有如一般游客那样进景区,而是开着车沿着缠绕青翠山腰的湖区公路绕湖而游。湖区空气清新,清凉的自然风吹过来,令人心旷神怡,比开空调舒服多了。


酒仙湖两岸群山环绕,迤逦如龙,层峦叠嶂,林木葱茏,碧水蓝天,环境优美,置身其中顿觉远离尘嚣,让人有当年苏子遗世、辱宠皆忘,逍遥而居的感觉。


湖面碧波万顷,泛舟于湖中,水天一色,似入画卷。坐在小舟上,一览酒仙湖两岸曼妙风光,平静宽广的湖面让心瞬间宁静下来。


沿岸,散落着一些民居,白墙红顶,掩映在一片翠绿丛中,与山为邻,与水相伴,如诗如画,吸住了我的睛,滞住了我的脚,久久不愿挪步。


湖边多芦苇,绵延数里,亭亭玉立,风儿拂过,如娉婷美女,摇曳生姿。爱极了这芦苇,软软的羽叶贴在脸上,就像一只温柔的手在轻轻爱抚,美好又亲密。


开车到了头一天停留过的地方,同一处地方,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光线,有着不同的风韵。美,无时不在。


随性而行,见到小路就撞进去,往往就到了湖边人家。笑笑,看看,再掉头出来。想去水库大坝,找不到地方,转来转去,却也误打误撞看了不少美景。


酒埠江水库大坝,长350m,气势雄伟,一字横开在酒仙湖上。当年,攸县、醴陵两县10万人民并肩作战,肩扛锄挖垒成了这座大坝,使得灌溉面积达到50万亩,有三个县市35个乡镇受益 。站在大坝上,看酒埠江旖旎风光,揽尽酒仙湖区秀色,心中是满满的喜悦和感动。


下了大坝,路边有一荷塘,平时很少见的白色荷花开满了池塘。兴奋地跑过去,忽听见池塘里哗啦啦一片水响,吓了我一大跳,原来荷叶下有许多的鸭子。我一过去,它们就躲开了;我一走开,它们又回来了。我们就这样来来回回地捉迷藏,我玩得兴起,开心得像个孩子一般。


中餐,尝过湖区鲜美的鱼品,我们前往渌江书院。渌江书院位于株洲市醴陵市西山半腰,,始建于宋淳熙二年(1175年),三面环山,面向渌水,占地近7000平方米,规模宏敞,布局典雅。这里宋明皆为学宫,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式命名为渌江书院,后来改为小学堂、中学堂,再办师范。


渌江书院因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教学质量最高、培养出的人才最多,而成为湘东子弟求知究学的首选之所。李立三、左权、宋时轮、陈明仁等名人都在此求过学。

提起朱熹与张栻的“朱张会讲”,大多知道发生在现在的长沙岳麓书院,却鲜有人知序幕是在醴陵西山脚下拉开的。

1167年,两位中国学术文化的顶尖人物在渌江书院发生了激烈的学术碰撞。他们把各自最精密、最尖端的学术思考以诘究商问的方式自由地呈现于渌江的讲坛之上,使"肃衣冠而至"的渌江学子领略到理学最精髓的学术思想,饱览大儒们的气度和风采。

他们谁都没有降服谁,以至于后来不得不移师北上,继续设坛于岳麓书院,完成在中国文化史上极富盛名的"朱张会讲"。

理学大师朱熹两度踏进渌江书院的院门,醴陵人对朱子的崇拜和景仰无以复加。他们捐钱捐粮在朱熹设坛的地方立起了朱子石像,渌江书院的师生们都像保护自己的祖宗牌位一样保护着朱子的石像。这其中躲过了日寇的铁蹄,也熬过了文革的文化浩劫。


醴陵历来有重教兴学传统,除了号称“东南三贤”的朱熹、张栻、吕东莱在渌江书院讲过学,还有明代理学家王守仁途经湖南,慕名而来渌江书院,浏览之余讲学盘桓多日,渌江书院因此名声大噪。1837年有诸葛之才的左宗棠应邀担任渌江书院山长,培养出一大批人才。


书院左侧有靖兴寺、宋名臣祠,与书院相通。公元621年,李靖奉命平定肖铣割据势力,驻军醴陵西山,其妻红拂随往,不幸在醴陵染病而亡,李靖选择了山环水绕,风景优美的西山安葬了她,并且修建了靖兴寺,募僧守护。故西山又名靖兴山。

宋名臣祠原名三公祠,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为纪念醴陵的三位宋代名臣吴猎、皮龙荣和杨大异而修建的。他们是三位理学名臣,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抗倭将领。其中吴猎更是“湖湘学派”学子中的佼佼者。


院前有千年古樟,古樟下刻有明王守仁在醴之诗:“老树千年惟鹤住,深潭百尺有龙蟠。僧居却在云深处,别作人间境界看。”


环抱千年古樟,不能合围。不禁感慨生命的悠长,自然的伟大。仰望,古樟枝繁叶茂,见证了渌江书院的兴旺和古往今来的变迁。


书院右下方有洗心泉,清澈见底。漫步幽幽曲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尽收眼底,点点滴滴中,领略千年书院的书香古韵。


看过书院,我们来到了醴陵瓷谷。醴陵瓷谷由国际陶瓷展览中心、图兰朵酒店、醴陵瓷谷美术馆、醴陵市陶瓷博物馆等11个单体建筑巧妙地在内部连成一个整体,是目前中国陶瓷行业规模最大的艺术建筑群。


建筑以陶瓷花瓶经典器型为外型,线条优美、极具想象空间与诗意魅力。全部贯穿陶瓷文化脉络,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不同的陶瓷文化主题,洋溢着陶瓷文化的浓厚氛围。


走进瓷谷,就如同走进了色彩斑斓的陶瓷海洋,靓丽而壮观,美得让人心醉,美得勾魂摄魄。那种人在碗中游的独特体验,让人惊叹不已,令人流连忘返。


醴陵,这座以著称的荆楚古邑,早在清末年间就以陶瓷闻名世界,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是中国“国瓷”、“红官窑”所在地,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如今,当杯碗坛罐的造型,以钢架结构的星罗棋布,耸立于蓝天之下,它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确立了中国瓷器行业的新地标。它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味道浑然天成,极具中国特色、国际感与时代感,它是艺术性与功能性完美融合的当代建筑典范。那一块块瓷片,在阳光下的光泽,折射出釉下五彩的荣光。



世界认识中国之时以“瓷器”(China)来定义,“让更多人分享中国(China)价值”,是醴陵瓷谷打造者的梦想。这是一个五彩中国梦,正在全新启航。



五彩醴陵、五彩株洲、五彩中国,我为你骄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