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画家董志华
安徽无为市虎啸堂主,自幼习画,历时五十多年,精研虎画,以中国画传统写意笔墨创作,抒发自己心中之虎,虎画虎气虎势独绝,幅幅佳构,如草书之性情,笔墨挥洒,如附虎魂。
董志华,一位来自皖江之滨濡须无为的国画大师,号紫阳真人,虎啸堂堂主。自幼酷爱中国绘画艺术,躬耕砚田,孜孜不倦,随师学习山水花卉、飞禽走兽,继承古人之法,博采众家之长,尤其擅长创作虎和梅。对画虎大师张善子之虎画精品,一丝不苟地揣摩临习,师心追境,逐步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
董志华先生对“虎”的研究可谓是到了极致。在他笔下的“百兽之王”,威风凛凛,或长啸山林展霸王之态,或纵身山石尽显矫健身姿,万千形态,极尽风姿。仿佛一只猛虎来源于虚空之中,在二次元的世界里,咆哮挣扎。要撕裂开那一幅困住它的薄弱画纸,冲进三维空间里面,向来犯者,挑衅示威。
如此生动传神的绘画是董志华先生长期用笔浑厚淋漓、对“虎”造型生动传神、形神兼备、风格独特的造诣。他笔墨娴熟老辣,所画之虎意境高远,形态多样,或取虎之凶猛、彪悍,或取虎威不作声、怀远之志,或取虎三两嬉戏、天真憨厚,逼真而传神。尤其是虎眼威猛能真实表现出虎的性情,神韵十足。
数十年来,董志华先生并没有满足仅仅对古人绘画技艺的模仿,他更是打破常法、刻意求变不仅在技法集各家之长,还以虚实相辅的特写镜头表现虎之天性。在他画笔的渲染下,休闲之虎懵懂童趣,觅食之虎凶猛狡诈,无不逼真而传神,处处洋溢出林泉野逸之美。
事实证明,董志华先生这种崇尚中国书画意境的创作理念,不仅使他的绘画作品深受广大受众喜爱,还以鲜明的绘画风格给中国画坛留下不可或缺的个人印记。如果说“画龙点睛”那一笔点出了“龙”的神韵,那么,董志华先生的笔,更是将虎”真正的山野气息,将百兽之王的威严与野逸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无以复加。除了“虎”的野性十足以外,董志华对“梅”的研究也是不可或缺。
今天,当我们赏析董志华先生这些大气磅礴的作品,追索他学艺或书写的成长脉络,透过无数斑斓色彩的缝隙,我们不仅窥视到画家坚硬高贵的艺术灵魂,还越过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象,若隐若现地看到中国民族富有活力的精神表征。
因为在董志华先生这种酣畅淋漓的书写背后,不仅诠释和传递着大众内心深处的审美趋向和价值观念,还在虔诚呼唤着一个伟大民放应有的气度与风范!
先生的国画画作是以老虎为绘画题材的,画面背景为苍茫的天空,雄伟的山体,有飞泉流瀑倾泻而下。他笔下的老虎,则威武雄壮,线条华美,皮毛干净细腻,神情不怒自威,长啸振动山林。
这只猛虎犹如从深潭中爬出,它俯卧在水潭边的巨石之上,扭过身去,嘴里发出雷鸣般的怒吼,颇具声威。观者仿佛听到瀑布与虎鸣相融合的声音,如雷贯耳。画家通过独特的视角将老虎的威猛气质描绘出来,尤其是对老虎斑斓身姿及面目的描绘,突出表现出了动物的气势与声威,为广大藏家所青睐。
先生国画画作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摹出了一吊睛猛虎的形象。这只猛虎仿佛正冲着观者走来,气势威猛,震撼人心。那嶙峋的山石,苍茫水色,以及天空的圆月,衬托出了一种宁静的自然之美,同时也衬托出虎的气势。它那大张的嘴巴、圆瞪的铜铃般的双眼,无不显示出王者风范。画家将动物与自然和谐统一这处表现出来。情景交融,自然天成。
董志华先生画梅可谓是气盛意浓、笔新情沛啊。在他的画中,红梅永远都是那么的异常茂盛,老干苍劲雄厚,新枝秀健挺拔,无论是画面充盈饱满的构图,还是挺健潇洒的笔触,都能将梅的勃勃生机突显出来。这一切,除了结合浓郁的色彩和点染勾勒相结合的技法以外,更是董志华先生将饱满的热情融合进了自己的作品,达到了“画中有我,我心有画”的忘我之境界。如此之专注的精神意气,所创作出的作品,自然就会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美感享受,不能不让观者为之动容。
他对梅花的观察和对先贤画梅之学研,逐生发些奇思妙想的法门。他对传统文化和艺术时常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方式,把诗,词,古文,佛,道之妙境,与神韵和先贤之思想能够融会贯通,深得此精隨,而能别开生面,与画梅为法。在画梅时,他主要抓住了梅之势与韵,这两个核心妙门,他画梅很活,很劲,这主要是来源于他对传统文化的一惯自信。
他把梅之风骨与高洁之气,表现到位,他运笔如龙蛇,出枝若剑箭,有放有收,既内敛,又锋芒,柔中带刚,绵里裹铁。就可以说先生把梅之画法与形势在前人之基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其自信与钻研精神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