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楳城龍氏九修族譜》之初修族譜舊序

 人文艺术沙龙 2021-12-31

—《楳城龍氏九修族譜》序之敬錄(二)

十世嗣孫麟長

麟從先考育讀之餘,見其勤勤懇懇,惟家譜一事。一日示麟曰:“吾族來自永新徙褒書,再徙東山,明初又徙攸邑學城。萬曆初曾與吉郡合譜,迨明季,舊譜罕存。方今宇內在平,吾族子孫不下千數百人,而譜事闕而未修,無論世遠易忘,枝繁易亂,其間卓卓如金鉉,諱仕鼎之政績,以中祖諱時舉,以和祖諱時用之居官廉介,頤貞祖諱時熙之隱逸樂道,參政祖諱誥,憲使祖諱光之經術文章,炳炳烺烺而家乘不載,詎非為後者之恥哉,他如道行祖諱天衢,以才學顯,雲崖祖諱尚寶,以氣節著。張氏祖母之賢德,洪氏祖母之貞潔,亦將同為塵封。惜哉!苟有成吾志者,是祖先之默佑也。”因出平日所編世係源流,命麟茂之,以俟他日之為仁人孝子者,起而任其責焉。

麟遭遇不偶,雖顛沛之際,必攜與偕,深懼麟父所輯而存者失而無稽也。甲申(1824)歲,永新宗兄名士駒,字均實者,寓攸。麟得聞三族合譜,心甚慕之,急欲一觀。逾年,果持貼來,麟翻閱上世本源及歷代徙居圖,無不一一了然,不禁更躍然興矣。夫一人之身,散而為千萬人之身,合而歸之一人之身,無殊氣也。氣同而生正焉,吉有慶,兇有吊,酬酢邂逅,不至漠然如塗之人者,情相親也。然力不足以倡,而使合族同心,又不能捐剞劂之貲而用以行遠,而情莫由聯,而氣亦無由聚,惟有情以周之,有力以綱維之,造遠萃渙,夫復何允?蘇子曰:“吾父之子,今則為兄弟,數世之後,不知何人。”吾族自六世至十世,值國期鼎盛之際,子孫徙外者多無可考,揆厥由來,則以未修續譜之故,及今不輯,世愈遠,跡愈湮矣。用是繕寫成冊,公之各房,後必有仁人孝子出,詳審參考以藏厥事。庶麟先考未就之志以慰,麟跡得告無罪於祖考云。

清順治十二年(1655)仲冬月

攸縣龍氏家族二十世 龍起濤  敬錄並註釋

註:

(1)龍氏始祖伯高公二十四世孫暹公,為道州學正,遂家道州。暹公四世孫庚公,避安史之亂,遷居江西永新,庚公八世孫耀公,唐天佑(904907)間任茶陵令,子孫遂家茶陵褒書東山。龍氏始遷祖二十六世龍清,行端三,字俊可,號悅仲,明洪武(13681398)初復自東山遷攸縣學門,有子龍仕信、龍仕鼎。

(2)攸縣龍氏世系:龍清(字俊可,號悅仲)—龍仕信、龍仕鼎 龍楚珍、龍楚琳、龍楚瑞、龍楚瑛、龍楚瓊、龍楚瑤 龍璠 龍思見(字翼五) 龍彬(字均甫)— 龍友夔(字襄堯)— 龍汝霖、龍溥霖、龍湛霖 龍璋、龍紱琪、龍璜、龍紱瑞、龍紱年、龍紱慈。

[攸縣龍氏世系有缺失,待查證後補記]

(3)“龍氏歷代世系”記載:一世祖:龍伯高; 四十世祖:龍熹、龍瑩、龍福珺、龍福久、龍福宣、龍瑞、龍袞、龍時行、龍時舉、龍時茂、龍時飛、龍時福、龍時昂、龍時()、龍時鼎、龍耀、龍京。

(4)龍時熙,字以昭,攸縣人,誥之父。剛正不屈,少寓金陵,見少婦暮行墜釵,拾而追還之,夫疑以釋湛。甘泉王陽明皆高其行,後子雖貴而淡泊自如也。

(5)龍天衢妻洪氏,《長沙府志》:洪氏攸縣人,年十七歸龍天衢,期年而寡,無子,葬夫日即營己壙,以示不二,三尺之童不得輕,入其門,巡撫題請旌之。

(6)龍文彬,字擷箐,號筠圃,江西永新人,咸豐九年(1859)舉人,同治四年(1865)進士,授吏部主事,在京做官十五年,告老還鄉,主講於秀水、聯珠、蓮洲書院及本府之鷺洲書院和臨江府之章山書院,並著書立說。光緒元年(1875)充棱穆宗實錄加四品銜。龍文彬著有《永懷堂詩文鈔》十卷,《明紀事樂府》三百首,《明史會要》八十卷,均《清史列傳》傳於世。人稱龍文彬為“古所謂有道君子”。



龍氏始祖伯高公

  

伯高公之墓

  

  

均甫公墓園     1910年代攝於嶽麓山

  

均甫公之墓     2018年攝於嶽麓山

  

  

  

龍文彬著作《明史會要》

  


  

龍文彬之對聯:喜延明月常開戶  貪對青山懶下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