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王夺嫡:笨人如何在职场左右逢源?

 莫为天下先 2021-12-29

作者:董狐笔

图片

老康熙皇帝的四套班子干部当中,没有一个废柴,无论是早期的索额图明珠李光地陈廷敬,还是后期的高士奇佟国维张廷玉,甚至不起眼的秘书李德全,保镖图里琛,皆为当时龙凤。

就连看起来老迈昏庸的魏东亭和王剡,也都是人老成精,勘破世道人情的大智大勇之人。比如先前我已经在第六篇评过的魏东亭之死,就曾分析过,魏东亭悬梁自尽绝不仅仅是走投无路,而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多赢抉择。后面我还会单独列篇说说太傅王剡,此处恕不赘述。

在那一群老妖精当中,马齐是个另类。

老马同志心思不够缜密复杂,做事也不够精明能干,常常跟着别人做一些糊涂事情,搅合一些浑水。比如跟着佟国维联络百官举荐老八,比如跟着胤禛在四阿哥府里烧《百官行述》。

但令人称奇的是,马齐不仅一直受到康熙和雍正信任,能够在九王夺嫡斗争中全身而退,到了乾隆朝还成了乾隆的老宠臣,愈发受到器重,去世后还被乾隆下旨隆重安葬。

这种难得的君臣殊遇,是他的同僚佟国维和张廷玉所不能企及的。

图片

佟国维老谋深算,张廷玉小心谨慎,为什么反而不如马齐善始善终呢?

《雍正王朝》中没有给出答案,但在另一部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中,编剧刘和平先生借嘉靖皇帝之口,给了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个世上,真靠得住的就两种人:一种是笨人,一种是直人。笨人没有心眼儿,直人不使心眼儿。对这两种人朕就不计较,也不跟这两种人使心眼儿。

这不仅是嘉靖的心里话,也是所有聪明皇帝们的心里话,康熙雍正乾隆也不例外。

那么多精明绝顶之人,都无法在康雍乾时期善终,而一个马齐却能长享富贵安乐,原因就这么简单------马齐同志既笨又直,看着舒心,用起来放心。

马齐第一次让人眼前一亮,是在宰白鸭事件发生后,三大阁臣与老康熙那场君前奏对。

图片

张廷玉秉持“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做人宗旨,不肯搅合是非,佟国维投鼠忌器,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惹得康熙皇帝怒拍桌子。

此时一向没有存在感的马中堂忽然发话,一句话点破了窗户纸----我们只负责统领百官,百官以上,皇上您的那些儿子,我们可管不了。

这话,佟国维不能说,张廷玉不敢说,也就马齐说最合适。

合适的话,也只能由合适的人来说,否则就可能引起不合适的效果。

果然康熙一听马齐这么说,怒气不能发了,不仅不再难为阁臣,还表扬马齐说的在理。

在《雍正王朝》中,老康熙皇帝和三大阁臣的关系,特别类似于《西游记》的西天取经四人组,老康熙是超有耐心的唐僧,佟国维是无所不能的孙悟空,张廷玉是任劳任怨的沙僧,而马齐当然就是插科打诨的猪八戒。

马齐固然是一个异类,康熙能够知人善用也是一绝。

图片

后来,唐僧换了,孙悟空也换了,甚至沙僧都换了,但猪八戒这个位置一直无人可以代替,马齐也就当仁不让地做了三朝阁臣,成了康雍乾时期的政坛不倒翁。

我们甚至可以假设,假设八阿哥胤祀当了皇帝,能亏待马齐吗?当然不会,老八当然会记得当初马齐跟着佟国维,联络群臣举荐自己的“恩义之举”,厚待马齐。

但八王逼宫的时候,我们又看到,雍正皇帝扫视过马齐和张廷玉,认为这都是忠诚可靠的自己人,浑忘了当初马齐热心举荐老八胤祀的情景。

事实上,马齐这个人,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在他又笨又直的表象之下,另有学问。

作为朝廷重臣,想在九王夺嫡斗争中置身事外,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佟国维和张廷玉事实上早就已经明里暗里卷进权力斗争的中心。

图片

但马齐同志却另辟蹊径,不再阴谋明哲保身,而光明正大地打出“君子不党”的旗号,与诸位阿哥明里不套交情,暗里没有来往,凡事一听皇帝招呼(谁当皇帝就听谁的),二凭本心决断,三不与任何势力硬杠。

老康熙晚年最忌讳的,就是皇子和群臣结党,所以对马齐这种人,自然会另眼相看。

换句话说,马齐从做官和做人的理念上,与康熙皇帝用人的理念高度吻合,君臣之间不需要多沟通,就能够自然协作。

大清的官场上,头脑比马齐灵光的人多如牛毛,做事比马齐干练的人不可计数,但理念能超过马齐的,还真没几个。邬先生算无遗策,但邬先生始终是个局外人,马齐能够身处局中,而一直有条不紊,绝对是高人一个。

争是不争,不争是争,既是四阿哥胤禛夺嫡的秘诀,也是马中堂做官的秘诀。

佟国维和张廷玉的人设是聪明人,有或明显或不明显的站队痕迹,所以当他们说错话,做错事情的时候,皇帝和群臣都不会饶过他们。而马齐是个笨人,是个蠢人,是个直人,是个老实人,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情,反而经常被原谅。

不信大家可以琢磨琢磨,如果烧《百官行述》的时候,站在一边笑着看热闹的人如果是佟国维或者张廷玉,老康熙会怎么想呢?

算了,马齐本来就是个糊涂昏聩的人么!

本质上,康熙,雍正,乾隆和嘉靖皇帝的帝王心思是一样的,他们从来不和马齐斗心眼,也从来不和马齐真正计较什么,连支持过政敌那样的劣迹都可以忽略不计。

马齐这种官场不倒翁的存在,于他个人固然是一种成功,也有利于康雍乾集权,但也给清朝官场树立了一个极为负面的榜样,许多官员开始向马齐学习,宁愿笨点呆点,也绝不敢为人先,客观上造成了清代诗人龚自珍所说那种“万马齐喑”的局面。

图片

参考资料:《清史稿》,电视剧《雍正王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