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舒服服做妈妈

 摇摇晃晃地长大 2021-12-29

看到这个题目,所有当妈妈的大概都会觉得这是痴人说梦。十月怀胎,不舒服;“卸货”的过程,不舒服;半夜起来喂奶,不舒服,……仅此三项,就足以颠覆这个命题。

其实,这才哪到哪啊?半夜下雨时带孩子去儿童医院看过急诊么?咱家娃在外面跟小朋友打架了,被别的爸爸妈妈横眉竖目过么?孩子在学校闯祸了,被老师叫去训过么?这些,真的是一点也不舒服啊!

但是,支撑爸爸妈妈努力18年的育儿过程,不是这些不舒服,而是舒舒服服做妈妈的理念和实践。人与人之间的所有关系,是否舒服是衡量关系质量的唯一标准,亲子关系也不例外。

舒舒服服做妈妈,不是纵容我们放任自己的懒惰,也不是鼓励我们把孩子全天候扔给保姆或者爷爷奶奶,而是激励我们找到一种状态,学习建立和自己相处、和孩子共处的良好模式。

想一想,是什么妨碍了我们舒舒服服做妈妈?不外两大心魔:孩子是为丈夫、为婆家生的,为自己父母生的;母爱是无私的,妈妈就要为孩子奉献,委屈自己。

现阶段生命科学的发展,尚未实现妈妈独立生娃,但生娃的决定一定是妈妈自己做的,孩子是自己的。所谓无怨无悔,说这件事最贴切。为国家、为社会生娃,这是客观效果,不是主观故意,因此并不是妈妈们心中的选项。

不压抑自己,不委屈自己,不抱怨,不当苦大仇深的妈妈,才是根本。别相信那种把母爱奉上神坛的说法,妈妈就是普通的女人,有缺点,有脾气,需要发泄情绪,需要自我享受。妈妈除了是娃娃的妈妈,更是她自己。所以,偶尔可以发发脾气,使使性子。

妈妈要达到舒服的状态,需要不断调试,不断锤炼。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妈妈随时滋养自己更重要。这种滋养可以是在职场历练本领;也可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长见识;还可以精通花道厨艺,总之是妈妈愿意忘我投入并得到乐趣的所有。

要想自己舒服,不能忘记塑造孩子和妈妈的界限感。某段时间妈妈是不能被打扰的,妈妈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孩子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不随便打扰。认识到妈妈和孩子不是共生的关系,是两棵独立的树,不但会让妈妈有自己的空间,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在妈妈的心中无比重要,但妈妈的世界不能只有孩子;妈妈和孩子都只是彼此生命的一段陪伴,珍惜这宝贵的母子缘分,才是能让大家都舒服的深厚的爱。

在孩子的任何年龄段,都可以舒舒服服地做妈妈,无论是陪着奶香的娃娃睡着,还是看意气风发的少年骑车奔驰,抑或是目送孩子长大成人远走高飞的时候,重要的是把欣赏的目光,投向孩子,也投向自己。

想透了这些,妈妈心里就舒服了,心中不枯竭的妈妈脸上神采飞扬,充满创造性地穿梭于厨房、书房和运动场,陪孩子走过成长的重要阶段。

陪娃做作业的焦虑,担心孩子学习成绩的纠结,孩子偶然微恙时的崩溃,都是点缀,并不影响大局。很多时候,妈妈们抱怨孩子的调皮,只是花式秀娃的一种姿势,重点在于洋洋得意,并不影响妈妈心里的舒服。

陪孩子长大,是爸爸妈妈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过程舒服了,孩子的成长之路也会更顺畅。

前文:想念学校

推荐:孩子,谢谢你陪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