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学典籍介绍(5)董若雨《非烟香法》

 宋青鸾 2021-12-30

继明周嘉胃《香乘》之后,对香道最有贡献的就是董若雨了,著《非烟香法》阐述香道。非烟就是不采用焚香,而使用蒸香的方式闻香,不使有烟,故称非烟。

《非烟香法》开宗明义就说:“屹然立非烟之法于天下,可以翼圣学。东西至日月所出,入其间动物,有灵无非圣人者也,人人皆为神圣,而后尽人之性。百草木皆为异香,而后尽草木之性。证圣之学,六经是也,六经非能使人圣也。证香之方,非烟是也。非烟非能使草木香也,故曰:可以翼圣学。”

董若雨,就是董说(1602-1686),字若雨,号俟庵,浙江乌程人,为复社成员,明亡后削发为僧,法名南潜,字宝云,精通经学,擅长草书,著有《董若雨诗文集》及小说《四游补》。

董若雨,他与黄庭坚一样自喻有“香癖”,董若雨《欸乃曲》言:“老翁平生有香癖,柏子拈灸树根炉”。他犹其喜欢采集各种花草制香,但有些花草不适合火焚,为此董若雨发明了以水蒸草木为香的“非烟香法”。

《非烟香法》共有六篇:非烟香记、博山炉变、众香评、香医、众香变、非烟铢两、博山变。《非烟香记》中云:“焚香不蒸香,俗太躁,不可不革。”。

        《博山炉变》中,亦详细描写了他研制的蒸香器具,蒸香完全没有火焚的烟燥之气,有了蒸香的上好炉具,春天的玉兰花瓣,冬天的梅花坠瓣,都被董若雨采来当作香,《非烟香记》:顷偃蹇南村,熏炉自随,摘玉兰之闭蕊,收寒梅之坠瓣。花蒸水格,香透藤墙。

董说认为,焚香燥气太大,烟熏火燎,过于粗俗。而熏香之法则无燥气,香气清新梁爽,暗合阴阳,有助人蕴藏元气,可助人证圣人之学,宜大力提倡。

董说其人有神童之称,据说5岁能读《圆觉经》,始学四书五经,10岁能作文,16岁补廪,20余岁善观天象,精通天文学,而无意功名。其诗清淡荒远,擅长草书,通晓经学。一生著述繁富,据《南浔志》载共有100多种。

董说天资颖悟,学识渊博,一生著作达一百余种,涉及天文象数史学年历、文字音韵、音律诗学佛教禅宗、医学杂览、诗文小说等众多方面。举凡经史、天文、象数、地志、律吕、医卜、方言、音韵、释老等等,均有涉猎。

其才既高,性又偏狂,更遭家族落,衰世鼎革,故心多愤激。他常恸哭,常后悔,好立誓,好手评书,嗜焚书,嗜做梦,嗜游山,有舟居之癖,听雨之癖,题名之癖、改名之癖,津津乐道于釆杉、制香,造墨,直至最后心灰意冷,遁迹门,是一位十分独特而又不典型意义的学者、文人。明亡后,董说隐居丰草庵,改姓林,名蹇,字远游,号南村,后在苏州灵岩寺为僧,法名南潜。

董说一生所作诗文杂著有《丰草集》千余章、诗词乐府10余卷、《丰草庵杂著》数十种,出家后著有《上堂晚参》、《唱酬语录》,又有《七国考》、《易发》、《运气定论》、《天官翼》、《薄镜歌发》,还著有《楝花矶随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