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作为小儿腹部急症,如延误诊治可加重肠壁缺血、水肿,甚至并发肠坏死,故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腹痛、呕吐和果酱样便是典型的三联征,并可探及腹部包块,但部分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 超声诊断特点: (1)腹部存在回声混合的包块,其周边存在少量液性无回声。 (2)横断面呈同心圆征,外部存在均匀的低回声,主要为远端肠壁回声,中间则呈现不均匀的低回声或高回声,则为被套入肠管的肠黏膜界面、系膜组织及内容物。 (3)纵切面呈套筒征,以对称的多层平行结构为主,低回声与高回声相间,套筒直径为16~52 mm,平均(29.69±8.52)mm。 (4)套叠包块近端存在积气积液、肠管扩张等肠梗阻表现 (5)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中存在丰富的血流信号。 肠套叠 鉴别诊断(阑尾炎) 肠套叠和阑尾炎症状同为腹痛,并均有同心圆征,但由于发病机制不同,同心圆内部回声不同,肠套叠主要为肠管的肠黏膜界面、系膜组织及内容物,内部圆心主要为稍强回声,而阑尾炎主要为水肿、发炎及化脓,中心部主要为低或者无回声区。 阑尾炎 参考书籍[1]荣发家.14岁以下不同年龄分组的急性肠套叠患儿临床表现 腹部超声检查及空气灌肠复位的疗效对比[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2):3738-3740. [2]郭悦.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急诊超声诊断及超声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28):167-168.[3]乔敏,夏炳兰.儿童小肠套叠与大肠套叠临床特征及超声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09):62-6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